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iloveguava.com

扇形盐田的倒影之诗 遇见“生命之树”

白色“生命之树”装置艺术静静矗立于扇形盐田中央。(王国衍提供)
人气: 503
【字号】    
   标签: tags: , , ,

【大纪元2025年03月27日讯】(大纪元记者廖俪芬台湾台南报导)沿着台南七股与将军之间的盐田小径缓缓前行,当车水马龙渐行渐远,取而代之的是湿地水泽的潺潺声,与天空中鸟群的呢喃。眼前豁然开朗,一座洁白、仿佛羽翼般绽放的装置艺术映入眼帘──那是扇形盐田正中央的“生命之树”,静静耸立于水域之上,如梦似幻。

“生命之树”,静静耸立于水域之上,如梦似幻。
“生命之树”,静静耸立于水域之上,如梦似幻。(王国衍提供)

白羽之门:扇形盐田里的“生命之树”

这座由艺术家杨士毅创作的“生命之树”装置艺术,以扇形盐田的脉络为灵感,结合生态教育与在地文化意象,以最环保的方式回复中轴线步道。双翼般的雕花铁门象征生命的延续与土地的记忆,在阳光与水影的折射下,倒映于盐田水面,仿佛天与地的交会点,让人屏息。

从空中俯瞰,整座扇形盐田如一把摊开的折扇,以宿舍圆心,向四方展开。其结构精巧,盐田中的扇骨即为给水沟、排水沟与道路,结晶池则位于宿舍旁,方便盐工作业。如今虽已废晒多年,但这座盐田依然保有其几何之美与岁月的韵味。

在阳光与水影的折射下,倒映于盐田水面,仿佛天与地的交会点,让人屏息。
在阳光与水影的折射下,倒映于盐田水面,仿佛天与地的交会点,让人屏息。(王国衍提供)
如今虽已废晒多年,但这座盐田依然保有其几何之美与岁月的韵味。
如今虽已废晒多年,但这座盐田依然保有其几何之美与岁月的韵味。(王国衍提供)

盐的记忆:人去楼空后的候鸟天堂

1977年正式启用的扇形盐田,是台盐最晚开辟的盐场,曾经是台湾西南沿海的晒盐重镇。由于作业高度仰赖人力,晒盐工人大多为临时征召,未能形成稳定聚落。2002年结束最后一次收盐后,盐田随即废晒,盐工散去,仅留下几间老旧宿舍与一地沉默水田。

随着时间流转,未再使用的水沟无法排出积水,意外形成终年水渍的湿地,吸引无数水鸟栖息。昔日人力生产的盐田,如今成了自然生态的新乐园,也因而被列为国家级湿地。

1977年正式启用的扇形盐田,是台盐最晚开辟的盐场,曾经是台湾西南沿海的晒盐重镇。
1977年正式启用的扇形盐田,是台盐最晚开辟的盐场,曾经是台湾西南沿海的晒盐重镇。(王国衍提供)

空中视角:盐田几何与倒影诗意

摄影家王国衍以空拍镜头记录这片土地的变迁。他说:“黄昏期间可在盐田周边欣赏多彩晚霞,霞光照映在盐田水面,形成浪漫场景,为近期热门打卡点之一,而从空中俯瞰更可一窥扇形盐田纹理之美。”

图中可见条条笔直的盐田支线,如经络般延展至海天一线,中心的“生命之树”仿佛是心脏,灌注着盐田的灵魂。水面倒影与实体交叠成诗,如画如梦。

摄影家王国衍以空拍镜头记录这片土地的变迁。
摄影家王国衍以空拍镜头记录这片土地的变迁。(王国衍提供)

回归自然的旅程:请以脚步亲近

如今,扇形盐田不只是风景,更是一种生态与文化的延续。市府观旅局特别呼吁,来访游客请勿开车或骑车进入盐田范围,可将车停于南25市道旁,再以步行方式,走入这片静谧的盐田世界。

沿途不妨放慢脚步,欣赏水草摇曳、聆听鸟鸣啁啾,感受土地与人、记忆与自然的对话。一场与自己与自然的对话,从这片如扇的湿地开始。

可以规划半天的行程,还可以到附近的秀里蚵嗲、井仔脚盐田走走,品尝在地小吃,和打卡拍照!

井仔脚盐田的夕阳最出名。
井仔脚盐田的夕阳最出名。(王建中提供)
半天的行程,可以到附近的秀里蚵嗲品尝在地小吃。
半天的行程,可以到附近的秀里蚵嗲品尝在地小吃。(王雅钦提供)

责任编辑:昌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