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iloveguava.com

返乡的五甲梦 屏东来义排湾族青年的红藜之路

屏东来义排湾族青年的红藜之路。(周永田提供)
人气: 23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2025年03月24日讯】(大纪元记者廖俪芬台湾屏东报导)在屏东县来义乡丹林部落,二峰圳旁有一片红得发亮的田地,开着农耕车载满红藜的排湾族青年,他叫高华德。八年前,从营造工地回到故乡,他带着对土地的热情与一丝忐忑,在家人支持下种下第一批红藜。如今,他不仅是红藜产业的重要推手,种植面积更扩展至五甲,成为全台红藜产量最多的个人农民之一。

高华德接下部落长辈的产销班班长职务,继续传承这份产业。
高华德接下部落长辈的产销班班长职务,继续传承这份产业。(周永田提供)
高华德建议年轻人若想投入,应先找到稳定销售窗口,再投资设备。
高华德建议年轻人若想投入,应先找到稳定销售窗口,再投资设备。 (周永田提供)
高华德希望将红藜的价值推向更多层次:食品、美容、甚至医药产业。
高华德希望将红藜的价值推向更多层次:食品、美容、甚至医药产业。 (周永田提供)
高华德的红藜从家庭农田开始,慢慢扩张。他笑说:“现在我种五甲,还要拜托其他农民帮忙种,才跟得上需求。”
高华德的红藜从家庭农田开始,慢慢扩张。他笑说:“现在我种五甲,还要拜托其他农民帮忙种,才跟得上需求。” (周永田提供)
高华德不仅是红藜产业的重要推手,种植面积更扩展至五甲。
高华德不仅是红藜产业的重要推手,种植面积更扩展至五甲。(周永田提供)
八年前,高华德从营造工地回到故乡,他带着对土地的热情与一丝忐忑,在家人支持下种下第一批红藜。
八年前,高华德从营造工地回到故乡,他带着对土地的热情与一丝忐忑,在家人支持下种下第一批红藜。(周永田提供)

从营造工人到红藜农夫

“刚开始只是玩票性质啦,没想到会变成正职。”高华德笑着说。 当时他仍在外地上班,偶然得知红藜的营养价值极高,是“谷类的红宝石”,又刚好碰上父母退休返乡务农,于是便试着在自家农田里种下一些。命运的转折,来自义美食品公司有意与原住民小农合作收购红藜。他犹豫再三,在妻子的鼓励下拨通了电话,开启了农业人生的新篇章。

高华德和太太以及一对双胞胎女儿。
高华德和太太以及一对双胞胎女儿。(周永田提供)
高华德得知红藜的营养价值极高,又刚好碰上父母退休返乡务农,于是便试着在自家农田里种下一些。
高华德得知红藜的营养价值极高,又刚好碰上父母退休返乡务农,于是便试着在自家农田里种下一些。(周永田提供)

不只是种,更要懂加工

“红藜种得出来不难,难的是加工与品质控管。” 高华德坦言,红藜富含水分又容易回潮,日晒不易干燥,品质无法稳定,因此必须改用机械烘干。他投资购置小型烘干机,从日晒过渡到机械处理,提升品质与保存性。之后更添购筛选机、脱粒机,设备逐步到位,才有能力应对逐年扩大的耕作面积。

“如果烘干不够彻底,会产生黄曲毒素,这是非常危险的。”他语重心长地说。红藜在排湾族文化中也有发酵使用的传统,但如今若要进入食品产业链,卫生与安全标准必须严格。

“如果烘干不够彻底,会产生黄曲毒素,这是非常危险的。”高华德语重心长地说。
“如果烘干不够彻底,会产生黄曲毒素,这是非常危险的。”高华德语重心长地说。(周永田提供)
高华德坦言,红藜富含水分又容易回潮,日晒不易干燥,品质无法稳定,因此必须改用机械烘干。
高华德坦言,红藜富含水分又容易回潮,日晒不易干燥,品质无法稳定,因此必须改用机械烘干。(周永田提供)
“红藜种得出来不难,难的是加工与品质控管。” 高华德坦言。
“红藜种得出来不难,难的是加工与品质控管。” 高华德坦言。(周永田提供)

