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詹姆斯(James)和史蒂文(Steven)决定戒酒时,他们都选择了无酒精啤酒作为替代品。史蒂文发现这是一种有助于丰富社交生活的饮品,不过詹姆斯却发现自己走上了一条危险的道路,因此最终决定彻底放下酒瓶。
无酒精啤酒已成为一门大生意。美国第十三大啤酒厂专门生产无酒精啤酒。无可否认,无酒精饮品正迎来其高光时刻,但它们究竟是“理性饮酒”的革新,亦或是潜在的危险诱因?答案并不简单。随着市场上相关的产品激增,一个关键问题是:这些饮料能否真正帮助人们减少酒精的摄入?
尽管一些研究表明,无酒精饮品或能帮助有饮酒习惯的人减少及停止饮酒,但另一些研究则指出,有些人会将无酒精饮品与酒精一起饮用,而非作为替代饮品。对于某些人来说,它们甚至会成为重度饮酒跟复发的诱导因素。这些正反交织的证据表明,无酒精饮品对于某些人或有帮助,然而对另一些人则会有害,因此需要更为针对性的方案来处理。
无酒精饮品的定义
并非所有无酒精饮品都是一样的。从瓶装无酒精啤酒、葡萄酒、烈酒替代品到无酒精鸡尾酒,其酒精含量从零到微量不等。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将无酒精饮品定义为酒精含量(ABV)不超过0.5%,并对制造商的标签标识制定了严格的规定。
作为比对,普通啤酒的酒精含量约为5%,而葡萄酒则约为12%。一些无酒精饮品在生产时完全不含酒精,而另一些则可能含有酒精,但会经过脱醇处理,以符合FDA规定的0.5%上限。
是酒精饮品的替代还是加成?
无酒精饮品的兴起也引发了关于其在更广泛饮酒文化中扮演角色的问题。它们是该被视为酒精的替代品,还是应融入驾驶或健身等无酒精活动中?无酒精饮品的市场推广正试图回应这些疑虑,并为其未来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低酒精跟无酒精饮品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领先的独立饮品咨询机构The Industry Collective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泰勒‧福克斯曼(Taylor Foxman)在给《大纪元时报》的电子邮件中表示,“我确实认为这类产品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多数消费者在饮品方面并非‘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他们更渴望找到一个平衡点。”
低酒精跟无酒精饮品对于那些希望减少酒精摄入并保持平衡生活方式的人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福克斯曼表示,它们还吸引了一些既想享受饮酒乐趣,又想更好地控制和把握饮酒节奏的人。无酒精饮品可以通过延长饮酒间隔时间来减缓酒精的消耗,从而既能满足饮酒的仪式感,也不会导致酒精的过快摄入。
2月于《自然》期刊发表的一项研究支持了这一观点,其探讨了无酒精啤酒对年轻波兰消费者的吸引力。研究发现,无酒精啤酒具有与普通啤酒相似的化学特性,且由于没有酒精因而提供了一种健康的替代选择。调查对象主要是年轻、受过教育且收入较高的消费者,他们认为无酒精啤酒让人感到清爽、放松和保持清醒。他们喜欢在不放弃驾驶或锻炼等活动的情况下依然享受啤酒的味道。
这项研究表明,广告应强调无酒精啤酒在营养成分上与普通啤酒相当,而这或能鼓励消费者转向无酒精啤酒,同时减少酒精的摄入。
无酒精饮品的潜在益处
对于那些希望避免或减少酒精摄入的人来说,无酒精饮品能够提供一系列心理及实际的好处。
