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五部门宣称救经济 分析:难解内外交困
【大纪元2025年03月07日讯】(大纪元记者宁海钟、骆亚报导)正在召开的中共“两会”,昨天(3月6日)举行了发改委等五大部门参与的记者会,多名财经系统高官就“救经济”措施“吹风”。两位专家对此逐一解读,认为在中共僵化的体制下,单靠经济政策难解内外交困的问题。
分析:中共地方债务陷恶性循环
据北京官媒《新京报》发表的“五部门详解经济路线图”,中共财政部长蓝佛安昨天在记者会上称,今年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根据中共政府工作报告,今年中共的赤字率按4%安排,赤字规模达5.66万亿元(人民币,下同),比去年增加1.6万亿元。赤字水平和赤字规模均为近年最高。
对于记者问及的去年中共政府推出的6万亿元债务置换政策,蓝佛安则表示,该政策将地方的“隐性债务显性化”“高息债务低息化”,坚决防止“化了旧债又添新债”。
美国经济学者黄大卫对大纪元表示,中共财政政策继续加码,这种财政扩张看起来像是稳增长的传统工具,但结合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及其经济结构来看,其实并不是刺激增长,而是以缓解债务危机为主,能够投放到实体经济的资金是相当有限的。
他说,“地方债务问题越来越严重,现在是今年吃明年的财政预算,陷入一个债务的恶性循环。对比欧美发达国家来看,中国大陆的财政空间非常有限。”
中国问题专家王赫表示,中共官方承认的地方债务只有14万亿,但一般估计都是六七十万亿,对于地方庞大的隐形债务来说,当局的化债资金是杯水车薪。
“事实上中国地方债这个坑,目前投入这6万亿,去年化债所规划的12万亿即使再翻个番,那个坑都填不满,所以中共化债更多的是一种政治表演,实际经济效果非常有限。”他说。
债务化解依赖货币宽松或陷入流动性陷阱
中共央行行长潘功胜表示,经过多次降准降息,中国货币政策总量上比较宽松。今年将择机降准降息。人行“有足够的空间和工具,保持市场流动性充裕”。
黄大卫表示,现在中国金融机构参与的债务重组,是鼓励一些银行提供流动性,同时中共中央政府加强对高风险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但中共地方债务问题并非短期风险,而是一个结构性的难题。如果债务化解依赖货币宽松的话,可能会导致人民币的贬值压力增加,同时会陷入一个流动性陷阱,导致恶性循环。
他表示,当局的货币政策是所谓的精准调控,看起来是非常精妙,意味着不会全面大水漫灌,只是定向支持某些领域,例如所谓的先进制造业,但这只是画饼充饥的一个过程。因为中国经济整个核心矛盾,在于用行政命令和计划经济的调控来引导市场经济。
黄大卫进一步解释说,其实中国的信贷需求是疲软的,因为在市场上不能赚到钱,贷款给这些企业他们也没办法投资,而且老百姓的社会保障非常低,根本不敢放开手脚去消费,何来市场信心?就算央行不断放松货币政策,企业和居民根本都不敢去借贷。中共在消费市场里面增加了医疗教育和养老,这在发达国家都是作为社会保障福利的,中共却将其作为消费项目。
王赫也表示,流动性充裕已经对刺激中国经济不起作用了。现在企业不愿意去贷款、投资,大家都在收缩,所以降息等货币政策的效果已经大打折扣。今年当局说以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来扩大财政支出,但是财政已经连续扩张了几年,现在已经没有什么空间。所以潘功胜这些话没有意义。
社保等中长期资金入股市 恐陷入空前危机
中共证监会主席吴清称,下一步要逐项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不断引入源头活水。据称去年9月以来,各类中长期资金所持A股流通市值从14.6万亿元增长到17.8万亿元,增幅达到22%。
王赫表示,中长期资金入市之后,比如保险资金、社保资金,是非常强调安全性的。把它投入到股市,一旦出现巨额的亏损会造成深远的影响,加上中国股市根本上是垃圾股市的性质还没有变,中共把中长期资金投入到股市去想把股票指数拉抬起来,也使这些资金陷入一个空前的困境。
“社保基金就是老百姓的救命钱,社保基金本来现在压力很大,有很大的亏空,完全靠财政在补贴。如果在金融系统发生了危机,这些钱全部要打水漂,会引起整个社会的强烈反弹。”
