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说(65):能好人、能恶人,谁做得到?

作者:薛驰
古风悠悠。(晓韵/大纪元)
font print 人气: 184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四》)

【注释】

能好人,能恶人:好,音hào,爱好。恶,音wù,厌恶。

【讨论】

年少时看过一副对联,一下就记住了。对联说:“不生事、不怕事,自然无事;能爱人,能恶人,方是正人。”而这下联就出自于《论语》本章。不过,“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这九个字,仔细琢磨,内涵极深,令人感慨。

爱人恨人,人之常情。正因为是人之常情,就不容易时时、事事都把握得好了。儒家经典《大学》中的这段话说得好:“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而能“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时时、事事都把握好的,那就是仁者了。为什么呢?因为仁者以仁作为好恶的标准,所以他的好恶就能合于正道。也就是说,人人都会爱人、恶人,但只有仁人能够爱人爱得对,能够恶人恶得对。所谓“贵仁者所好恶得其中”。仁者无私心,好恶当于理,“得其公正”。

可见,孔子教学,立足于人性、人心、人情,扎实、潜移默化地把人引上仁者之途。孔门讲仁、知、勇,而知勇之本皆在仁,不仁则无知无勇,恶能好恶?钱穆对本章解说特别透彻:此理甚切近,人人皆可反躬自问,我之于人,果能有真好真恶否?我心所好恶之表现在外者,果能一如我心内在之所真好真恶否?此事一经反省,各可自悟,而人道之安乐光昌,必由此始。此章陈义极亲切,又极宏远。极平易,又极深邃。人人能了解此义,人人能好恶人,则人道自臻光明,风俗自臻纯美。

钱穆将“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翻译为:“只有仁者,能真心地喜好人,也能真心地厌恶人。”这里就“真心”两字稍做解释。

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著作《黄石公三略》中说“善善不进,恶恶不退;贤者隐蔽,不肖在位;国受其害。”(大意:喜爱的好人不能好好重用,厌恶的坏人也不能够将他们清退,有才的贤德之人隐居不出,无才无德的人却当政掌权,这种情况,国家就会受到危害。)这叫“不真心”。

那什么是“真心”呢?“善善而进,恶恶而退”。《大学》里说:“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惟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这就是说,只有有仁德的君主,能够做到亲爱有德的贤人,厌恶蔽贤的小人。有名的例子,就是三黄五帝中的舜。按《史记》的说法,从前高阳氏、高辛氏各有八个德才兼备的儿子,尧没有能够任用他们,舜任用后,卓有功勋。有四个天下厌恶的人,“浑沌”“穷奇”“梼杌”“饕餮”,舜在四门接待宾客的时候,将这“四凶”流放到最偏远的四个地方去,于是四门通畅,人们都说没有凶恶的人了。

能像舜这样,这就叫“真心”,这就是“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主要参考资料
《论语注疏》(十三经注疏标点本,李学勤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四书直解》(张居正,九州出版社)
《论语新解》(钱穆著,三联书店)
《论语译注》(杨伯峻著,中华书局)
《论语今注今译》(毛子水注译,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论语三百讲》(傅佩荣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论语译注》(金良年撰,上海古籍出版社)
《论语本解(修订版)》(孙钦善著,三联书店)

看更多【《论语》说】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孔子定《诗》,以《关雎》为第一篇,自有深意。孔子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朱熹解说道:关雎之诗,言后妃之德,宜配君子。
  • 鲁定公愈加信任孔子,让孔子“代行相事”,孔子主政三月,鲁国大治。齐国害怕,就送去美女、良马腐蚀鲁国君臣。孔子辞职,开始周游列国。一段君臣相遇、鲁国中兴的机遇被扼杀了。此乃千古之叹!
  • 孔子在鲁国做过大官,对政治有透彻了解,非常智慧。孔子虽然有自己的政治立场,也想削去三桓,如堕三都,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等等,但是,反对“暴虎冯河”,而是要“临事而惧,好谋而成”。不赞成盲动,血气之勇。
  • 其实,孔子对管仲的历史功绩是高度评价的。在本章说“管仲之器小哉!”可能重心并不在说管仲的不俭、不知礼,而是在大发感慨。感慨什么呢?
  • 那么,实际可以把音乐分为四如之境——翕如之境,纯如之境,曒如之境和绎如之境。这四如之境,又可对应元亨利贞或者春夏秋冬四象。所以,孔子语鲁太师乐,所谈的是天地之道,是天地之大乐,是政通人和之乐,是为万世开太平之乐。
  • “六代乐舞”之首,就是黄帝的《云门大卷》。据《史记》等典籍记载,黄帝以“云”命名百官,军队也称为“云师”。 云门即是天门,世上人都来自天上,《云门大卷》有着极其深刻的内涵。
  • 孔子针砭时弊,言简意赅,这里讲的三种情况,都是身边事,人人都能遇到的。要讲修养,要讲礼,就从这三点做起,实实在在的,那么人就会不一样了,社会风气就能好起来。
  • 事实上,孔子往往是仁知兼言。仁者有知,而知者亦向仁。孔门教人“三达德”,要“智、仁、勇”并修。故而,此处应将仁知贯穿、融合理解。
  •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代高鼎《村居》)微风和纸鸢是春日里的绝配,它有唤起人们儿时记忆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吗,风筝其实已经有二千四百年的历史了,它一开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让我们来聊一聊风筝的历史。
  • 一只巨型鸽子雕塑去年10月起现身纽约曼哈顿的高线公园(High Line),约16英尺(4.9米)高。创作这件艺术品的艺术家Iván Argote认为鸽子是纽约的标志动物之一。另一角度看,鸽子其实是多年前从欧洲移居到美国的“移民”,也从另一角度讲述了纽约的移民历史。无处不在的鸽子,见证着这座城市的过去与现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