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iloveguava.com

传承嘉义市重要文化资产 历史建筑林宅揭幕

现场还请来长义阁掌中剧团,原地复刻当年在戏台上演布袋戏场景。(李撷璎 /大纪元)
人气: 11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2025年03月06日讯】(大纪元记者李撷璎台湾嘉义报导) 嘉义市又多了一处景点,经嘉义市政府悉心修护,历史建筑“原嘉义城隍庙戏台(林宅)”,以崭新面貌正式对外亮相。今(6)日举办“百年戏韵——林家的百年风华”开幕典礼,黄敏惠市长、总统府资政张博雅,以及多位议员与各界贵宾等都到场祝福,共同见证历史性的一刻。现场还请来长义阁掌中剧团,原地复刻当年在戏台上演布袋戏场景,今日布袋戏演的是林家人讲林宅的历史故事。

与修复师(左1)合照。(嘉义市政府提供)

黄敏惠市长表示,嘉义市重视文化资产的保护,这座戏台的修复不仅是林家珍贵的家族财产,更是嘉义市文化历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原嘉义城隍庙戏台经过了细致的修复工程,得以完整重现当年的风貌。这项历时多年的文化保存计划,由市府团队、文史专家以及林家后人共同参与。修复过程中,我们秉持“最小干预、最大保留”的原则,确保戏台的历史纹理、建筑工艺与艺术特色能够完整呈现。感谢所有工作团队投入专业、用心付出,让全台独一无二的戏台兼家宅得以重生,并能够继续传承下去,是嘉义市很重要的文化财!这段“阿公捐助,儿子买回,孙子提报历史建筑”的三代历程,象征家族的强大凝聚力。林家先辈支持嘉义地方建设,也长期热心公益,今后代子孙饮水思源、不忘本,延续“地方共好共荣”精神,让戏台从私人家宅再转为公领域身份,除传承家族记忆,也见证嘉义自日治、战后、解严前乃至21世纪的文化变迁,更让历史建筑成为永续生活的一环,“有文化的建物、有生命的场景、有温暖的故事”,将在百年戏台持续上演!

包括邻居嘉北国小小朋友也来见证此一重要历史时刻。(李撷璎/大纪元)
市长等贵宾在策展人李老师的导览下,了解更多林宅的历史。(李撷璎/大纪元)

沈高全校长表示,身为林家女婿以及嘉义家职退休校长,非常荣幸能与大家分享这些重要的时刻。嘉义市自升格以来,由许世贤博士和张博雅两位前市长的努力,建立了坚实的市政基础。而黄敏惠市长将其发扬光大。家族有幸为嘉义市贡献两座重要的艺术建筑,感谢黄敏惠市长与文化局团队积极争取经费,以及建筑师、所有参与者的不遗余力将文化遗产恢复重建。

传承嘉义市重要文化资产,历史建筑林宅揭幕。(李撷璎/大纪元)

文化局谢育哲局长提到,林宽敏先生于1922年(大正11年),慨捐万余圆兴建嘉义城隍庙戏台,同年完工落成。后因市区改正需拓宽吴凤北路,戏台功能仅存16年,于1938年(昭和13年)拆除。而自2009年原嘉义城隍庙戏台(林宅)登录历史建筑,经各界专业团队悉心修护,投入总计划经费约2千万元,至今2025年正式对外开放,也正巧是16年。像这样的双16密码,还有被封存的戏台柱联、隐藏在屋架中的中华民国旗帜彩绘、以及正厅梁柱交叉处的“鳌鱼雀替”寓意等,更多文史小知识,等着大家走进展区一一来解答。

与会贵宾揭幕后合照。(李撷璎/大纪元)

文化局表示,这次主题策展以图文搭配、影像纪录与互动式翻翻板,深入浅出地展示林宽敏家族发展,以及嘉义城隍庙戏台迁建等历程,再回看当时的嘉义,重现时间与空间所留下的痕迹与纹理,看见时代变迁对经济活动、家族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感受时空的流转变化。展区共可分为“时光痕迹”、“林家的百年风华”、“戏台新生”、“台斗街生活”,以及“齐心守护”等5大主题,同时规划1场走读、2场讲座、共10场绢印、修护和彩绘等工作坊,提供丰富多元管道,让民众亲近文化资产、认识在地文史。

林家子孙方婷婷博士今日也来证实自己的阿嬷在家族中的排行。(李撷璎/大纪元)

今日记者会开幕演出强强联手,除本市无形文化资产保存团体—“长义阁掌中剧团”外,也邀请由毛䕒婧团长领军的“卡卡颂长笛重奏团”,带来多首清脆悠扬乐声,百年戏台华丽转身成为艺文场域,展现传统与现代的精彩交融,现场更邀集邻近学校嘉北国小共襄盛举,让孩子们走进社区。

嘉义城隍庙于公元1715年创建,建庙至今310年,陪伴无数信众度过人生不同阶段,2015年升格为国定古迹,同时是嘉义市第一个宗教性质的国定古迹。根据史料记载,庙埕曾于大正11年(1922年)至昭和15年(1940年)间,建有戏台(即接近现牌楼之处)。由当时在地商贾林宽敏捐资起建,以供酬神谢戏。同时推动成立宣讲堂,透过讲解经文与善书,落实社会教化功能;尔后因进行市区改正,决定拓宽今吴凤北路,拟将戏台拆除,林宽敏长子林文章得知后,为感念父亲善行,遂买下遗存构材,移建至台斗街现址,并重新规划调整内部格局,增加房间数、厨房及卫浴等居住机能,作为住家使用。2008年经林宽敏之孙林良甲先生,主动提报文化资产审议,顺利于2009年登录为历史建筑。“阿公捐助,儿子买回,孙子提报历史建筑”,成为现今重视永续发展的最佳典范,也是本市重要艺文活动展场、文化资产教育场域。

责任编辑:郑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