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5年03月29日讯】(大纪元记者廖俪芬新竹报导)春分时节,阳光明亮地洒落在新竹北埔的水磜社区,村民们齐聚一堂,在传统与创意交融的氛围中,举行第二届《风华水磜岁时庆》。今年主题为“春牛奂新采,猪脚寓健脚”,不仅是一场庆典,更是一场生活的实践与文化的回望。
活动从“打春牛”开始,随着一笔一划的彩绘与虔敬的祈福,春牛在众人手中慢慢“活”了起来。不同于去年的简单点睛,今年的春牛有了更细致的妆容,牛角染上亮眼金漆,额头点上红彩,鼻端描红,再配上鲜红大蝴蝶结与象征生机的青叶,整体气象一新,仿佛预示着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万物滋长。
“我们不是在办一个热闹的活动,而是在找回节气与生活的连结。”——水磜社区发展协会理事长徐美玉这么说。


春牛点睛 一笔一画绘上愿望
打春牛仪式中,村民们轮流为春牛点睛。议员王辰翔、乡长庄明增、代表林秀菊,以及县客家事务所叶家齐等人,也亲手为春牛上色,写下祈愿。“这不是走过场,而是我们共同在这头牛身上,画上祝福、写上希望。”
牛鼻、牛眼、牛角,每个部位皆有讲究,画笔在村民与贵宾手中转动,不只是彩绘,更像是一场与天地对话的过程。旁人默默合掌、摄影纪录,连阳光似乎也静静参与了这场充满敬意的传统仪式。



十三碗猪脚 十三颗诚心
今年令人惊喜的是“拜猪脚”的环节。不同于去年仅三种口味,今年整整准备了十三种,每碗皆由村民亲手制作。有炖得透烂的药膳猪脚、温补的桂圆黑糖猪脚汤,也有卤香四溢的传统家常风味,每一道都是心意的凝聚。
“当岁时庆走入生活,人们自然会想,怎么用食物来感谢天地。”这场拜猪脚仪式不只是饮食祭祀,更是一场文化的回家路,让节气不再只是历书上的字,而是端上餐桌的滋味、流进身体的力量。


桑叶福粥 唤醒春日的养生智慧
除了猪脚,今年也准备了清爽可口的“桑叶福粥”与象征甜蜜祝福的“黑糖糕”,由村民谢连珠等人精心烹调。桑叶为主,搭配客家米食,成就这碗最有春意的粥品。村民说:“桑叶是春天的味道,养肝清气,吃了精神好,一整年都顺利。”
在青草地上,阳光透过树影洒在草间,一碗碗粥与糕点端出,那是村庄生活的温柔写照,也是春天最动人的仪式。


用行动写下文化 用坚持走进日常
“刚开始办岁时庆时,没人有经验,也没板模可参考,我们只能一路摸索。”水磜社区的居民说。没有舞台、没有表演团体,只有大家彼此扶持,一点一滴地将节气文化“做”出来。
从立春打春牛、春分拜猪脚,到未来的四月八送虫蚁入山、五月五艾草庆端阳,水磜村正在用自己的节奏,为一年四季找到意义。
这些活动的背后,有摄影纪录的林飞雄,有修复春牛的徐美慧、张馨云、张皓翔、许宸源,有默默布置环境的每一位志工……每一双手都在守护文化,每一颗心都在传承记忆。


最后 感谢自己 也感谢彼此
活动的最后,众人一同鞠躬、焚香祈福。画面中,不论是长者、孩子、还是从外地前来的嘉宾,都低头静默,神情专注。那是一种对天地的敬,也是一种对文化传承的共鸣。
“最后感谢自己。”徐美玉写下这句话,令人动容。
在充满节奏感与仪式感的节气中,水磜村不是为了表演而庆典,而是为了生活而记忆。这场岁时庆,没有巨型舞台与响亮乐队,却有最动人的真诚与温度。
有天,这样的文化会在孩子心中生根,在村落里发芽,成为日常的一部分。
风华水磜,不是为了惊艳,而是为了延续。


责任编辑:陈玟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