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5年03月22日讯】(大纪元记者李撷璎台湾嘉义报导)嘉义市政府以“再造”为城市治理的主轴,致力于发挥城市的优势,不断进步,成为蜕变的重要力量。昨(21)日嘉义市副市长林瑞彦率市府团队参访新竹市清大“光复路”、“隆恩圳亲水公园”、“护城河亲水公园”以及“新竹东门圆环”,重点关注公共交通、蓝绿带景观、夜间光环境及韧性永续等议题。

嘉义市副市长林瑞彦感谢新竹市政府代理市长邱臣远亲自接待并率领市府团队用心解说,在嘉义市文化新丝路2.0团队以及国立阳明交通大学建筑研究所龚书章教授陪同下,双方团队交流热络,收获丰富。

副市长林瑞彦指出,嘉义市和新竹市在城市发展的理念上有着相似的目标,尤其在城市绿化与环境永续、公共空间改善、市民生活品质提升以及行人友善设施优化方面,期望藉由此次观摩与交流,深入了解实践经验,从中汲取有益的启发,学习新竹市都市空间设计上兼具美学与功能性,因应永续环境发展需求,进而提升嘉义市的空间绿化及行人友善设施优化,增加市民与自然的接触,打造一个更宜居、舒适的永续幸福城市。

新竹市邱臣远代理市长表示,自新竹市与嘉义市缔结为姊妹市以来,双方在城市发展、文化交流及各项政策推动上保持紧密合作。去(113)年6月,市长高虹安曾率市府团队前往嘉义市,展开为期三天的市政交流,就教育、观光休闲、医疗卫生及经济就业等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亲身感受嘉义市“小城市,大创新”的城市能量,这些经验对新竹市而言极具学习价值。此次交流进一步深化两市的友谊与合作,期待未来携手共进,共同打造更宜居的城市环境。

市府团队也特地夜访新竹市的“隆恩圳亲水公园”、“幸福广场”、“护城河亲水公园”及“东门圆环”,实地考察当地夜间光环境营造成果,感受与日间截然不同的环境体验。
新竹市注重人与环境的谐和,在夜间照明上采用低尺度且无眩光的灯具,依据空间活动的动态与静态特性设计光环境序列,重新塑造景观空间,进一步强化城市重要节点与线性绿带的光环境体验,使城市文化在流动的光线中获得全新诠释,不仅延伸了市民的视觉感知,使光环境成为连结城市空间的重要媒介,同时也提升了夜间安全与舒适度,彰显城市独有的历史文化与景观特色,打造出日夜皆宜的“步行城市”。

新竹市自105年起开始推动“步行城市”概念,从三大环节进行规划:首先是“历史文化环”,其次是“生态生活圈”,最后是“游憩通学圈”,旨在让自然与绿意回归都市,成功翻转民众对新竹的城市印象,使这座百年古城焕然一新。

此次参访新竹市四大计划,包括“光复路行人友善升级计划-光复路绿门户计划”、“隆恩圳亲水廊带”、“护城河亲水公园”与“新竹东门圆环环境改善工程”,计划以公园、学校等公共场域为主轴,并结合通行与通学的休闲生活步调,进行区域串联与整合,将绿意引入都市,打造宜居的城市环境。

透过区域的绿化景观、步行环境整理及交通设施调整等,将休憩、通学、观光及商业功能有效串接,显着提升新竹市整体城市美感与居住品质。计划执行方向与嘉义市文化新丝路2.0的目标高度契合,并深入探索由上而下、引发设计思考的环境改造模式,为嘉义市执行城市营造新思维提供宝贵的参考价值。
工务处处长苏文崎表示,文化新丝路2.0是嘉义市十大旗舰计划强而有力的心脏,由“双园计划”、“大车站计划”、“文艺森粼计划”及“交通整合计划”4大计划进行场域再造,以嘉义大车站门户为中心,串联嘉义市许多具文化历史意义的场域,是市民生活的重要空间。
另外,新竹隆恩圳、嘉义道将圳及彰化八堡圳并称台湾三大古圳,同为地区重要灌溉水路,嘉义市穿城之水1.0已完成道将圳水绿环圈两期工程,目前正在推动穿城之水2.0•蓝绿环圈-将军圳水绿廊道改善工程,期望藉由此次观摩与交流,深入了解实践经验。
学习新竹市都市空间设计上兼具美学与功能性,汲取推动城市环境的绿化与优化友善行人设施的宝贵经验,从不同层面剖析公共建设的内涵与核心,以期在文化新丝路2.0计划的指引下,推动嘉义市的绿化、行人友善设施和公共空间的创新,将为市民提供更舒适的生活环境,提升城市的永续发展,进一步促进嘉义市的繁荣与发展,打造“全龄共享、世代宜居”的永续幸福城市。
责任编辑:陈玟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