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uye
疾病百科

病毒性肺炎如何快速恢复?治疗、饮食及护理

冬季,各类病毒性肺炎相当猖獗,早期治疗和营养支持有助于加快康复。(New Africa/Shutterstock)

随着季节更替,流感及其它病毒性感染悄然来袭,许多家庭深受其扰,情况严重者甚至发展为病毒性肺炎。本文结合科学研究与真实案例,介绍有效的治疗方法,并分享如何通过饮食提升免疫力,预防肺炎。

我一位朋友的父亲,最近因为剧烈咳嗽去医院检查,被诊断为病毒性肺炎。流感季节到来以后,加上COVID-19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多种病毒的影响,各类病毒性肺炎相当严重,尤其老年人是肺炎的高风险人群,不过年轻人也不能忽视病毒的威胁。

一项对肺炎住院患者的回顾性队列研究发现,大多数患者年龄较高,年龄中位数为80岁。老年患者的肺炎住院死亡率较高,75岁以上患者为30.3%。

案例分享

张先生80岁,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他因感冒后出现呼吸困难,被送往医院。医生检查后发现他的血氧饱和度降至89%,诊断为流感病毒性肺炎。医生给他进行氧气治疗,补充水分,并提供高蛋白营养调理。经过7天的治疗后,张先生恢复健康,顺利出院。

通常情况下,如果病人的血氧饱和度低于92%,需要立即吸氧。此外需补充水分以防止脱水,还要补充营养来帮助身体恢复。对于高烧严重的患者,可以适量使用退烧药来缓解不适。如果病情更严重,尤其是出现呼吸困难或生命体征不稳定,则需要住院医治。

使用药物

用药的时机至关重要,在流感疾病发作后48小时内,进行抗病毒治疗,临床效益最大。例如治疗流感的抗病毒药物奥司他韦(Tamiflu),在感染后48小时内服用,患者出院概率提高50%,可以缩短住院时间。

应对不同的病毒,需要不同的治疗方式。对于COVID-19感染,已有一些抗病毒药物可用,主要适用于中症和重症患者,尤其是患有糖尿病、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病等高风险疾病的老年人,有助于减轻病情并降低并发症风险。然而,这些药物可能伴随较大的副作用,因此在使用前需由医生评估,并充份了解其可能的影响。

对于呼吸道合胞病毒,目前没有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治疗上主要依赖支持性的护理。

有些医生会给患者开抗生素,但实际上除非患者合并细菌感染,否则抗生素一般没有什么作用。

另外,在某些情况下,皮质类固醇可能有效。例如对于严重肺炎导致血氧低于90%因而需要吸氧治疗的患者,短期使用皮质类固醇会有疗效,主要是能发挥抗炎作用。

研究显示,人工合成的皮质类固醇“地塞米松”,可以调节发炎介导的肺损伤,从而减少呼吸衰竭和死亡的情况。对于COVID-19住院患者,在给予侵入性呼吸机或吸氧治疗的同时,使用地塞米松可以降低患者的28天内死亡率。但需注意,地塞米松可能引起高血糖、精神错乱等不良反应。

从预防的角度来看,接种流感疫苗,可将流感相关住院风险降低一半。肺炎疫苗则有助于减少肺炎球菌感染的风险。不过,疫苗的效果因人而异,并非对每个人都有效,需根据个人体质进行个体化的考虑。

饮食调理

对于老年患者,患病毒性肺炎期间的饮食调理非常重要,建议补充以下几类食物:

●增强免疫力的食物

摄取富含维他命C的柑橘类水果,如橙子、柠檬、葡萄柚。维他命C可以支持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系统的各种细胞功能,有助于免疫防御。补充维他命C能够预防和治疗呼吸道和全身性感染。

此外,临床研究证明,大蒜能增强免疫反应,预防人类广泛的病毒感染。生姜也具有抗炎、抗氧化、免疫调节、抗病毒的作用。

●高蛋白食物

充足的蛋白质有助于肺部组织的修复,可以补充鸡肉、鱼类、鸡蛋。此外,扁豆等豆类能提供丰富的植物蛋白,同时还富含纤维。

72岁的李太太因感染COVID-19住院,医生建议她每天摄取足够的蛋白质。在恢复期间,她每天喝鸡汤、吃红枣莲子粥,并食用牛油果、坚果。经过三周的调养,她恢复得很好。

红枣莲子粥

材料:糯米60克、去心莲子20克、红枣6颗。

做法:将莲子洗净,红枣去核,糯米洗净浸泡在水中备用。将糯米和莲子放入锅中,加600毫升水,小火煮40分钟,再加入红枣熬煮15分钟即可。食用时可根据口味加适量冰糖。

●清肺化痰食物

菠萝有助于清肺化痰。研究表明,菠萝含有的菠萝蛋白酶,具有溶解黏液的作用,可以帮助清除肺部的黏液,还可以使病毒不黏附在口腔黏膜上,从而阻止病毒进入细胞进行复制。而蜂蜜是天然的抗菌食物,有润喉和缓解咳嗽的作用。

此外,白萝卜做成温热的汤,可帮助清肺祛湿。湿气滞留时间过长,就会凝结成痰。清肺祛湿是指帮助清理肺部的积热或毒素,排除体内多余的水液,从而祛湿化痰,促进呼吸道健康。

要避免的食物

病毒性肺炎期间,应避免食用超加工食品和油炸食品,它们可能加重肺部炎症。此外,应避免高糖食物和碳酸饮料,这些食物可能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

总而言之,中老年人对抗病毒性肺炎的关键,在于早期治疗和营养支持,这样有助于加快康复。同时,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例如戴口罩、勤洗手,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这样也可帮助降低感染风险。@◇

身处纷乱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观赏视频

责任编辑:吴宓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