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5年04月14日讯】(大纪元记者袁世钢台湾高雄报导)高雄是全台最大的玉荷包荔枝产地,年产值达16亿元,但“蒂头虫”危害日益严重,对产量影响甚巨。为此,高雄市农业局自2021年委托嘉义大学调查,确认主要危害物种为“中华细蛾”,并进一步与农业部合作,于夜间使用绿光灯照,可使细蛾危害降至2%以下。
农业局指出,高雄是全台最大玉荷包荔枝产地,2025年全市玉荷包种植面积2,340公顷,预估年产量9,653公吨、年产值达16亿元;每年5月是荔枝产季,甜美多汁的荔枝是夏季水果首选,征服许多人的胃,但每每拨开荔枝准备大快朵颐之际,竟有缓缓蠕动的透明小虫印入眼帘,顿时让人胃口尽失。
农业局表示,随着全球气候暖化,有利害虫孳生,虫害防治工作越来越困难,躲在荔枝内的小虫就是让农民心头淌血的“蒂头虫”,是“荔枝细蛾”的幼虫,以果实内的种仁为食,会直接危害果实造成落果、降低商品价值,对产量的影响甚巨。因此自2021年起委托嘉义大学植物医学系林彦伯教授调查研究,最终确定主要危害物种为“中华细蛾”。
为进一步找出防治方式,农业局与农业部凤山热带园艺试验分所合作,研究发现中华细蛾白天栖息在树干下方阴影处不活动,到夜间才开始活动并进行交尾与产卵,如在夜间照射绿光,可有效抑制荔枝细蛾的活动力,降低产卵量及果实危害率,并维持荔枝果实大小与甜度。
农业局说,根据在荔枝产区架设夜间灯照防治的试验结果显示,可使细蛾危害降至2%以下,在荔枝正常生产年约可减少4至6次药剂及人力成本,若以喷药工资2人1天需4千元计算,1年即可回收搭建绿色灯照与电费的投入成本,是具有经济效益且兼顾安全环保的创新虫害防治措施。
农业局长姚志旺表示,今年将结合在地农民、嘉义大学及凤山热带园艺试验分所等产官学研单位,扩大办理荔枝的“绿光除虫”研发与测试,期藉由更完整的应用验证,提高农民的受益并减少农药使用。◇
责任编辑:昌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