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5年03月30日讯】(大纪元记者徐乃义台湾桃园报导)“如果我等不到了,就全部捐出去帮助别人,让很多家庭重生。”彭惠兰女士经历等待器官移植的忐忑和期待,从满怀希望到病情急速恶化,最终成为大爱捐赠者。家属彭千芸说“妈妈总是说自己很胆小,但在生命的最后,是妈妈教会了我,什么叫做勇敢。”她为母亲感到骄傲,也祝福受赠者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长庚大学与长庚医院举办“2025年器官捐赠与大体老师追思大会”,近千人齐聚于长庚大学国际会议厅,除了共同缅怀先人无私的大爱精神,学校师生代表及医疗团队也向捐赠者家属致上最深的敬意。追思会中由心脏受赠者谢女士,代表受赠者向器官捐赠者家属献花表达感谢,由捐赠者彭惠兰女儿彭千芸小姐代表收下。

彭女士从小生活在泰国清迈的山上,小小年纪就到曼谷市区打工,供家人的孩子读书、生活、整修房子。离乡背井嫁来台湾的她,几年后丈夫过世,含莘茹苦拉拔子女长大,为了孩子们,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仍坚持治疗,她的人生充满了挑战与困境却从不放弃。

彭女士以前和传统的长辈一样、会害怕器官捐赠,直到后来罹患特发性肺纤维化(菜瓜布肺),需要经过肺脏移植才能恢复健康,这等待移植期间既忐忑又期待,即便从一开始的满怀希望,到最后却没有移植机会,但她依然秉持最善良的那颗心愿意奉献大爱,主动向家人表示捐赠意愿,最后捐出肝脏、肾脏及眼角膜遗爱5个家庭,她用生命教会了身旁的人什么是无私的爱和勇敢。

心脏受赠者谢女士,两年多前的凌晨突然倒下紧急送医后,诊断出猛爆性心肌炎,紧急装上叶克膜与洗肾仪器,一夕之间四个孩子的天都塌了下来,医师评估有极高概率需要移植才能延续生命。在加护病房的日子长达两个月,是无人能体会的痛苦与煎熬。直到装上心室辅助器后转入普通病房,就读大学的女儿决定休学专心照顾妈妈,两人相互扶持努力复健,就为了等待那一丝丝的希望。

直到某天早晨,听到护理师的一句“等到了!”谢女士颤抖着双手,抚摸自己的心,感谢大爱捐赠者的无私奉献,给予她新的生命。移植后即使仍遭遇难关,但她仍一步一步的努力,不愿白费这重获的心生,到现在还是维持着运动习惯并爱惜身体。谢女士今天代表受赠者致词,不只是表达感谢,更希望能够让捐赠者家属看见希望。

追思会中由中医系沈姵㚬同学代表医学院受教学生,献花给郑兆申大体老师的家属、长庚大学智慧运算学院郑振牟教授。郑兆申先生是敬业奉献的国小教师,一生致力于教育,深信知识能改变社会。如今将身体捐赠医学,延续对知识的贡献,与儿子郑振牟教授一起在长庚大学培育英才。期望学子们珍惜学习机会,将知识化为力量,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长庚大学汤明哲校长表示,今年追思会共缅怀纪念71位器官捐赠者与23位大体老师,这94位来自各行各业及不同年龄层的大爱捐赠者,在人生谢幕之际经家属成全完成大愿,器捐者帮助病危患者重获新生,延续精彩生命;大体老师引领医学生们学习医学知识与技能,感受生命重量,对社会的贡献不言而喻。

林口长庚医院陈建宗院长表示,长庚体系全力推展器官捐赠及移植医学的发展,迄今已协助超过2,343名有捐赠意愿的病患完成器官捐赠心愿。在过去一年内,长庚体系帮助138名病人完成器官捐赠,也完成292例大爱移植,协助等待移植的病人延续生命。
在林口长庚医院全体医疗团队的努力下,去年度不论在肺脏、肝脏移植例数等皆居全国首位。在肝脏移植部分,迄今案例数已超过1,600例,除完成“单个肝脏移植至两位成人”、“血型不相容活体肝脏移植”、“孕期中肝脏移植且术后顺产”等台湾首例外,2020年亦研发“树突细胞疗法”,临床治疗成效领先国际。
林口长庚自2016年起成立了专门的肺脏移植团队,目前每年成功执行十例以上的肺脏移植手术,且其一年存活率达93%,三年存活率达82%,林口长庚器官移植中心专业技术不仅获得国内肯定,更吸引国际关注,近年曾有来自马来西亚、缅甸、埃及等国的病人前来进行活体肝脏移植,并接待来自澳洲、印度、埃及、苏丹等国医师学习相关技术,2023年12月底林口长庚亦举办国际活体肝脏移植导师计划,与来自亚洲各地的医师交流专业知识与经验,进一步拓展国际视野,强化全球医疗合作。◇
责任编辑:陈玟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