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iloveguava.com

希望:最好的抗抑郁良药

文/Makai Allbert 编译/柳嵊涛

在隧道中找到光明——不仅仅是在隧道的尽头,或许才是最强大的疗愈之道。(大纪元图片)
人气: 293
【字号】    
   标签: tags: , ,

61岁的乌苏拉‧杜索特(Ursula Dusolt)在德国享受着宁静的生活,身边有一位关爱她的丈夫、三个事业有成的孩子和六个健康的孙辈。然而,通往幸福的道路并不平坦。数十年来,她一直与严重的焦虑和抑郁症作斗争。

“实际上,那时的我一无所有。”她说。

从2岁起,杜索特就遭到了一名男子的虐待——这是一种任何小女孩都不该经历的创伤。这些经历在她心中不知不觉地埋下了无助和悲伤的情绪,在青春期加深,最终在成年后演变成抑郁症。她感到自己没有价值、得不到爱,也找不到活下去的理由。

结婚后,这种绝望的感觉依然持续。

“我在呼吸,但并没有真正活着。”她说。然而,出于抚养孩子的责任感,她还是坚持下去。

“44岁时,我的孩子们正值青春期,而我已经完全丧失了希望,也不再相信自己的情况还能有所改善。”她说道。

多年来伴随她的自杀念头也变得越发强烈。

“我只想得到平静,以此摆脱这种难以承受的生命之重。”她说。

就在她准备行动之前,杜索特多年未见的弟弟从南非来看望她。

“他邀请我共进晚餐,而这个举动则改变了我的人生。”她说。

晚餐时,弟弟递给她一本书。回到家后,她开始阅读,很快便沉浸其中,无法停下来。

一种久违的感觉在她心中升起——希望。

内在与外在的蜕变

这本书就是《转法轮》,法轮功的主要著作,法轮功一个源自佛家传统的精神修炼法门。

这本书为杜索特提供了一座指引方向的罗盘,使她能够运用“真、善、忍”的原则来驾驭内心的混乱和痛苦。这一修炼法门强调通过自我反省和使内心与这些美德相契合来进行精神提升。

很快,杜索特经历了一场深刻的蜕变。她学会了向内找,放下内心的消极情绪。在这一过程中,她的真我逐渐显现出来。

“事实上,我的个性天生开朗、充满活力且积极”,她说,“但抑郁症的痛苦逐渐夺走了我的这些特质。”

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学会了以平和的心态看待事物,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培养积极的思维方式。随着心中的沉重负担被放下,她的身体健康也出现明显改善。多年来折磨她的腿痛及头痛——这些伴随心理痛苦而来的折磨已悄然消失。而最重要的是,她的自杀念头也彻底消失了。

多方面的改善,包括睡眠质量的提升,使她感到更多的活力,而且能够做更多的家事了。她甚至又开始微笑了。

(图片由Ursula Dusolt提供)

希望在治愈中的作用

“希望就是相信你的未来会比今天更好,并且你有能力让它变得更好。”俄克拉荷马大学希望研究中心(Hope Research Center)主任陈‧赫尔曼(Chan Hellman)向《大纪元时报》表示。

赫尔曼提到,对杜索尔特来说,重新发现的灵性给予了她生命的意义、目标和连结感,让她找到了几十年来未曾感受过的一线希望。她的心态从悲观回避转变为乐观进取。

“一切从希望开始。”赫尔曼说。

杜索特的经历呼应了有关希望对于健康影响日渐增多的研究。

赫尔曼表示,多项科学研究指出,希望能够缓解疼痛,并减少抑郁、焦虑及自杀念头。当人们怀有希望时,他们更有可能想像并为更好的未来努力,而这会相应减少无助跟绝望感。

这种视角的变化能带来切实而重大的健康影响。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涉及近13,000名参与者,结果显示,与希望不大的对照组相比,怀揣希望的人罹患抑郁症的风险下降了43%,全因死亡率降低了16%,癌症风险则降低了12%。

根据该研究作者的说法,希望疗法有助于减少“绝望性死亡”,并改善不同群体的整体健康。

(《大纪元时报》)