无酒精饮品的一个关键优势是,它们能在酒精盛行的社交场合中提供一种融入感。手持一杯看起来熟悉的饮品可以缓解社交焦虑,同时减少需解释自己希望保持清醒的压力。这对于那些早期戒酒康复中的人,或是那些只是不想喝酒但又不想作过多解释的人来说,格外有帮助。
“它们去除了酒精成分,但人们仍能够在与以前相似的环境中相互连接和互动,而不必担心社会污名或评价。”持证酒精和药品顾问、成瘾治疗临床负责人贾斯廷‧沃尔夫(Justin Wolfe)在接受《大纪元时报》采访时表示。
饮酒行为本身具有强烈的仪式感,而无酒精饮品则能在没有酒精致醉效果的情况下复刻这一体验。对许多人来说,无酒精饮品带来的感官体验能够满足渴望,并同时提供舒适及松弛感。类似地,无酒精饮品有助于打破在特定场合下自动拿起含酒精饮品的习惯。
通过将无酒精饮品作为替代饮料,人们可以打破根深蒂固的习惯,同时培养新的、更为健康的习惯。例如,将每晚一杯的葡萄酒替换为无酒精饮品,将有助于打破这一例程并维持放松感。
史蒂文在戒酒五年后,回顾了他有关无酒精饮品的经历,并向《大纪元时报》分享了他的感悟:
“我意识到,让我上瘾的并非是喝醉的感觉,而是害怕错过有趣的活动,我更愿意参与这些活动,而不是关注自己要面对的问题。现在,我仍会和朋友们一起出去玩并度过愉快的时光。”
无酒精饮品的产品种类日益增多,为人们提供了更广泛的令人愉快的选择。这种多样性有助于减少剥夺感,让人们在无酒精饮品的选择中获得更多满足感。
无酒精啤酒帮助史蒂文意识到,他喜欢啤酒本身的味道。
“当我跟朋友们一起外出看比赛时,我仍能找到我喜欢的啤酒风味,并用其搭配一顿美味的餐点,比如汉堡或鸡翅,也不用担心因夜醉而挨到早上五点不归,因此这对我自己及周边的人来说都是双赢。”
尽管有着诸多益处,但摄入无酒精饮品也会遇到一些问题。
无酒精饮品的弊端
尽管无酒精饮品有着潜在的益处,但它们也可能带来一些弊端,特别是对于有酗酒史或仍处于早期康复期的人群。
对于一些人来说,无酒精饮品相伴的味道、气味以及饮用习惯或能引发对酒精的渴望。这种感官体验,称为“线索反应性”(cue reactivity,CR),可能会激活与酒精摄入相关的神经通路,从而引发对真正酒精饮品的渴求。对于那些已在特定饮品与酒精效果之间建立了强烈联想的人来说,这种情况尤为明显。动物研究表明,仅仅是无酒精啤酒的气味就足以引发酗酒者对酒精的渴望,并可能导致酒瘾复发。
单纯依赖无酒精饮品,或许会在无意中加剧对饮酒行为的心理依赖。
无酒精饮品还会造成一种不真实的安全感,这与酗酒障碍研究中的否认与淡化行为一致,即酗酒者往往会低估自己复发的可能性。
即便是少量的酒精含量也会有风险——对于有酒精依赖史的人来说,保持适度是非常困难的。沃尔夫提醒要注意无酒精饮品中含有的微量酒精。
他观察到,那些发现无酒精啤酒是一种令人满意的替代品、可以模仿普通啤酒的味道和仪式的人,有时会选择大量饮用,比如从三四瓶增加到12瓶。这进而引发了担忧,因为即使无酒精饮品中只有微量酒精,也能通过摄入量的增加而激活大脑的奖励通路,从而引发更多对酒精的渴望及强迫行为。
詹姆斯的个人经历印证了这些风险,他在戒酒后转为饮用无酒精啤酒作为替代。不过,他最终发现这是一条陡坡,需要格外注意风险。
“有一段时间,我会只喝一两瓶无酒精啤酒,这很合适。但有一天晚上,我发现自己几乎一个人靠在沙发上喝完了整整六瓶装的啤酒,我不得不问自己,‘为什么?’所以出于谨慎,我今后只会在社交场合喝它们。”他在接受《大纪元时报》采访时说。
除了这些心理上的挑战外,无酒精饮品也未能解决造成酗酒障碍的根本原因,如潜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创伤或人际关系问题。沃尔夫表示,它们可以成为一种替代品,但并不会解决产生酗酒问题的原因。这或许会因此阻碍健康应对机制及复发预防策略的实行。改用无酒精饮品并不能替代治疗、咨询或其它循证医疗方法。
