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iloveguava.com

赖彦宏:拒毒品侵入社区 需你我齐努力

“保护列治文安全”集会组织者赖彦宏(Kevin Lai,右)在集会上。(受访人提供)
人气: 122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大纪元2025年03月07日讯】(大纪元记者陈晨加拿大温哥华采访报导)近日,14岁华裔少女因吸食过量芬太尼,不幸离世的消息,让人唏嘘惋惜。悲剧的发生再度引发人们对毒品安全问题的强烈关注。社区组织“保护列治文安全”(Keep Richmond Safe)近日在列治文市政厅广场举行反毒集会,上百名市民加入集会,敦促卑诗省府采取更严厉措施应对毒品和公共安全危机。

“保护列治文安全”集会组织者之一赖彦宏(Kevin Lai)先生,与我们分享了他作为一名普通市民,在抵制毒品入侵社区,保护列治文安全上的心路历程。

唐人街由兴转衰 带来警示

“保护列治文安全”集会组织者赖彦宏(Kevin Lai)。(受访人提供)

1993年,赖先生跟随父母移民加拿大,当时他正在读小学。30年前的温哥华,华人并不多,华人超市就更少了。那时候为了买亚洲产品,他经常跟着父母开车1个多小时,去温哥华市中心的唐人街。赖先生清晰的记得,“那时候的唐人街很繁荣,路上人来人往,完全不像现在这样死气沉沉。小学还会去那里做户外教学,很安全。”

然而,转变就是发生在2003年,温哥华,也是北美首个“注射屋”在市中心东端开设。“刚开始的时候影响可能没有那么大,所以也没有人反对。可是慢慢的,再去唐人街的时候,就发现那里的游民开始变多,吸毒和有精神疾病的人也多起来。”

赖先生认识一位在唐人街开店的朋友,“厕所都会贴禁止在里面吸毒的标示,再到疫情之后,朋友的店就关掉了,现在甚至都没有出租,铁门锁起来了”。

他坦言,亲历了唐人街从繁华到衰败,让他深切的意识到,“像注射屋这类设施,会给社区带来非常大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没办法逆转的。”

2024年2月,列治文市提出在综合医院附近设立“免费毒品注射屋”的动议。赖先生说:“我原本对政治没有那么热衷,可是不想列治文会重蹈温哥华唐人街的覆辙。而且,那个地方离我家很近,离我小孩的学校也非常近。所以,就积极的站出来反对。”

当时,在2月12日和13日,有两场听证会。尽管听证会上有百余名市民反对,但最终市议会7:2通过了动议。

“市政府还是坚决要做,有种不管民意的感觉。我就感觉这是一个警钟,如果我们都不关心时事的话,那么情况会更糟糕。”但幸运的是,随后卑诗省政府和卫生当局回应,未有计划在列治文建“独立”毒品注射屋设施。

自此之后,赖先生开始积极的参与各种论坛、政党活动等,希望能够为保护社区安全做出更多贡献。在这个过程中,也结识了很多有同样想法的朋友,比如前市议会候选人谢言信(Sheldon Starrett)。

积极奔走 发声阻建永久支援屋

在一次学术论坛上,赖先生听到全球反对大麻合法化的著名学者Kevin Sabet提出的一个数据,“70%以上的犯罪都是跟毒品有关联。”这让他很震惊,而温哥华唐人街从开设注射屋之后,治安状况急剧恶化,正印证了这一点。

“这似乎是一个恶性循环,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不能呆在精神病院,他们变成流浪汉,很容易接触到毒品。”赖先生说道。

2024年夏天,赖彦宏先生和其他几位发起人,在列治文Aberdeen社区公园发起集会,“反对市府计划在中心地带建设永久性支援房屋;认为政府操作不足够透明,未确保周边居民和商户知悉详情。”

赖先生和其他十几个志愿者,不仅在附近的居民区进行请愿征签,还跑遍了Aberdeen,新城市广场,置地广场等商圈的商户。“可是,这个项目是很不透明的,很多商户根本不知道。我们在征签的过程中,很多商户才第一次听说这个事。”

“很多商户直言,如果建了支援屋,流浪汉、吸毒人士等进驻,光是随地大小便增多,就不会再有客人来消费了”。

赖先生指出:“支援屋实质上是叫做低门槛住宅,不管你有没有精神疾病、毒瘾或是犯罪纪录,都可以入住,这个才是问题所在。”“我们不反对,给无家可归的人有个地方住,但是绝对不能把毒品和犯罪延伸到这个住宅里,我们绝不能包容毒品和犯罪,这才是真正我们反对的重点。”