希望的精神层面作用

希望通常被描述为一个认知过程,涉及目标、路径和意志力。根据赫尔曼的说法,目标是你的目的地。路径是你可以选择的不同路线,其中一些由于障碍的出现或许需要绕道而行。意志力是相信自己可以前进,即便前路艰难。赫尔曼同时表示,在深陷绝望时,希望的表现可能会呈现出更为升华、近乎神秘的特质。

弗吉尼亚联邦大学的荣休教授、希望与宽恕研究领域的专家埃弗雷特‧沃辛顿(Everett Worthington)表示,宗教信仰和灵性能提供独特的目标和意志力,因为它们往往关注神和来世等永恒的事物。重点不在于当下实现某个目标,而是在于“对超越当前时刻的福祉的坚定承诺”,他告诉《大纪元时报》。

研究表明,参与宗教活动(无论具体信仰如何),如诵读《圣经》及参加礼拜活动,都会巩固信念并为复原力提供基础。

在面对绝症时,希望的精神层面作用尤为明显。迈克尔‧巴里(Michael Barry)是一位作家,曾任美国癌症治疗中心牧师关怀主任,他见证了希望在康复过程中的力量。

“我的许多患者都处于晚期,通常对生存几乎不抱希望,更别提拥有更好的将来了。”他告诉《大纪元时报》。

根据巴里的说法,“医学中的许多现象,还是未解之谜。”他表示,一些保持希望的患者的病情经历了显著的缓解。他回忆起一个被诊断为患有脊椎肿瘤的教区居民的案例。在巴里与该男子一起祈祷后,这位教友感受到一股深沉的暖流围绕着他的身体。第二天,当他再去看医生时,发现肿瘤已经消失——这是医学界所称的“自发性缓解”,或更通俗地说,是“医学奇迹”。

“他和我都知道,是神回应了我们的祈祷。”巴里说道。

在巴里看来,培养希望与灵性息息相关。

“生活不是逃避痛苦”,他说,“而是相信神会在我们受苦时安慰并支持我们,并最终救赎我们的生命,无论是在今生还是来世。”

寻找光明

赫尔曼研究希望已有15年以上,他强调,希望是一种心态和技能,可以通过后天教授和培养,而不是某些人拥有而其他人缺乏的性格特征。

在杜索特的案例中,打坐修炼——她的功法的一个重要部分——成为她培养希望的有力途径。

赫尔曼说:“在混乱中,很难集中精力找到前进的道路。正念使我们能够暂时平静下来,穿透混乱,看清前行的道路。”

“希望不是隧道尽头的光亮。希望是在隧道中找到光亮。”

通常,关键在于识别我们所能掌控的事物,并设定可实现的目标,这样我们便能建立实现希望的途径与自主能力。

对于杜索特来说,这会在她每天的正念实践中体现出来。她现在每天开始时都会说:“无论发生什么,我都能应对得很好。”这句简单的提醒反映了她对生活不确定性的接受,以及她应对这些不确定性的信心。而这便是希望付诸实践的本质。

此外,赫尔曼认为,希望也是一种可以接受或赠予的社会性的礼物。他回忆起在自己年少无家可归时,曾从一位老师那里得到简单却深刻的鼓励:“陈,你会好起来的。”这些话在他体内种下了希望的种子,推动着他在困境中前行。这段经历证明了希望是具有传播性的——通过认同他人着眼未来的言论、给予鼓励,以及分享有关坚韧和毅力的故事,我们都能在他人心中培育希望。

如今,作为六个孙辈的祖母,杜索特经常在当地社区做志工。她也经常和丈夫去旅行,享受在大自然的时光。她还培养了对自然摄影的兴趣,而这进一步教会了她耐心和专注。

“我在44岁时才开始真正的生活”,她说,“我开始真正体验自己的存在,以及生命所包含的一切。”

“现在的我活得很充实。”

英文报导请见英文《大纪元时报》:Hope: A Remedy for Depression When Nothing Else Works

身处纷乱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责任编辑:李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