王赫表示,中共这些政策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自杀性的政策。
中共外贸或面临美国两大“核弹级”政策影响
中共商务部部长王文涛重点介绍以旧换新、服务消费,并称将推动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
就所谓的稳外贸,王文涛声称,中国贸易伙伴更加多元,“‘西方不亮东方亮,北方不亮南方亮’,没有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面,彰显了中国外贸强大的韧性。”
王文涛称,中国已成为逾150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其中“一带一路”国家占中国外贸进出口的比重首次超过50%。
黄大卫表示,中国的外贸挑战集中在美中贸易战会否全面升级,北京定位在区域合作、降低对欧美市场的依赖,是应对美中贸易摩擦的政策手段。但美中现在的矛盾已经不是简单的经贸关系,更多是政治角力,是由于意识形态和社会经济制度不同造成的矛盾,简单的经济政策没办法扭转目前的情况。
他说,本来中国要在出口市场有一个长足的、稳定的、高利润的发展,根本离不开欧美市场。亚非拉市场不仅利润低,而且风险高。如果美中进一步爆发贸易战,对中国经济情况非常不利,而且不可能通过所谓的人民币贬值、关税反制、出口退税等简单的方式去拆解。中共两会宣示的政策没有触及问题的核心症结。
王赫表示,中共的外贸多元化当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就是把市场从美国及西方其它国家转移到签署“一带一路”的国家等。但实际上去年中国巨额的贸易顺差,除了对美国外,还包括对欧盟和东盟。而东盟和欧盟都对美国有巨额的贸易顺差,美中打贸易战之后,中国的很多产品转移出来,通过东盟及其它国家变相对美国出口。现在川普政府上台,推行全面关税政策,就要把中共这条路给堵死。
他表示,美国还有两个核弹级的政策,一个是正在酝酿取消中国的最惠国待遇;另外一个是川普签署了美国投资优先政策备忘录,可能要暂停或者取消20世纪80年代中美签订的双边税收协定。这两个政策如果推行,就会导致中美两国的经济脱钩。“这两个是核弹级的政策,(如果实施,那么d)整个中美经济完全就是重构了,对世界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外贸形势面临着高度的不稳定性。”
中共搞国家创投引导基金恐重蹈覆辙
中共发改委主任郑栅洁在记者会上表示,将组建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带动地方资金、社会资本近1万亿元,该基金将聚焦人工智能(AI)、量子科技等。
王赫表示,按照中共当局的思路,还是搞所谓“新质生产力”、搞科技创新。但因为前些年来自于西方特别是美国的私募投资基本上已经枯竭了,已大幅撤离,中共只有靠国有资金来创投。美国的创投当时带过来的不仅是资金,还有先进的科技、整套的新兴创新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现在光靠中共官方的资金来引导创投,在举国体制下可能像中共之前搞的芯片大基金一样,结果是一地鸡毛。
“如果没有西方的市场信息、科技支持,中共国内自己搞的创新,大概率都是一地鸡毛的结果。”他说。
习强调政权安全优先 被指难解内外交困
“两会”开幕前,习近平在政治局会议上强调了多项“安全”,诸如“政权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但首要是“国家政治安全”。
黄大卫表示,中共所谓的稳经济,也是以稳政权为优先,并通过经济表象显现出来。但中共这种半官僚、半买办、半资产阶级的特殊经济体制,无法融入当前世界的经济运行里面去。
“目前的政策扩张和货币放松,没有触及到中国经济的真正症结。税费税负过高,社会保障过低,官员管理能力越来越低,而且越来越推崇所谓的党管一切,明显按历史上证明是错误的方式去做,只会令市场越来越不相信它。”他说。
黄大卫说,美中贸易的矛盾更多是两种经济制度、两种体制、两种意识形态的碰撞。现在中共内外交困,北京当局单靠经济政策很难解决目前的困境。
责任编辑:林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