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5年03月24日讯】(大纪元记者廖俪芬台湾台南报导)三月,是南国最温柔也最热烈的月份。
在台南白河区的林初埤,一条长达数百公尺、由700余棵木棉树绵延而成的火红花道,再度迎来她一年一度的灿烂盛放。红花如炬,枝干苍劲,远山为景,田野为幕,一如往年,但又更胜往年。
而这一回,透过摄影家王建中的镜头,我们不仅看见了木棉的花开,更仿佛听见了她的呼吸与脉动,看见人与自然、光与影之间深情交会的瞬间。


花语的低语 珍惜眼前人
木棉花,又名英雄树,其花语是“珍惜身边人”。它的英挺姿态、火红花色,总让人联想起烈士、故乡与热血。每当三月风起时,枝头上的叶子早已落尽,红花便如燃烧的火焰,自枝干间迸发,直直地指向天空。
“木棉花盛开时,它的茎干像剑,花朵像火,真有一种英雄气概。”王建中如此说。“但我这次想拍的,不只是它的气势,而是它柔和、诗意的一面。”



光影觉醒时刻:蓝调、日出与灵感
为了捕捉最美的光线与最清静的林初埤,王建中选择在凌晨时分出发,赶在太阳尚未升起之前抵达现场。“当时天还没亮,但现场已经集结了许多摄影爱好者,大家都在等待日出那一刻的光线变化。”
就在那转瞬即逝的清晨时分,他瞄准了一朵刚绽放的木棉花,悄悄地将花蕊与初升的太阳对齐,画面中花朵拥日如珠,耀眼却温柔。“那瞬间,我知道我拍到了这趟旅程中最有趣、也最有灵魂的一张照片。”
而当日光洒落整条木棉道,原本深红的花色忽地转为火红,天地之间,仿佛燃起了万千热情。“那一刻灵感涌现,我马上转移拍摄视角,开始结合游客、花道、甚至动物,想记录的不只是风景,而是生活的样子。”


红花与飞羽 自然生态的和声
王建中的作品中,最令人动容的,或许不是辽阔壮丽的全景,而是那些极富生命张力的细节。
两只小鸟静静停驻在盛开的木棉花上,一只探头张望,另一只似乎正与风低语。橘红色的花瓣如火,鸟儿的羽毛如绒,动与静之间,构成了一幅绝美的春日和声。
还有另一个吸睛画面,一只鸟正钻入花朵中取食花蜜,姿态灵巧可爱,展现木棉花在生态系中的角色。“木棉花不只是美,它是生态链的一部分。鸟来、蜜蜂来,整个林初埤就是一座活的自然剧场。”



花道如诗 花海如画
除了微观的生态视角,王建中也不忘以宏观镜头捕捉整体景致。
他拍下整排木棉树沿着水田延伸,红花在晴空下开得热烈奔放,倒影落入水面,天地如镜。还有一张日出作品,太阳刚好嵌入一朵木棉花的花心,橘金光芒穿透花瓣,像是时光将整个春天的情怀锁进这一朵红中。
“木棉花节办得越来越好,政府的规划很到位,游客越来越多,但花道依然维持着某种静谧,这是它的魅力。”王建中说。



趣味片刻 摄影里的人文温度
不只是花,王建中的镜头也捕捉了许多趣味人文互动。
一只乌龟在花道下慢慢行走,与高耸入天的木棉形成强烈对比;红色重机静静停靠在时速10公里的标志下;一名游客席地而坐,旁边的脚踏车安静地守候。
“我喜欢这些不经意的小画面,它们不是我去‘安排’的,而是我‘遇见’的,这才是摄影最迷人的地方。”他说。


木棉之美背后 需留意的细节
虽然木棉花盛开美不胜收,但也有些值得注意的地方。凋落的花朵容易造成路面湿滑,增加行走风险;木棉树在结果期亦会飘散棉絮状物,对过敏体质者可能带来不适。
今年的花季活动期间(3/14–3/30)也实施交通管制,主花道仅开放徒步进入,假日则有接驳车协助接送。建议游客选择大竹停车场或沿线停放点,并携带口罩遵守防疫规范。


写给春天的一封信
“我觉得摄影不是去抓什么技术,而是你看到了什么、你想留下什么。”王建中微笑着说。
在他的画面中,火红的木棉不再只是赏花的风景,而成为春天的语言,一句对自然的告白,一封写给时光的情书。
若你也在寻找春天的答案,不妨走一趟林初埤,让花海说话,让影像作诗。



责任编辑:杜文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