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5年03月20日讯】(大纪元记者常怀仁报台湾台北导)针对学校导护工作衍生的危险性,立委林月琴及相关民团20日举行记者会提出三点诉求,包含要求教育部明定导护工作内容以及相关保障、交通部尽速明定学区法制化以及配套规定、教育部、交通部应针对导护工作订定教育训练课程。
林月琴表示,2023年高雄市凤山区某国中女教师因在校门口执行导护工作,遭闯红灯小客车撞击导致重伤、终身失能,也曾发生老师因故未到场站导护,两名孩童遭卡车撞死,家长提告教师,也曾有导师因需要执行导护工作离开教室,结果有学生不慎在教室遭热水烫伤,家长也向老师提告擅离工作岗位,甚至一审判决业务过失有罪。
台湾教育人员产业总工会理事长杨益风说明,台湾导护制度独步全球,但无法提升儿少交通安全意识,应该立即检讨。此外,先进国家无此制度之原因,在于重视交通安全政策,及着重于推动全民正确的交通安全意识。依此,保护儿少交通安全的治本之道,在强化学校交通安全教育,以及落实并严格执法。
全台代理暨代课教师产业工会理事长黄湘仙表示,教师在上下学时段执行导护工作,工时长达9至10小时,已超出正常工作范围。然而,教师并不具备交通执法权,无法有效约束不理性的驾驶或用路人,只能依赖肉身保护学生。
黄湘仙指出,这种做法让教师承担过高风险,也让学生在上学路上暴露于高度交通危险之中。若在此期间发生交通事故,责任归属不清,教师与学生可能难以获得应有的法律保障。
靖娟儿童安全文教基金会执行长许雅荏提醒,上放学导护工作长期面临,安全风险、权责不明、人力短缺、高龄化等问题,目前国际间,如美国、英国及澳洲皆由受薪专业人员执行导护,日本多以退休人士担任。
许雅荏指出,各国虽采行不同模式,但导护人员均受过标准化专业训练,涵盖交通法规、实地演练、紧急应变、心理素养与沟通技巧等关键要素,确保导护人员具备完整知能,能够有效及安全地执行导护工作。◇
责任编辑:昌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