沃尔夫表示,“关键需要问自己,‘我和这个(饮品)有什么联系,我用它来做什么?’”因为任何东西都可能被过量使用。
无酒精饮品之间的质量及成分也可能大不相同。有些会含有高糖、人工甜味剂或其它你可能并不打算摄入的添加剂。此外,无酒精饮品通常有着较高的热量,但营养价值却极为有限。
饮品中的酒精含量也会存在差异。一项2010年的研究发现,有些无酒精饮品的酒精含量并不总是与标签上所声明的一致。在测试的45种产品中,大约29%的产品含有比标签声明更多的酒精。其中六种产品,本应含有极少或不含酒精,其酒精含量却超过了1%。虽然这一差异看似微不足道,但对于那些寻求禁酒的人来说,这或将是一个潜在的问题。
针对性方案的重要性
尽管无酒精饮品能避免夜间外出的宿醉,但它们并不是解决饮酒问题的万能药。鉴于这类产品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因此没有足够证据来概括地说明其在帮助人们减少饮酒、同时不会导致有酗酒障碍人群复发的功效性。
然而,现有数据是值得期待的。2023年发表在《BMC医学》(BMC Medicine)上的一项研究探讨了提供免费的无酒精饮品能否减少过量饮酒者的酒精摄入量。研究人员招募了每周至少有四次大量饮酒行为的参与者,并将他们随机分配到干预组或对照组。干预组每4周获得无酒精饮品,且持续12周,而对照组则没有特殊干预。两组参与者在接下来的20周内记录下各自的饮酒情况。
研究发现,相较对照组,干预组在干预结束时以及8周后显著减少了酒精摄入。在第12周,干预组的酒精摄入减少了近23杯标准杯,而对照组则减少了5至6杯。在为期20周的跟进中,干预组的摄入减少了近20杯,而对照组则减少约9杯。
在干预组中,无酒精饮品的摄入增加与酒精摄入的减少有关。研究结论表明,无酒精饮品能有效降低过量饮酒者的酒精摄入量,而这一效果在干预结束后可持续至少两个月。
发表在《成瘾》(Addiction)杂志上的研究叙述了类似的情境。研究人员通过两项在线调查研究美国成年饮酒者如何使用无酒精饮品:一项调查旨在确定无酒精饮品使用的普遍性,另一项则收集更加详细的使用模式信息。
研究发现,约有28%的参与者表示在过去一年中使用过无酒精饮品,其中无酒精烈酒以及无酒精鸡尾酒最受欢迎。
研究还发现,饮酒量大且频繁的人也更有可能更频繁且大量地饮用无酒精饮品。研究人员得出结论,患有酗酒障碍的成年人常常将无酒精饮品作为减少酒精伤害的一种方式。
不过,一项2024年的研究调查了荷兰大学生对非酒精饮料的使用情况,发现无酒精饮品更经常地是作为一种补充,而不是替代酒精饮品。该研究发现,最近饮用过非酒精饮料的学生同样也经常饮用酒精饮料,且两者的消费量之间存在正相关性。
迄今为止,现有的证据都强调了针对性方案在无酒精饮品使用中的重要性。
沃尔夫强调了自我意识起到的作用,敦促人们在使用无酒精饮品作为戒酒或减少饮酒摄入的方式之前,反思过去的经历,并评估自己当前的心理状态及支持条件。
他说:“无论你做什么,假如你用某种事物来逃避自己,或试图修补或掩盖某些问题,它或许会在当下奏效,但最终你还是会回到原点。这些问题依然存在,直到你真正去面对并解决它们。”
如果你或你认识的人同样受到酒精问题的困扰,可以在这里找到更多相关信息和支持。
英文报导请见英文《大纪元时报》:The Nuances of Non-Alcoholic Drinks: When They Help and When They Don’t。
身处纷乱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责任编辑: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