红藜越冷越爱,台风却是最大敌人

红藜属于冬季作物,适合在11月至隔年3月播种,避开夏季台风季节。2024年底因连续三个台风,使他原本分批播种的计划被迫压缩至12月集中种植,增加了人力与设备的压力。 “原本想两甲两甲分批种,这样比较不会累。但台风一来,只能一口气种完,真的很吃力。” 不过冷凉的气候也带来好消息:红藜喜冷不怕霜,今年产量预估比去年高出许多,达二十至二十五公吨。

红藜喜冷不怕霜,今年产量预估比去年高出许多,达二十至二十五公吨。
红藜喜冷不怕霜,今年产量预估比去年高出许多,达二十至二十五公吨。(周永田提供)
高华德表示,红藜属于冬季作物,适合在11月至隔年3月播种,避开夏季台风季节。
高华德表示,红藜属于冬季作物,适合在11月至隔年3月播种,避开夏季台风季节。(周永田提供)

从小农到全台最大产量之一

高华德的红藜从家庭农田开始,慢慢扩张。他笑说:“现在我种五甲,还要拜托其他农民帮忙种,才跟得上需求。” 除了与义美合作,他更主动出击拜访生技公司,与他们签订稳定合约。对方不仅要求高品质红藜,更以此制作保健食品、萃取花青素等功能性成分。 “我会去了解客户拿红藜做什么,像是做萃取液、保健品,这样我才能更有方向地生产。”

高华德更主动出击拜访生技公司,与他们签订稳定合约。
高华德更主动出击拜访生技公司,与他们签订稳定合约。(周永田提供)

设备与品质,是最难的关卡

他不讳言,红藜最难的是“烘干设备”。许多年轻人向往返乡务农,却苦于初期资金不足。 “大家都种得出红藜,但没烘干机就做不起来。”他建议年轻人若想投入,应先找到稳定销售窗口,再投资设备。 他也接下前辈的产销班班长职务,继续传承这份产业。“老人家年纪大了,我不想让这个组织就这样消失。”

高华德建议年轻人若想投入,应先找到稳定销售窗口,再投资设备。
高华德建议年轻人若想投入,应先找到稳定销售窗口,再投资设备。(周永田提供)

与家人一起务农,是最大的幸福

谈到这几年最大的改变,他语气一转:“其实最开心的是每天能和爸爸妈妈一起务农。” 他说,过去长期在外工作,与家人聚少离多,如今每天在田里说说笑笑,比什么都幸福。这次能够和双胞胎女儿一起在成熟的红藜田合照,高华德非常感动。

高华德说:“其实最开心的是每天能和爸爸妈妈一起务农。”
高华德说:“其实最开心的是每天能和爸爸妈妈一起务农。”(周永田提供)

红藜,不只是一种作物

他种的是原生种红藜,挑选全红色品种,因为其花青素含量高,也最受企业客户青睐。他希望将红藜的价值推向更多层次:食品、美容、甚至医药产业。 “今年有生技公司找我合作,说红藜有机会应用在抗癌产品上。”他说,这让他看见红藜更远大的未来。

高华德不后悔这条路,虽然辛苦、虽然创业不易,但他一步步从最小的农户,走到如今全台最大的红藜生产者之一。他的红藜,从丹林村的土地上长出,也让更多人看见原住民农业的可能。

“我没有特别去推销自己,但只要品质好,自然有人找上门。”

2025年3月,红藜田间一片金红,丰收的背后,是高华德一整年的汗水与执著。而那些被镜头捕捉的画面,不仅记录着采收时的忙碌身影,也诉说着一段与土地的深情对话。

3月,红藜田间一片金红,丰收的背后,是高华德一整年的汗水与执著。
3月,红藜田间一片金红,丰收的背后,是高华德一整年的汗水与执著。(周永田提供)
高华德种的是原生种红藜,挑选全红色品种,因为其花青素含量高,也最受企业客户青睐。
高华德种的是原生种红藜,挑选全红色品种,因为其花青素含量高,也最受企业客户青睐。(周永田提供)

责任编辑:昌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