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5年03月20日讯】(记者李扪心综合报导)新西兰的早发性大肠癌(< 50 岁)发生率,位居全球前三,但新西兰官方设定的筛查年龄,与澳洲、美国等同样高发国家相比,却差的太远,专家担心这将造成无法挽回的生命损失。
卫生部长西缅·布朗 (Simeon Brown)上周宣布,已将所有新西兰人参加全国免费肠道筛检计划的年龄,从 60 岁降低至 58 岁,而澳洲和美国从 45 岁开始即可进行筛检。
专家们呼吁政府兑现 2023 年大选前提出的承诺,即把肠道检查筛检年龄降低至 50 岁,特别是对于相对比较早发大肠癌的毛利人和太平洋岛人。
筛检年龄只降了 2 岁
布朗在上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将筛大肠癌检范围从目前符合资格的 60-74 岁人口,扩大至 从 58 岁开始,这是政府向2023年承诺的 50 岁筛检年龄的目标迈出的第一步。50 岁是澳大利亚当时的筛检年龄。
同时,政府还将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高肠道筛检参与率,特别针对筛检率低且需求较高的人群,包括毛利人、太平洋岛人和亚裔新西兰人。
这些措施包括在全科诊所内进行的初级保健活动、基于网路的教育资源以促进有关肠癌筛检的讨论,以及为人们提供将检测试剂盒送回社区实验室的设施。
但批评认为,这个年龄降低幅度太小,远远赶不上早发性大肠癌发病率增长的速度,特别是对于容易更早发病的毛利-太平洋岛人群体,筛检年龄需降到 50 岁才行。
但布朗说,将毛利人和太平洋岛人的筛检率从目前的不到 50% 提高到 60%,将在 25 年内预防 244 例大肠癌病例和 154 例死亡。
权威医疗认证机构澳纽皇家外科医生学院 ,敦促新西兰政府恢复对毛利人和太平洋岛人 50 岁的筛检。
不过该机构也认为,仅仅降低肠道筛检年龄是不够的,还必须消除阻碍最脆弱群体从这个计划中受益的根本障碍。政府提高肠道筛检参与率的一系列措施也至关重要。
肠癌筛检计划“成果非凡”
与其它一些癌症一样,大肠癌在早期发现时比较容易治疗;一旦到了晚期就很难治愈,死亡率也会大大提高。而肠道筛检不但可以发现可以治愈的较小的癌症,还可以通过切除癌前息肉来预防癌症发生。
全国肠癌筛检计划在 2021 年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适用于 60-74 岁人群。该计划在毛利人聚居的北地和怀卡托,还允许50岁以上的毛利人进行筛检。
卫生部在去年表示,自全国肠癌筛检计划开始 3 年来,政府已向符合年龄的北地居民发送了 6.8 万多个免费检测试剂盒。其中约 3.6 万人已返回医院接受检查,以确定是否有癌症迹象。
其中有大约 1500 个阳性结果导致进行了 1150 次大肠镜检查,结果发现了 89 例癌症。其中超过一半是早期癌症,成功治疗的机会更大。
怀卡托的 50 岁以上筛检发现 6 人患有癌症,并为很多人切除了癌前息肉。
但去年 12月初,政府宣布终止了这项允许毛利人和太平洋岛民从 50 岁开始接受肠癌筛检的试点计划。这遭到了一些医学专家和毛利健康组织的严厉批评。
毛利人需要更早筛检?
根据奥塔哥大学去年4月发表的一项研究,2000 年至 2020 年,新西兰的早发性大肠癌的发生率持续上升,且毛利人的发病率上升得更快。
而奥塔哥大学的另一项针对大肠癌年龄分布的研究则发现,癌症发生率曲线的峰顶,毛利人大约在 60-70 岁,非毛利人大约在 70-80 岁。这表明毛利人的筛检年龄要比非毛利人提前约10年。
另外,大多数被诊断出肠癌的毛利人年龄在 60 岁以下(女性为 58%,男性为 52%),而非毛利人中这一比例还不到三分之一(女性为 27%,男性为 29%)。
毛利健康管理局的首席全科医生兼前首席医疗官拉威瑞·詹森(Rawiri Jansen)说,毛利人需要更早筛检,因为“如果你到了 60 岁才进行筛检,就会错过一半毛利人。”
新西兰早发性大肠癌列第三
根据去年 12月发表在顶尖医学期刊《柳叶刀-肿瘤学》上的一项研究,在过去 10 年中,在参与研究的 50 个国家中,有 27 个国家的早发性大肠癌(25-49 岁)发生率有所上升,其中新西兰的年增幅最大,达 4.0%。
该研究由美国癌症协会的研究人员进行,使用了来自 50 个国家的 2017 年数据。研究结果还显示,在过去5 年中,早发性大肠癌发生率最高的国家,澳大利亚第一、新西兰第三,之后是美国、韩国和日本,每 10 万人中有 14 至 17 人患病。
美国癌症协会癌症监测研究高级首席科学家、该研究的主要作者成泫雅(Hyuna Sung)博士表示,早发性大肠癌发生率的增长,先前主要出现在高收入的西方国家,但现在已经蔓延到全球各个地区,这与饮食习惯、缺乏运动和体重过重相关。
“提高年轻人和初级保健提供者对早发性大肠癌趋势和明显症状的认识,如直肠出血、腹痛、排便习惯改变和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等,有助于减少诊断延误并降低死亡率。”
华人的结果并不乐观
值得注意的是,该研究虽然包含了中国,其早发性大肠癌发生率仅为每 10万人中 9.5人,但因中国统计数据的人口覆盖率太低,只有 0.6%,该结论的可信度相对较低。
不过,鉴于有相似饮食和生活习惯的日本和韩国,早发性大肠癌发生率都名列前茅,所以不排除中国人罹患大肠癌的年龄也趋于年轻化,尽管在新西兰的相关研究中,亚裔与欧裔一起被归为非毛利-太平洋岛人,早发性大肠癌发生率也不如毛利-太平洋岛人高。
大肠癌是新西兰第二大癌症死亡原因,2022 年有 1267 人死于大肠癌。2020 年,新西兰共诊断出 3,515 个大肠癌病例。
责任编辑:蓝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