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iloveguava.com

吴重庆的榫卯之道 坚持传统的初心

吴重庆制作的太师椅。(吴重庆提供)
人气: 18
【字号】    
   标签: tags: , , ,

【大纪元2025年03月05日讯】(大纪元记者廖俪芬台湾云林报导)在云林这片土地上,木工并非只是手艺,而是一种岁月淬炼出的文化积累。吴重庆老师,便是这项工艺的传承者之一。16岁时,他便踏入木工世界,在北港的一家小型木工厂当学徒。当时,他的工作内容并非一开始就接触制作技术,而是从最基本的杂务做起,逐步学习木材的特性、工具的使用以及制作的技巧。

吴重庆致力于榫卯工艺的推广。(廖俪芬/大纪元)

然而,这段基础学习的过程也让吴重庆打下了扎实的技术基础。他回忆起年轻时的自己,白天埋首于木工厂的工作,晚上则不断进修,以避免自己成为“井底之蛙”。后来,他进入嘉义大学林产科学暨家具工程设计学系深造,接受更完整的家具设计与工艺教育。这段求学之路不仅让他接触到更广泛的木工技术,也培养出独特的创作视角,为他日后的木艺生涯奠定了坚实基础。

榫卯之美 木工技艺的匠心传承

在现今机械化与快速制造的时代,许多家具生产已依赖钉子与黏合剂,而吴重庆却选择回归传统,坚持采用“榫卯”工法。这是一种不使用任何钉子或螺丝钉,仅靠木材本身的结构与工法进行精密组装的技术。榫卯工艺不仅展现木材的自然美感,更能让家具历久弥新,百年不坏。

“木材与螺丝本质上是不同的材料,使用钉子固定久了会生锈或松动,但榫卯结构却能确保家具的稳固与耐用性,甚至能成为文物传承下去。”吴重庆老师如此说道。正是这份对传统技艺的执著,让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实用家具,更是一种文化的延续。

从竞赛到教学 木工技艺的分享与传承

在嘉义大学毕业后,吴重庆积极参与各类工艺竞赛,并获得嘉义大学创意发明竞赛荣获“铜质奖”等肯定。他也曾参与云嘉南青年创意提案竞赛荣获金牌奖,与团队合作创作木工作品,并在初次参赛时便获得佳绩。然而,除了个人创作的精进,他更希望将这项传统技艺传授给更多人。

因此,从2011年开始,他便开始在云林社区大学教授木工课程,带领学员学习仿明式家具的制作。这些家具以简洁的设计风格、精细的榫卯工法著称,让学员得以亲身体验传统工艺的魅力。不仅如此,他也在嘉义、民雄等地开办木工课程,教授学生如何透过木工制作出独具文化价值的家具,同时也在国中教授生活科技,让青年学子认识木艺和手作等知识。

“我教的学员很多是退休人士,他们来学木工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制作家具,而是想要留下一些传家之物,让后代能够珍藏。”他说道。有些学员甚至会带来家中珍藏的老桧木,希望能将这些具有历史价值的木材制作成家具,让记忆延续下去。

创新与传统并进 榫卯技艺的现代演绎

除了教学之外,吴重庆也不断在创作上寻求突破。他的作品涵盖了各式家具与生活器具,从传统的“阿嬷化妆台”到现代改良版的“窗花灯”“八角果盒”,每件作品都融合了历史与创新,赋予木工艺术新的生命。

其中,“窗花灯”与“窗花柜”是他近年来的创新代表作。他观察到日本传统建筑中的窗花设计已逐渐消失,于是决定将这项工艺转化为家具设计的一部分。“这些窗花设计过去只存在于日本和室建筑中,但如今很少有人制作,因此我希望能够透过家具,让这些传统图腾得以延续。”透过精细的木作工艺,他让这些设计重现于现代家具之中,展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另一项令人惊艳的作品是“八角果盒”。灵感来自于台湾传统的过年点心盒,他以八角形象征“八卦”,并运用精细的榫卯工艺打造,让这款作品不仅实用,更蕴含深厚的文化寓意。此外,他也致力于制作“贵妃椅”,重现慈禧太后时期的古典家具风格,让这些历史文化的象征能够透过家具得以流传。

将木工精神传承下去

如今,吴重庆的木工技艺已不仅是个人兴趣,更成为一种文化使命。他透过教学,让更多人学习榫卯工法的精髓;透过创作,将传统工艺带入现代生活。他的作品不只是家具,而是承载着历史与情感的艺术品,每一件作品背后都蕴含着时间的积累与手艺的智慧。

未来,他计划持续教授社区大学的课程,并开发更多融合创新与传统的木工作品。他相信,只要有一群愿意学习、珍惜传统技艺的人,这门古老的工艺便能够延续下去,成为世代相传的文化瑰宝。

“木工,不只是制作家具,更是一种对时间、对传统的尊重。我希望这份技艺,能够在现代社会中找到新的位置,并继续传承下去。”这便是吴重庆老师的木工人生,也是他对榫卯之道的坚持与信仰。

“他们来学木工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制作家具,而是想要留下一些传家之物,让后代能够珍藏。”吴重庆说。(吴重庆提供)

责任编辑:陈玟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