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iloveguava.com

【医道心传】

中医解析青光眼潜在病因 公开独家治疗手法

文/吴国斌(中医师)、张晓慧

青光眼是一种影响视神经的眼疾,可能导致视力受损甚至失明。(Shine Nucha/Shutterstock)
人气: 537
【字号】    
   标签: tags: , , , ,

青光眼是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本篇文章中,我们探讨中医如何理解青光眼的病因,并分享中医在治疗青光眼方面的独特方法,甚至是教科书上找不到的经验与技巧!

青光眼是一种影响视神经的眼疾,主要由于眼内液体(房水)积聚,眼压升高,从而损害视神经,最终可能导致视力受损甚至失明。

房水由睫状体分泌,经过眼球的后房,流经瞳孔,到达前房,接着由前房隅角的小梁网排出,最后流入静脉,回到血液循环。当房水无法顺利排出时,眼压上升,就可能引发青光眼。

青光眼按病因可以分为原发性及续发性青光眼,依照隅角开放程度的不同,又可以分为隅角开放型及隅角闭锁型。(相关文章:Glaucoma: Symptoms, Causes, Treatments, and Natural Approaches

青光眼的四种类型

青光眼可根据病因与隅角状态,分为以下四种:

1. 原发性隅角开放型

这类青光眼是最常见的类型,确切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年龄、种族、心血管疾病、近视等因素有关。发病初期通常没有症状,需靠医师用眼底镜检查视神经盘才能发现,若等到视力模糊或缺损时,病情通常已经相当严重。

2. 原发性隅角闭锁型

由于隅角构造异常、隅角闭锁,因而房水无法排出,眼压突然飙高,造成急性青光眼发作,此时会出现眼睛肿痛、视力模糊、恶心、呕吐等症状,必须尽快就医降低眼压,否则可能会因为视神经受损而在短时间内失明。

3. 继发性隅角开放型

此类青光眼的主要致病原因有两种:长期使用眼用类固醇、前房出血。

4. 继发性隅角闭锁型

这类型的青光眼主要由发炎、白内障或其它眼球疾病导致隅角闭锁,使房水排出困难,造成眼压升高。

中医看青光眼的原因

西医对于原发性青光眼的确切成因仍不明确,但中医从整体观点来分析,认为青光眼有以下几种主要病因:

1. 生气和忧郁

长期处于忧愁、愤怒的状态,容易导致肝气郁结,意思是肝脏的能量(气)郁滞,进而引发全身的气滞血瘀,影响眼部血液循环。研究发现,对于接受眼科观察的青光眼高危人士来说,患有焦虑症意味着他们患上青光眼的可能性增加16%,而有焦虑症合并抑郁症的患者患上青光眼的可能性增加27%。

2. 代谢功能不佳

肠胃虚弱、消化不良,伴有代谢废物在体内淤积,引发慢性发炎,中医称为“痰郁化火”(这里的“痰”泛指代谢废物,例如多余的血糖、血脂等,并不只是喉咙里的痰)。现代研究也发现,代谢疾病与青光眼风险增加有关。一项纳入16个国家近300万人的综合分析研究发现,糖尿病人罹患青光眼的相对风险比其他人高48%,而且在诊断出糖尿病后,患青光眼的风险逐年增加5%。

3. 过度用脑熬夜

第三个因素也是现代人最常见的影响视力的因素,即熬夜晚睡、用脑过度,导致“竭思劳神,真阴暗耗”。也就是说,人每天想太多事情,就会损伤肾脏的能量——特别是能够滋润身体的“肾阴”,视力就会随之衰退。

以上三种因素都会导致身体能量与血液循环失调,让眼部的房水或泪水淤滞,导致青光眼等眼部疾病。

此外,医书也记载,平时容易头痛的人,出现青光眼的概率更大。根据笔者的经验,伴随头痛的青光眼很大部分是颈椎错位所致。

青光眼的常规治疗方法

原发性青光眼的治疗目前仍以降低眼压为主,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雷射治疗、局部用药和手术治疗。

中医治疗青光眼

●眼压升高

青光眼患者一般眼压偏高,但有虚证、实证之别。中医所指的虚证是说身体正气虚弱,即维持健康的身体机能不足;而实证是人体感受外界的致病因素,或是体内病理产物蓄积到产生症状。无论虚症或实症,共同的症状是头痛头晕、眼珠胀痛、视物模糊。

