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5年03月04日讯】(大纪元记者赖玟茹台湾台北报导)台湾成人每两人就有1人体重超标,推估超过1千万名成人有体重问题。医师表示,肥胖是一种慢性病,若不加以管理、持续放任脂肪堆积,罹患各种慢性病与癌症的风险势必大增,以心脏衰竭、心肌梗塞为例,肥胖10年发病率几乎是肥胖5年者的两倍。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2022年全球成人过重及肥胖人数由1990年的25%上升至43%;另据国健署“2018至2022年国民营养健康调查”,50.8%的18岁以上成年人达到过重及肥胖标准,等于每两名成年人就有1人是胖子。
台湾肥胖医学会理事长林文元说明,肥胖是一种慢性疾病,长期肥胖仍会影响器官,造成并发症,国人大多数对肥胖认知不足,甚至部分BMI超标的民众自认“胖的健康”,不觉身体有任何异状,但若不加以管理、持续放任脂肪堆积,罹患各种慢性病与癌症的风险势必大增。
林文元提到,研究显示,肥胖者并发心血管疾病与糖尿病等疾病的概率是一般人的数倍,且肥胖持续时间越久,发病概率的相差倍数越高,以心脏衰竭、心肌梗塞、脑中风和骨关节炎为例,肥胖10年发病率几乎是肥胖5年者的两倍。
另外,长期肥胖也让预计寿命变短,研究发现,BMI 30~35,平均预期寿命减少约3年、BMI为40~50,平均预期寿命更是大幅减少约8~10年。
两方式评估体重是否超标,包含BMI(身体质量指数),计算公式为体重(公斤)除以身高(公尺)的平方;而腰围则是更容易检测的方法,以肋骨下缘、骨盆上缘的腹部中线为测量位置。
林文元进一步说明,BMI若大于等于24为过重、27为肥胖,腰围女性超过80公分、男性超过90公分为肥胖。至于儿童体位评估,由于仍处于成长阶段,需依据年龄与性别对应的BMI标准进行判断,以确保评估的准确性。
“若有肥胖问题就要积极就医处理!”林文元强调,“肥胖者减5%体重,并发三高、糖尿病与脂肪肝的风险会降低;减重10%,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睡眠呼吸中止症与退化性关节炎等风险;减重达15%更能减少心脏衰竭及心血管死亡率,还能达到延缓第二型糖尿病的发生”
台湾儿科医学会儿科研究委员会委员林裕诚则说,儿童肥胖不仅会增加代谢性症候群、脂肪肝、糖尿病及睡眠呼吸中止症的风险,还可能影响心理健康及社交学习。
林裕诚表示,据研究显示,台湾约20%的肥胖儿童已有中等程度以上的脂肪肝,并伴随肝指数异常,甚至出现肝纤维化。此外,儿童肥胖也可能影响第二性征发育,像是女孩乳房、阴毛发育及初经等可能提早,进而影响最终身高。
维持健康体位应从儿童时期开始,避免未来发展为成人肥胖问题,林裕诚说,3~6岁学龄前儿童是培养正确饮食习惯的黄金阶段,应均衡饮食、避免偏食挑食、减少甜食与含糖饮料摄取。若发现孩子的体重有异常变化,应及早寻求专业医师的建议与协助。
责任编辑:陈玟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