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双色球机选 - App Store
【古代笑话】

古代笑林:装懂害惨自己 假书生笑话闹大了

作者:允嘉徽
古人的笑话:不懂装懂,结果将如何?(图片来源:ChatGPT 制图)
font print 人气: 62
【字号】    
   标签: tags: , , , ,

笑话人人爱,古人和今人说的笑话可有合拍之处,或是笑点异曲同工?一起来看这一则出自东汉邯郸淳《笑林》的古代笑话,说说君的感受吧!

笑话:谁杀了陈佗?

有个读书人甲生想去拜访本地的邑宰。但是他不敢冒然上门,就先问认识的人打探一下邑宰的喜好:“邑宰大人平常喜欢读什么书啊?”

有人悄悄告诉他:“他最爱《公羊传》,你若懂这一部,说不定有通路。”
甲生心中一乐!于是连夜恶补《公羊传》,背了几句经文,便自信满满前往谒见。

邑宰接见了他,果然几句寒暄之后就问他:“君读些什么书?”
甲生挺起胸膛答道:“小的生平专攻《公羊传》!”
邑宰一听,饶有兴致地考他一句:“那你说说,谁杀了陈佗啊?”

甲生一听,脑袋轰的一响,愣是答不上来。他脸色瞬变,冷汗直冒,忽然一本正经地回答说:“小的实在不曾杀陈佗!”
邑宰乍听之下一愣,旋即大笑,心中明白了,便促狭问道:“你没杀,那是谁杀的呢?”

甲生这下彻底慌了,以为自己犯了大案,当场脸色煞白,吓得连鞋都没穿好,也不敢吭声了,陡地拔腿就走。
出了衙门后,他放腿猛跑,一个乡人见他情状不对,追着问他:“你怎么了?”
甲生气喘吁吁地说:“刚刚见了邑宰老爷,一见面他就问我杀没杀人?这等死罪,我哪扛得住?以后说什么也不敢进衙门了,只盼哪天遇特赦,我才敢露面哪!”(出自:东汉邯郸淳《笑林》)

解语:

乍看这个汉代的笑话,甲生的反应好像荒腔走板,其实其中反映了正理。甲生不学无术,却妄想靠唬弄博取邑宰好感,为自己谋得一官半职,反而被对方考倒,结果自己吓自己,最终灰头土脸地离场。邑宰一问就测出甲生肚中无墨,嬉笑间点出为学当务实才是正道,不走正道者,自己害自己也是必然的事,只看来得早与迟。

小注解:“蔡人杀陈佗”

《公羊传》为中国古经书《春秋》三传之一,由“子夏传与公羊高,高传与其子平,平传与其子地,地传与其子敢,敢传与其子寿。 至汉景帝时,寿乃与齐人胡母子都著于竹帛。 ”(徐彦《疏》引戴宏《序》)

《公羊传》的思想宗旨侧重于《春秋》的尊王思想,而延伸出“大一统”、“拨乱反正”观点。《公羊传》桓公六年,记载“蔡人杀陈佗”一事,反映了儒家强调伦理道德的为政观。因为记事非常简短,实以春秋之笔批判君王失德,邑宰引此文问甲生,可能有论政与论学讨论交流的用意。

“蔡人杀陈佗”记事如下:
蔡人杀陈佗。陈佗者何?陈君也。陈君则曷为谓之陈佗?绝也。曷为绝之?贱也。其贱奈何?外淫也。恶乎淫?淫于蔡,蔡人杀之。

原文简译如下:
蔡国人杀了陈佗。陈佗是谁? 是陈国的国君。既然是国君,为什么直呼其名,而不称“陈君”? 因为他已被视同废绝,不再承认其君主身份。为什么废了他国君之名? 因为他“贱”也!他到底做了什么卑鄙下贱不配为君之事?他在外行为放荡淫佚、不检点。他放荡到什么地步呢?他与蔡国人发生淫乱,最终被蔡国人所杀。

这段历史记载虽简短,却是一面以德为本的戒鉴,它强调了“为君者,必修其身”的观点,对为学者来说,又何尝不是这般道理呢!而不修身又不学无术的假书生,哪能得三昧呢!反过来“害惨”自己,也就不是闹笑话而已!@*#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此章孔子深叹世人不知所以为仁之方。为仁之方,主要在己心之好恶。己心真能好仁恶不仁,则当其好恶之一顷,而此心已达于仁矣,焉有力不足之患?常人虽知重仁道,而多自诿为力不足,此乃误为仁道在外.不知即在己心之好恶。
  • 幽默风趣今人爱,古人也爱。以下是近两千年前的笑话,出于邯郸淳(约132—221,东汉末到三国时代)编辑的《笑林》。古人的笑谈说了些什么?晶莹闪亮的光彩是什么呢?
  • 这是儒家心性修炼之关键处。某种角度讲,这也是孔门教人勇敢的地方——直面人生。不管人生道路是通途还是布满荆棘,都在其中成就自己。
  • 齐国有个姓国的人,因“盗”发家致富,宋国有个穷人向氏跟国氏请教秘诀,却因“盗”而遭殃入狱。他们两人的“盗”术为何有这般天壤之别呢?
  •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推出“赏赐有礼—清代文献中的天子礼物”特展,展期至至6月8日。
  • 一个“志于仁”的人,不可能有意去做坏事。当然,他在修养仁德的过程中,也可能甚至是不可避免的,犯过错误,做过错事,但他心里是明白的,是愿意改正的,最终会做一个好人的。宋儒说,“苟志于仁,未必无过举也,然而为恶则无矣。”
  • 苏东坡(清玉 绘图/大纪元)
    从宋朝到明清,清明和寒食常常合为一谈,代代欢歌与悲语的记忆在此时空延展,生死交织的特殊时空在此时交叙。苏东坡(苏轼)有言:“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虚掷,四时之变,无如此节者”。东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清明节中的有哪些令他难忘的生命脚印呢?让我们从他的诗集中寻去。
  • 清明节和寒食节这两个节日在古代经常被放在一起讨论,也一起过,那它们的共通点和区别都有哪些呢?还有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两个节日的起源是什么,除了扫墓之外还有什么别的习俗,那今天咱们就把这些问题一次都弄明白。
  •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代高鼎《村居》)微风和纸鸢是春日里的绝配,它有唤起人们儿时记忆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吗,风筝其实已经有二千四百年的历史了,它一开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让我们来聊一聊风筝的历史。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