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5年03月28日讯】(大纪元记者方金媛台湾高雄报导)海洋委员会国家海洋研究院3月28日与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中华民国自然生态保育协会共同合作举办《鱼大十八变:鱼卵及仔稚鱼多样性图鉴》讲座签书会,邀请作者邵广昭荣誉讲座教授分享近五十年来在鱼类学领域丰富的研究经验,并与来自北台湾的鱼类专家学者讨论相关议题,一同探索海洋鱼类多样性的世界。
本图鉴收录达121科505种鱼类的初期生活史与成鱼影像,以及超过1,000张珍贵照片。图鉴的物种资料运用DNA条码技术对过往研究采集的鱼卵和仔稚鱼样本进行种类鉴定;此外,为提升学习乐趣,特地提供6种鱼的AR扩增实境,读者可透过扫描QR-Code,在3D空间中观察此6种鱼的鱼卵或仔稚鱼细致形态外观。
邵广昭表示,台湾鱼类图鉴出版的历史悠久,过去30年来已有38本成鱼图鉴及1本鱼卵图鉴,但利用DNA条码技术针对鱼卵和仔稚鱼阶段出版的专书仍属首次发行。
他指出,鱼卵与仔稚鱼的形态特征较少,仅依赖传统形态学进行鉴定的误差率可能达七至八成。团队透过DNA条码技术,精确辨识鱼的种类,并将数据整合至台湾鱼类资料库及国家海洋资料库及共享平台,为学术界提供完整且可靠的鱼类初期生活史资讯。
国海院副院长翁健二表示,本书资料来源包含了作者团队20余年来在台湾周边海域调查研究所累积的数万笔鱼卵及仔稚鱼的DNA条码与生态分布数据,再与国海院人员经过严谨的筛选与验证,所有物种都经过分子生物定序证据的佐证,目前在国内,甚至世界上都是首见。
他指出,本书内容丰富,整体篇幅超过800页,分为上、下两册,相信此书的出版能成为海洋学术研究、教育单位及一般读者的工具参考书,也能增益海洋教育科普资源和提升大众海洋素养。
此外,本图鉴采用“创用CC”授权,允许读者进行非商业目的分享与使用,以符合国海院推动海洋教育普及化目标,并落实政府资讯公开精神。
图鉴新书发表会去年12月28日在高雄图书馆总图举行,反应热烈,国海院今年加码在台北和台中各举办一场讲座签书会,台中场次将在4月12日在国立科学博物馆举行。◇
责任编辑:唐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