(1)肝胆火炽证

【兼症】眼白泛红,瞳孔混浊,眼珠变硬。全身可伴恶心欲吐,溲赤便结,脉弦数(脉搏的触感像琴弦一样,脉搏较快),舌红苔黄。

【治法】清肝泻火。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2)阴虚风动证

【兼症】劳倦后加重,头晕耳鸣,口燥咽干,脉细数(脉搏幼细,频率较快),舌绛少苔。

【治法】养血柔肝。

【方药】阿胶鸡子黄汤加减。

(3)水湿内停证

【兼症】胸闷恶心,胃口不好,脉滑(脉搏的跳动像珠子在指尖下滚过),舌质淡,边有齿痕,苔白腻。

【治法】利水渗湿。

【方药】五苓散加减。

●眼压正常但视物模糊、视野缩窄

青光眼术后或眼压控制后,部分患者视力仍然逐渐下降,视野缩窄,视物模楜,可根据不同情况辨证施治。

(1)风邪入络证

【兼症】眼珠微胀微痛,伴有畏光流泪,目赤不舒,纳谷不馨,脉浮(轻轻把手指放上手腕就可感觉到脉搏的跳动,但若用力来按着脉管,反而会感觉跳动减弱),舌淡苔薄白。

【治法】除风益损。

【方药】除风益损汤加减。

(2)气血两虚证

【兼症】伴有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动辄汗出,食少便溏,脉细,舌淡苔白。

【治法】益气养血。

【方药】八珍汤加减。

(3)肾精不足证

【兼症】伴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口燥咽干,脉细无力,舌暗苔少。

【治法】补肾益精。

【方药】明目的黄丸加减。

原发性隅角开放型青光眼存在血液动力学障碍,中医称为“血淤水停”,即血液循环较慢,房水流出有阻碍。临床上,可以采用活血利水的中药,例如红花、赤芍来活血化淤,茯苓、车前子来利水明目,益母草来活血利水。

要注意的是,服用中药需要经过医师诊断,请同中医师咨询具体治疗方案。

潜在青光眼病因:颈椎错位

笔者的临床观察也发现,青光眼患者大多数伴有颈椎僵硬或错位。当颈椎错位时,头部及眼睛的血液循环及神经传导出现障碍,因而容易产生颈椎僵硬酸痛、头痛、头晕、失眠、眼睛酸涩胀痛等症状。长期眼睛的血液循环障碍、供血不足,以及神经传导阻滞,就容易引起各类的眼睛疾病。

笔者所治疗的多位青光眼患者,在常规的针刺、中药治疗下,辅助颈椎错位整复,疗效确实提高不少,攻克了一般常规治疗青光眼的瓶颈!

笔者曾介绍过一套颈椎自我复健动作,对于有颈椎问题的青光眼患者来说,做这套动作对降低眼压、改善视力也有帮助。参见以下文章:

【医道心传】颈椎自我复健操 九步放松归位

【医道心传】颈椎自我复健操精华版 三个动作让颈椎复位

针刺修复视神经萎缩

青光眼治疗上最大的难题是视神经萎缩。实践证明针灸治疗对于改善视神经萎缩有一定疗效。笔者针刺治疗青光眼的思路是:

1. 首先要打开颈椎与头部的通路,方法是颈部的推拿按摩及颈椎复位,以及针刺颈椎夹脊与天柱、风池、安眠、完骨等穴位。

针刺颈椎夹脊(医道心传提供)

 

针刺天柱、风池、安眠、完骨穴(医道心传提供)

2. 体针

头部眼周:睛明、球后、攒竹、阳白、瞳子髎、承泣、四白。

针刺眼周穴位(医道心传提供)
手部:二间、三间、合谷、三叉一、后溪、养老、神门、凤眼、明眼。
针刺手部穴位(医道心传提供)
脚部:太冲、太溪、复溜、光明、三阴交、足三里。
针刺脚部穴位(医道心传提供)
腰部:肾俞、肝俞。

腹部:中脘、下脘、气海、关元。

针刺腰腹部穴位(医道心传提供)
3. 头皮针

百会、上星往前发际透刺(并排三针,间距一厘米)、视区(脑户并排三~七针往强间透刺,间距一厘米)、头临泣、目窗、承光。

头皮针穴位(医道心传提供)
4. 耳穴

目1、目2、眼点、视神经点。

耳针穴位(医道心传提供)

临床实验发现,每天按摩耳穴两次,可以改善青光眼患者的眼压和视力。

以上的穴位可以加减交替轮流使用,不要同一个穴位长期不更改地针刺,以免穴位疲劳、疗效降低!


耳朵放血有良效

【穴位】耳尖、轮4

【操作】揉捏耳轮使充血。用酒精棉消毒。用23G的注射针头,在耳尖及轮4各刺5个出血点,并在耳朵上摇、揉、推、拉、拽,使耳朵的经络气血畅通,增加出血量。擦拭出血时用湿的酒精棉花擦拭,待酒精棉花整个沾满血后,再更换下一个酒精棉花,如此共三个。欲停止出血,用干的棉花放上即可。

耳朵放血穴位(医道心传提供)

【注意事项】体虚、贫血之人,可少量放血,但必须随时注意患者的身体状况,避免晕针,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操作。

常做眼保健操降眼压

在以上治疗方法之外,青光眼患者平日也可以通过眼保健操自我保养,促进眼球的循环。

有人担心眨眼动作加重眼部的压力,以我的经验来讲是不会的。根据我的患者的反馈,持续做眼保健操后眼压会下降。不过,对于急性的青光眼,眼睛非常胀痛的时候,建议先请医生诊治,等情况稳定后再做眼保健操。眼保健操做法参见以下文章:

她白内障半年消失 中医教你眼球操 还改善老花眼

【医道心传】一分钟护眼操精华版 改善干眼症白内障

以上是笔者治疗青光眼的心得。青光眼不仅是眼部的疾病,也与全身气血循环及代谢功能有关。中医通过辨别患者的体质,针对性采用中药、针刺及颈椎调整手法,能够有效改善青光眼症状。@◇

身处纷乱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观赏视频

责任编辑:林采枫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