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人人爱,古人和今人说的笑话可有合拍之处,或是笑点异曲同工?一起来看这一则出自东汉邯郸淳《笑林》的古代笑话,说说君的感受吧!
笑话:谁杀了陈佗?
有个读书人甲生想去拜访本地的邑宰。但是他不敢冒然上门,就先问认识的人打探一下邑宰的喜好:“邑宰大人平常喜欢读什么书啊?”
有人悄悄告诉他:“他最爱《公羊传》,你若懂这一部,说不定有通路。”
甲生心中一乐!于是连夜恶补《公羊传》,背了几句经文,便自信满满前往谒见。
邑宰接见了他,果然几句寒暄之后就问他:“君读些什么书?”
甲生挺起胸膛答道:“小的生平专攻《公羊传》!”
邑宰一听,饶有兴致地考他一句:“那你说说,谁杀了陈佗啊?”
甲生一听,脑袋轰的一响,愣是答不上来。他脸色瞬变,冷汗直冒,忽然一本正经地回答说:“小的实在不曾杀陈佗!”
邑宰乍听之下一愣,旋即大笑,心中明白了,便促狭问道:“你没杀,那是谁杀的呢?”
甲生这下彻底慌了,以为自己犯了大案,当场脸色煞白,吓得连鞋都没穿好,也不敢吭声了,陡地拔腿就走。
出了衙门后,他放腿猛跑,一个乡人见他情状不对,追着问他:“你怎么了?”
甲生气喘吁吁地说:“刚刚见了邑宰老爷,一见面他就问我杀没杀人?这等死罪,我哪扛得住?以后说什么也不敢进衙门了,只盼哪天遇特赦,我才敢露面哪!”(出自:东汉邯郸淳《笑林》)
解语:
乍看这个汉代的笑话,甲生的反应好像荒腔走板,其实其中反映了正理。甲生不学无术,却妄想靠唬弄博取邑宰好感,为自己谋得一官半职,反而被对方考倒,结果自己吓自己,最终灰头土脸地离场。邑宰一问就测出甲生肚中无墨,嬉笑间点出为学当务实才是正道,不走正道者,自己害自己也是必然的事,只看来得早与迟。
小注解:“蔡人杀陈佗”
《公羊传》为中国古经书《春秋》三传之一,由“子夏传与公羊高,高传与其子平,平传与其子地,地传与其子敢,敢传与其子寿。 至汉景帝时,寿乃与齐人胡母子都著于竹帛。 ”(徐彦《疏》引戴宏《序》)
《公羊传》的思想宗旨侧重于《春秋》的尊王思想,而延伸出“大一统”、“拨乱反正”观点。《公羊传》桓公六年,记载“蔡人杀陈佗”一事,反映了儒家强调伦理道德的为政观。因为记事非常简短,实以春秋之笔批判君王失德,邑宰引此文问甲生,可能有论政与论学讨论交流的用意。
“蔡人杀陈佗”记事如下:
蔡人杀陈佗。陈佗者何?陈君也。陈君则曷为谓之陈佗?绝也。曷为绝之?贱也。其贱奈何?外淫也。恶乎淫?淫于蔡,蔡人杀之。
原文简译如下:
蔡国人杀了陈佗。陈佗是谁? 是陈国的国君。既然是国君,为什么直呼其名,而不称“陈君”? 因为他已被视同废绝,不再承认其君主身份。为什么废了他国君之名? 因为他“贱”也!他到底做了什么卑鄙下贱不配为君之事?他在外行为放荡淫佚、不检点。他放荡到什么地步呢?他与蔡国人发生淫乱,最终被蔡国人所杀。
这段历史记载虽简短,却是一面以德为本的戒鉴,它强调了“为君者,必修其身”的观点,对为学者来说,又何尝不是这般道理呢!而不修身又不学无术的假书生,哪能得三昧呢!反过来“害惨”自己,也就不是闹笑话而已!@*#
责任编辑: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