“很多人都不知道,列治文现在有两处TMH,也就是临时组合屋,那里面其实是有注射屋的,只不过不对外开放,只允许内部的居民使用。但这些居住在里面的人,可能会邀请外面的人进去,所以,现在TMH附近的住区,治安其实都在变差,我听说经常有车库偷盗的事件发生。”赖先生无奈的说。

“而现在要在列治文中心地带(Cambie和Sexsmith交界处),建一栋6层楼高的永久性支援屋,规模超过列治文目前的两个临时组合屋设施的总和,真的让人深感担忧。”

赖先生表示:“支援屋的事情发生后,我感觉和注射屋的事情像复制过来一样,我们这些列治文的居民必须要发声,才可能阻止这个事情,保护我们和下一代的安全。”

赖先生说:“省政府推动支援屋可能是一种偷懒的方式,因为数据上会说,支援屋让很多人有地方住,可是却没有关心这种低门槛的支持性住房建成后,社会成本和负担会成倍增长,比如处理过量吸毒、或者是急救、治安等,都要再用到更多资源。”

14岁离世少女敲警钟

前段时间,一名14岁的华裔少女因为过量吸食芬太尼,不幸离世。“这个新闻对大家是一个警惕,你会发现毒品问题正在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甚至就是我们身边的人。”

赖先生认为:“政府所谓的四个阶段的毒品政策,即预防/教育、治疗、执法、减少危害,基本上都失效了。”

赖先生进一步解释:“从14岁少女的案例来看,第一,在预防/教育上,原本在十几二十年前,卑诗省学校都有一个DARE项目(Drug Abuse Resistance Education,毒品滥用抵制教育计划),会请警察来学校,教导毒品的问题。但现在,这个计划变成可选项目,很多学校都没有了,理由是项目的成效不高。但是要是没有教的话,那更惨,孩子们连最基本的危机意识都没有。”

“第二,治疗上,要看个人意愿。这个14岁女孩说不想在外面洗澡睡觉,那么戒毒师就不会安排她去戒毒所。”赖先生认为,“这就是把意识形态,强加到一个14岁的孩子身上,已经失去了理性的讨论。今天你在关心小孩子自由决定权的时候,实质上是把她推向了死亡。”

“第三,执法上,警察常常是抓了又放,而现在,毒品非刑罪化,2.5克以下可以持有。所以,基本上没有执法了,这个14岁的女孩她就只花了10元钱,就在天车站买到了芬太尼,数量足以致命。”

“所以,现在四个毒品政策前三个都失效了,只剩下最后一个,所谓的减少危害(Harm Reduction)。”

而这最后一条政策中提倡的安全供应(Safe Supply),也就是为应对毒品危机,政府向有药物依赖问题的人提供受管控、非污染的药物,以减少因使用非法毒品(如芬太尼)导致的过量死亡和健康风险。

这个安全供应,现在越来越变成了毒贩子的利益链条。赖先生听说:“有人会把从政府免费得到的安全药物,分装后卖给毒贩,然后用更便宜的价格去买芬太尼。因为芬太尼便宜。而这些所谓的安全药物,最后则是被卖到了学校,学生看到是政府发放的,他们往往没有太多关于毒品的认识,就这样会染上毒瘾。”

赖先生直言,“这位14岁少女的父母,面对这样的政策环境,实在是很无助。孩子没有对毒品的意识,而又能那么容易的获得芬太尼,成瘾后,一个自由决定权,就把孩子挡在了戒毒所之外,而父母却无能为力。政府实际上是在间接性杀人。”

美加征关税 为抵毒品非法入境

赖先生认为,“现在美国川普政府为了阻止非法移民和毒品,提出了加征关税的议案。加上美国未来在毒品管制上力度加强,这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对加拿大遏制毒品泛滥起到积极的作用。”“但目前,自由党政府将美国关税宣传成美国对加拿大的压迫,号召民众购买加拿大产品、不去美国旅游等。但关税的初衷,实质上是为了遏制毒品,当然也包括非法移民等问题。”

赖先生指出:“进入加拿大的芬太尼原料,大部分是从中国或亚洲其他国家非法流入的。”

华裔选票 改变局势

赖先生认为,“去年列治文永久支援屋的事件,市议会后来做出改变,最主要一个原因,就是当时省选,列治文选民,尤其是华裔选民踊跃出来投票。”

他说:“未来越来越多的华人站出来,那么在守护社区安全上,市民们会有更多话语权。”

赖先生补充道,“保护列治文安全”作为一个社区组织,也是希望通过这样一个民间的组织,让社区和政界,能够有一个更好的连结,让社区在面对毒品和安全等问题时,能有一个意见传达的管道。◇

责任编辑:李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