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欧美加征关税 北京压力巨大
【大纪元2025年04月01日讯】(英文大纪元专栏作家Milton Ezrati撰文/信宇编译)近段时间以来,美国总统唐纳德‧川普(特朗普)实施的关税政策和中共政权的激烈反应占据了头条新闻,而且中共也不得不对欧洲对其贸易的限制做出反应。
几个月前,欧盟(EU)对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EV)征收高额关税,指出由于中国对电动汽车的生产提供补贴,因此中国产电动汽车具有不公平的贸易优势。就在过去几周,中共政权做出了回应。不出所料,中共摆出了一贯的抱怨和威胁姿态,但与过去相比,北京表现出的态度可能更为克制。鉴于中国相对脆弱的国内经济,在这样一个薄弱的基础上,它应该难以与美国、日本以及现在的欧洲开展主动的贸易战了。
欧盟管理部门于去年年底开始采取行动,原因是欧洲各国汽车制造商抱怨,大量廉价的中国制造电动汽车涌入欧洲大陆。欧盟官员调查后认定,大量电动汽车进口不仅挤占了欧洲生产的电动车的销售,还阻碍了欧洲电动汽车研发生产能力的发展。
根据欧盟颁布的《外国补贴条例》,布鲁塞尔认定,中共政府确实存在补贴电动汽车生产的行为。作为回应,欧盟将这些汽车的关税从3.5%提高到近30%。与此同时,布鲁塞尔也开始对中国的火车、太阳能电池板和安全设备等进口产品进行调查,并隐晦表示要对这些产品征收关税,尽管最终并没有实施。
对此,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在欧洲提起诉讼,对电动车关税提出异议,而中共政府则做出了官方回应,并对进入中国的欧洲产品发起调查,其中包括白兰地(Brandy)、猪肉和豪华汽车等。中国对进口白兰地征收了所谓的临时关税。
中共商务部最近发布了一份长达20页的文件,对此次调查结果进行了总结。文件强调了欧洲调查人员对相关中国公司施加的负担,包括要求中国公司提供大量信息,以及对这些公司进行突击检查。文件指出,有几家中国公司不得不从已签约的项目中撤出,损失约156亿元人民币(约21亿美元)。中共商务部抱怨称,欧洲在指控当中,并没有对 “外国补贴”(Foreign Subsidies)或“市场扭曲”(Market Distortion)进行充分的定义。对此,欧盟的回应则是强调要保障欧盟法律的完整性,以及在何种情况下有必要要求提供信息和进行检查。
尽管中共商务部的报告语气粗暴,但迄今为止,北京的回应仍显得相当低调。在过去,中共政府可能会发出强硬的报复威胁,并向世界贸易组织(WTO)和其它国际机构提起诉讼。但这些事情至今尚未发生——至少目前还没有。尽管北京表达了不满,但对欧洲白兰地征收关税,似乎很难算是中共对欧盟针对进口至其27个成员国的中国电动汽车所施加关税的对等回应。
而面对美国对多种中国产品加征关税,中共政权也表现出类似的温和态度。中共政府对美国的煤炭、液化天然气(LNG)、原油、皮卡、农业机械、部分农产品和大排量汽车等征收了10%—15%的关税,但这只是一笔微不足道的数额,影响到的美国出口产品价值仅约350亿美元的,而美国的关税则影响了相当于约5,250亿美元的中国出口产品。
鉴于目前的形势,中共政府很可能会采取更加谨慎的态度。如果说美国采取了最激进的行动,那么中共当局也明白,若他们采取强硬策略,可能会轻易招致来自其它发达国家的更多敌意。中共高层也意识到,中国国内经济其实十分脆弱,并没有做好充分准备,与世界其它许多国家展开贸易战。
毕竟,面对美国、欧洲和日本这些相对常见的制衡中国贸易的努力,中国经济面临着众多问题,如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消费支出不足、私人资本支出率低、外资流入受限、地方政府债务庞大、通货紧缩压力大,当然还有持续的房地产危机等。
显而易见,中共已别无选择,只能保持克制。它一直心虚,知道自己可能会输。◇
作者简介:
米尔顿‧埃兹拉蒂(Milton Ezrati)是纽约州立大学(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简称SUNY)布法罗分校人力资本研究中心主办的《国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杂志的特约编辑,亦是总部位于纽约的知名传播公司Vested的首席经济学家。在入职Vested之前,他曾担任Lord, Abbett & Co.等公司的首席市场策略师和经济学家。他还经常为总部位于纽约的《城市杂志》(City Journal)撰写文章,并定期为《福布斯》(Forbes)撰写博客。他的最新著作是《即将到来的三十年:未来三十年的全球化、人口统计学和我们的生活方式》(Thirty Tomorrows: The Next Three Decades of Globalization, Demographics, and How We Will Live, 2014)。
原文:EU and US Imposing Duties on Chinese Goods刊登于英文《大纪元时报》。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一定反映《大纪元时报》立场。
责任编辑: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