【中国古经典寓言】

天下大“盗” 为富之道

作者:允嘉徽
两个“盗”,一个发家致富,一个却遭殃入狱。他们两人的“盗”术为何有这般天壤之别呢?差别在于一条界线?(全景林/大纪元)
font print 人气: 91
【字号】    
   标签: tags: , ,

齐国有个姓国的有钱人家,喜欢接济他人,成了名声远播的大富,在宋国有个向氏常常寅吃卯粮,他听到国氏的事迹,特地前往齐国向国氏请教致富的秘诀。

国氏也不藏私,开门见山对他说:“我有一门绝活,就是‘盗!’当年我初学此道,一年就吃喝不愁,两年就小康了,三年发家致富,之后还能接济乡里,造福一方。”

向氏听完欣喜万分,也不问他的“盗术”怎么作法,回了家后立刻行“盗”。他在夜里翻墙钻洞进入民家,想拿什么就拿什么,无所不盗。的确,没过多久,他的口袋就满起来了

可是他只听到了“盗”这个字,却不懂国氏的“道”。结果,他还没来得及发家致富,就被官府人赃俱获逮了个正着,不仅吃了牢饭,连本来的家底也被抄了,结果更穷了。

向氏愤愤不平,认为国氏害了自己,出了狱就前去质问他:“你不是说盗能发家致富吗?怎么我才干没多久就被抓了?”

国氏听完他的叙述,哈哈大笑:“你这也叫‘盗?’亏你还说学了我的法子!你学的连皮毛也称不上!我说的‘盗’,不是偷鸡摸狗的‘小盗’,而是顺应天时地利的大盗!”

国氏摇摇头说:“来来来,让我再给你讲清楚。你听过‘天有时,地有利’吗?我偷的可不是东家西家的财物,而是大自然的天时地利。天降甘霖雨露,我‘盗’来浇灌田地,种植五谷菜蔬,山川大泽孕育万物,我‘盗’来筑墙壁盖房舍,丰裕我的生活。

我在陆地上“盗”取飞禽走兽,在水里“盗”取海鲜鱼虾,这不也是“盗”吗?这些庄稼、树木、鸟兽、鱼虾,都是大自然所孕育的,并非我个人的财产;然而,我“盗取”天地生育的万物,不招天谴,也不犯法。可你是去偷人家的金银财宝、布帛货物,这可都是别人辛辛苦苦积攒来的财货,天没给你、人没给你,你硬偷硬抢,怎么可能不倒楣?你又能怪谁呢?”

向氏心里接受不了,脑筋转不了弯,觉得国氏又在耍自己,于是又去请教东郭先生。

东郭先生笑道:“你以为自己不是盗吗?你的生命和身体,不也是‘盗’天地阴阳之和而生的吗?何况人来到世上,身外之物,本就一无所有!你去白拿怎不是‘盗?!’反观国氏的‘盗’,是合乎天地法则的公道,所以无灾无殃。而你的‘盗”是起于谋取个人利益的私心盗用了别人的私物,所以落得触法犯罪。诚然,天地万物都是大自然的一体,只要起了想拥有的私心就会带来困惑。”

怎么分别公盗与私盗?个人辛劳付出努力所得之物,分明是私人的,属于私人享有。国氏先生所取用的天地万物是大自然所生,属于大自然不能分割的产物,但个人却可以无偿享用。天地之道--自然而已!没有公私之名,盗与不盗就没有区别了。

如果你是向氏,怎么理会呢?

笔者以为,从人间的理则道来,能够善用大自然的天地赐予(不违反当下的法律)努力丰富自己的生活,这就是国氏体现的“大盗之道”!@*#

–(出自《列子.天瑞篇》)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淳于髡,战国时期齐国人,以风趣幽默,滑稽善辩享誉齐国。《史记‧滑稽列传》即以淳于髡引开篇。淳于髡学识渊博,能言善辩。他劝谏国君或与人辩论时,善用“隐语”,就是富含寓意的讽喻,其言辞诙谐风趣、令人心悦诚服,印象深刻。
  • 战国时期,齐国淳于髡(音昆)以滑稽善辩,善于进谏而闻名。齐威王派淳于髡多次出使他国,他都能不辱君命,顺利完成使命。当齐威王言行举止不当时,淳于髡则用寓言劝谏国君。
  • 一个“志于仁”的人,不可能有意去做坏事。当然,他在修养仁德的过程中,也可能甚至是不可避免的,犯过错误,做过错事,但他心里是明白的,是愿意改正的,最终会做一个好人的。宋儒说,“苟志于仁,未必无过举也,然而为恶则无矣。”
  • 苏东坡(清玉 绘图/大纪元)
    从宋朝到明清,清明和寒食常常合为一谈,代代欢歌与悲语的记忆在此时空延展,生死交织的特殊时空在此时交叙。苏东坡(苏轼)有言:“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虚掷,四时之变,无如此节者”。东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清明节中的有哪些令他难忘的生命脚印呢?让我们从他的诗集中寻去。
  • 清明节和寒食节这两个节日在古代经常被放在一起讨论,也一起过,那它们的共通点和区别都有哪些呢?还有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两个节日的起源是什么,除了扫墓之外还有什么别的习俗,那今天咱们就把这些问题一次都弄明白。
  •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代高鼎《村居》)微风和纸鸢是春日里的绝配,它有唤起人们儿时记忆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吗,风筝其实已经有二千四百年的历史了,它一开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让我们来聊一聊风筝的历史。
  • 年少时看过一副对联,一下就记住了。对联说:“不生事、不怕事,自然无事;能爱人,能恶人,方是正人。”而这下联就出自于《论语》本章。不过,“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这九个字,仔细琢磨,内涵极深,令人感慨。
  • 一只巨型鸽子雕塑去年10月起现身纽约曼哈顿的高线公园(High Line),约16英尺(4.9米)高。创作这件艺术品的艺术家Iván Argote认为鸽子是纽约的标志动物之一。另一角度看,鸽子其实是多年前从欧洲移居到美国的“移民”,也从另一角度讲述了纽约的移民历史。无处不在的鸽子,见证着这座城市的过去与现在。
  • 事实上,孔子往往是仁知兼言。仁者有知,而知者亦向仁。孔门教人“三达德”,要“智、仁、勇”并修。故而,此处应将仁知贯穿、融合理解。
  • 可以说,尧、舜禹、汤、所形成的伦理与政治传统,是孔子“仁”的历史源头。而周文王、周武王、周公等所继承、弘扬、创制的礼乐文化,则是孔子“仁学”的直接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