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iloveguava.com

手抖遭误认中风 一查竟是帕金森氏症早期征兆

58岁妇人演出前手抖遭误认中风,一查竟是帕金森氏症早期征兆。(卫生福利部桃园医院 提供)
人气: 8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大纪元2025年04月10日讯】(大纪元记者徐乃义台湾桃园报导)58岁的萧女士在参与民俗合唱团演出前的排练时,突然被团员发现双手抖动、动作迟缓,担心是中风征兆紧急送医。所幸经神经内科门诊详细检查后,排除中风可能,却意外发现其症状为帕金森氏症所致。经药物治疗后,萧女士的动作障碍已逐渐获得改善。

卫生福利部桃园医院神经内科医师王韦翔指出,萧女士早在数年前便出现步伐缓慢的状况,亲友一度以为是腰椎退化所导致。此次因突发性手抖,才引起注意。经临床神经检查确认其四肢力气正常,无中风常见的单侧无力,但出现肢体僵硬与动作迟缓等典型帕金森氏症征象,进一步安排核子医学影像检查后,发现其多巴胺神经元活性显着下降,为典型帕金森氏症表现。

王韦翔说明,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是一种中枢神经退化性疾病,主要因脑部负责产生多巴胺的神经细胞逐渐死亡所致。虽多发于60岁以上,但亦可能发生于年轻族群(称为年轻型帕金森氏症)。

常见症状包括:动作迟缓、小碎步行走、静止时的手脚颤抖、肌肉僵硬,以及姿势不稳等。部分患者也会出现便秘、嗅觉减退、睡眠障碍、忧郁与认知功能障碍等非动作性症状。由于症状初期与老化、脊椎退化等容易混淆,往往延误治疗时机。

帕金森氏症目前虽无法根治,但透过药物如左旋多巴等,可有效控制症状、延缓病程。卫福部桃园医院护理师谢乙葳指出,帕金森氏症患者的日常照护须多方面兼顾,包括按时服药、注意跌倒风险、进行适度运动与复健,以及心理情绪的支持与关怀。

“家属与照护者的陪伴和理解对患者影响深远。”谢乙葳强调,协助患者从穿衣、进食到沐浴的生活协助,鼓励他们维持一定程度的自主活动,不仅能延缓肌肉退化,对心理健康亦有助益。

饮食方面也需注意,应避免高蛋白食物干扰药物吸收,提供营养均衡且易于吞咽的食物,并确保水分摄取,预防便秘与脱水。

面对帕金森氏症的长期照护挑战,谢乙葳建议应结合神经科医师、复健师、营养师等专业团队,提供患者身心整合的支持与照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加上多元支持系统的建立,能显着提升患者生活品质。”

透过药物控制与团队照护,目前萧女士已能重新参与合唱团活动,逐步重拾自信与生活节奏,也成为许多患者与家属努力对抗病症的希望象征。◇

责任编辑:昌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