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5年04月12日讯】(大纪元记者李撷璎台湾云林报导)中正大学心理系与台大医院云林分院携手合作,针对近期备受瞩目的“脑心连结”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将成果发表于国际知名期刊Physiology & Behavior。研究发现,不只大脑疾病会造成记忆退化,心脏病也可能导致认知衰退,越来越多证据显示,大脑与心脏之间可能藉由自主神经系统的调控,而有紧密的关联。

该研究由中正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徐晏萱、翁嘉英、姜定宇、及陈欣进,与台大医院云林分院复健部团队医师林卓逸进行合作,探讨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记忆表现、和副交感神经调控能力之间的关系。

研究团队在实验中,藉由心率变异程度来观察迷走神经对心脏的副交感调控,并且在一般研究中常见的静息态心率变异以外,还同步追踪认知活动期间的心率变异反应性,来反映副交感神经系统调控能力的灵活性。

中正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徐晏萱提到,这项研究特别探讨一个人是否能在未来适当时机回想并完成先前计划好的事,称为前瞻性记忆。这种认知活动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像是要转达一个讯息、或者记得下午要赴约。当这项功能严重退化时,有可能造成忘记服药、甚至忘记关瓦斯炉火等严重的事件。

透过电脑化的前瞻性记忆测试与心率变异测量,研究团队发现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前瞻性记忆表现较健康成人差,但是当副交感神经系统对心率的调控越能随着认知活动做适当的调节,患者就越能记得要去做原本打算要做的事。
徐晏萱教授说:“我们发现心率变异的反应性对冠心病患者的认知表现具有中介效果,但研究也留下更多值得探讨的议题,自主神经调控与认知表现之间有复杂的关系,并且两者的互动可能具有情境特定性。”

这项研究不仅呼应了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和美国心脏学会等机构近期对“脑心连结”的发现与呼吁,也为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方向。例如,透过自主神经调控训练,如心率变异性生理回馈训练等,将可望提升患者的前瞻性记忆表现。
研究团队强调,未来将进一步扩大研究样本,并透过脑影像技术深入探讨心脏迷走神经控制与大脑认知功能的关联机制。这项研究不仅为神经内脏整合模型提供了新的证据,也有机会为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带来新的治疗契机。此研究已获得国立中正大学与台大医院云林分院共同支持,并发表于 Physiology & Behavior 期刊。
责任编辑:陈玟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