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同样善用日照服务,为何两家失智长辈的病情发展截然不同?其实,家属应对的态度是延缓失智的关键。(接续上文)
失智者照护课程 一家十口都报名
但有林妈妈和小林这样的家庭,也有蔡奶奶那样的失智家庭。
蔡奶奶是患者,主要照顾者是她的儿子小蔡。蔡奶奶一确诊,小蔡就紧张地跟我说,他怕自己不懂怎么照顾。于是,我建议他报名主要为照服员等专业工作者开设的照护课程。
但第一堂课,我就吓了一大跳:“小蔡,你一口气报名十个人啊!?”
小蔡赶快为我介绍:“都是家人。我姊、我哥、我妹……”
他一路数下来后,认真地对我说:“妈妈生病了,可是,她不是我一个人的。她是我们的妈妈,大家都有机会和她相处、互动。与其只有我一个人来上课,让其他家人在不懂正确照顾方法下以讹传讹,不如好好地花一天的时间,把全家人都叫来一起听课,也趁机会全家相聚吃饭、聊天。比起周末,大家躲在自己家里看电视。这样的活动,应该更有意义啊。”
那天,课程结束。而我在蔡奶奶回诊时,特别留心观察,我很明显地感受到家属的情绪不一样了。过去慌乱的气氛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稳定和自信。蔡奶奶是有福气的病人。她的家人爱她,也懂得如何正确地与她互动和应对进退。
家属善用据点和日照服务,让蔡奶奶维持人际互动和生活上的刺激,因此,这几年来,蔡奶奶的病况一直很稳定,也不曾出现情绪上的焦虑与波动问题。
新冠疫情期间 一家人轮流陪奶奶活动
前一阵子,新冠病毒搅扰得社会上人心惶惶时,日照服务暂停了一阵子,所有受托的长辈不得不在家中休息,可是蔡奶奶的状况还是维持得很好!
我好奇探问后发现,小蔡组织了家人,轮流陪老人家活动:今天姊姊陪唱歌、明天孙子陪画画、后天妹妹带做体操等等,让老人家的生活一样维持得热闹且有规律。
小蔡笑着说:“我家的老宝贝,只是年轻时欠栽培。”用正向的态度,鼓励失智长辈玩乐,一家人嘻嘻哈哈的。所以,即使日照中心停课了,蔡奶奶的生活模式并没有进入停机状态。
家属把自己转换成日照工作人员的模式,轮流陪伴蔡奶奶,撑过了那段停课时间。等到日照重新开放后,蔡奶奶就回到往日的照顾模式,没有退化,也没有重新适应的问题。
医师内心话
上面所说的两个例子,都是在我诊间来去的许多患者的家庭缩影。他们各有各的辛苦和难处,我之所以提起,不是想评价谁好谁坏。毕竟照顾都是辛苦的,家属只能尽力而为。
但我想以我的立场能说的,就是将不同的照顾方式提出来,希望能帮助大家想想,失智照顾并不是“找到A医师”、“吃B药丸”或“送C日照和D据点”就可以有效果的。
所以,亲爱的家属,你会对据点或日照有期待,是很正常的,可是请记得:即使到了现场,参加了活动,也不会自动等于“稳定病情、延缓退化”。
请想想,据点和日照只占用患者一天当中的某几个小时。和漫长的人生相比起来,据点和日照更只能算得上是患者一生中短暂的片段,要期望单靠它们,就能立即起关键性的作用,那真是太难了。
所以,我们可以怀抱期望,也该鼓励失智患者到据点与日照,可是在此同时,希望我们也记得提醒自己:我们是患者的家人,我们才是最能左右患者病情发展的关键角色。
当我们更加用心,愿意积极面对与投入,与外界的照顾人力互相搭配后,出现加乘效果,好上加好、正向循环,这才是最好的结果,不是吗?
善用五个锦囊妙计 日照中心的照顾效果加乘
1.把日照中心当成白天上学的学校,或是每周喘息两至三天的地方,而对照顾者来说,这也是照顾者可以喘息的时间。
2.更进一步,有效率地使用日照中心的方式是什么呢?如果希望父母真的认真上课,那么回家以后,我们就要询问父母上课的状况、内容。
此外,我们也可以帮父母复习上课的内容,父母会感觉到自己被关心。如此一来,父母去日照的感觉,就不会像是去托婴中心被照顾,而像是去补习班学东西。
3.当我们把父母每天回家跟我们描述的一切,或是父母所学的东西、绘画的成果,用一个学习历程帮他们记录时,我们会发现这些文字、照片、影片都是珍贵的礼物。
4.藉由这些互动过程,也可以增进亲子情谊,让父母感受到被爱,就像小时候回家,我们会絮絮叨叨地跟父母报告当天发生的事情一样。
5.当你认真了解父母在日照中心的日常,日照中心也会认真对待你的父母。(本文完)
(网站专文,禁止转载)

(本文摘编自《“这样安排是为你好!”──照顾父母的25个盲点》,宝瓶文化提供 )
推荐阅读
照顾患者 家人间多换位思考 体谅照顾者的难处
照顾长辈晚年 更需了解个性与心态(上)
照顾长辈晚年更需了解个性与心态(下)
责任编辑:王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