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5年03月19日讯】(大纪元记者曾莲纽约采访报导)3月15日,新唐人大纪元媒体集团和生物科技公司Genentech在纽约法拉盛共同举办肺健康展,聚焦肺健康和流感知识,4场精彩讲座吸引民众踊跃提问,医学专家详细解答各类民众关心的肺健康问题,如肺癌在亚裔群体中的高发现象,吸烟与肺健康的关系,并探讨了最新的治疗与预防策略,中医对肺部保健、流感的预防等等,为民众带来实用的健康资讯。
健康展还获得联邦众议员孟昭文(Grace Meng)、纽约州众议员金兑锡(Ron Kim)的祝贺信和褒奖,纽约市第20选区市议员黄敏仪、民主党第40区领袖玛莎亲临现场,为主办单位发奖。
讲座主讲包括纽约长老会王后区医疗中心肿瘤血液科医生刘玉清、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移民健康和癌症差异研究发展主任冷仲芳(Jennifer Leng)、坤德中医养生轩资深中医师赵丰宇及家庭科医师欧阳昊绪。

肺癌的风险与防治问答
根据美国癌症协会于2025年发布的癌症统计数据,今年将新增224万新的癌症病例,因癌症死亡人数会超过61万。刘玉清医师指出,在美国,肺癌是高居第二位的癌症,尤其在亚裔女性群体中,非吸烟者罹患肺癌(LCINS)的比例高达57.4%,远高于其他族群,与遗传和环境的因素息息相关。


冷仲芳医师提醒,亚裔接受肺癌筛查的比例较低,许多人发现癌症时已是晚期,这对治疗十分不利。“年龄在50至80岁之间,目前在吸烟或者在过去15年内戒烟,烟龄20年以上,平均每天吸一包烟,这类人士都应该每年做肺癌筛查。早期的癌症可以在尚可治愈的阶段被发现,如果手术或放疗可以完全清除癌症,通常无需进行化疗,换句话说,做筛查是可以保命的。”

针对肺癌在华人群体中的发生状况,民众在健康展期间提出了多个有代表性的问题,节录如下:
问:电子烟是否比传统香烟更安全?是否会导致癌症?
刘玉清医师:电子烟的成分与传统香烟不同,但仍然含有可能致癌的有害物质。虽然目前对电子烟的长期影响仍需更多研究,但已有证据表明电子烟可能会增加口腔癌风险。肺癌的发展通常需要数十年,因此等待确切证据才戒烟可能为时已晚。建议避免使用电子烟,以免成为未来研究中的个案。
问:如果家族成员曾因肺癌去世,其他家人是否属于高风险群体?应如何预防?
刘玉清医师:肺癌的风险因素与遗传有关,特别是若患者未吸烟但仍患肺癌,则家属可能有较高风险。目前尚未确定具体的肺癌遗传基因,但建议高风险家族成员避免吸烟与二手烟,避免高尘埃工作和生活环境,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规律运动、健康饮食,不抽烟喝酒)。目前针对高风险群体的肺癌筛查标准仍在研究中,未来可能会有更明确的基因检测方案。
问:肺部发现结节或斑块,是否容易转化为肺癌?
刘玉清医师:肺结节的确可能是肺癌的风险因素,但并非所有结节都会发展为肺癌。需要考虑结节的大小、形态以及患者的吸烟史等因素。如果结节较大(如0.6公分以上),或患者有吸烟史,则建议每3至6个月进行一次影像学检查。若结节在三年内未发生变化,且患者无吸烟史或家族史,则其恶化风险较低。
问:肺结节0.5mm,医生没有说是良性还是恶性,应该怎么做?
冷仲芳医师:继续定期检查,目前医生正在监测它的变化。这种“监测性追踪”是标准做法,确保结节没有变大或发生恶性变化。
问:如果20岁开始吸烟,40岁戒烟,现在60岁,肺部还能恢复健康吗?
冷仲芳医师:是的,肺部大多数情况下能够恢复较健康的状态,因此戒烟仍然是非常好的决定。
问:如果发现肺结节,饮食上有什么要注意的吗?
冷仲芳医师:没有特定的饮食限制。建议健康饮食,比如食物的一半为蔬菜和水果,优先选择瘦肉蛋白(如鸡肉或鱼)而非红肉,多摄取全谷类食物(如糙米比白米更好)。
问:如果吸烟20年,停烟10年后,最近又开始吸烟,这样的情况需要做筛检吗?
冷仲芳医师:如果你现在正在吸烟,且有过长期吸烟的历史,你应该进行筛检,因为吸烟仍然是肺癌的主要风险因素。如果你吸烟了20年,每天一包,这会被算作20包年(pack years),这样的吸烟历史会影响你是否符合筛检的资格。如果你最近才开始吸烟一年,则会有1包年,这也应该让你考虑筛检。
问:做饭时忘记开抽油烟机,会增加肺癌风险吗?
冷仲芳医师:油烟确实可能增加肺癌风险,因此最好记得开抽油烟机,或至少开窗保持通风。如果偶尔忘记了,也不用太担心,但还是尽量养成开启通风设备的习惯。

季节交替流感来袭 怎样防治
随着季节交替,流感疫情进入高峰期。纽约法拉盛家庭内科医生欧阳昊绪在讲座中指出,流感与普通感冒不同,传染性更强,且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流感的典型症状包括突发高烧、全身肌肉酸痛、极度疲劳、咳嗽与喉咙痛,与一般感冒症状有明显差异。
根据最新数据,纽约州在本流感季节共报告841起疫情,儿童与老年人是高危族群,近期已有儿童因流感并发症不幸去世,本流感季节截至3月15日共报告18例儿童死亡。在WHO/NREVSS实验室提交的5,610份样本中,1,564份(27.88%)呈阳性,其中1,380例为甲型流感,184例为乙型流感。
流感主要通过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产生的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接触受污染的表面并触摸脸部传播,在症状出现前1天到生病后5至7天具有传染性。欧阳医生建议民众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口鼻,并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避免与生病的人密切接触,消毒经常接触的物品表面,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免疫力。
最有效的预防措施仍然是接种流感疫苗,建议6个月以上的所有人群每年接种一次。特别是65岁以上长者,应选择高剂量或增强免疫效果的疫苗,以获得更佳保护力。对于大多数仅需接种一剂流感疫苗的人来说,最佳接种时间是9月或10月。但只要流感病毒仍在传播,就应该继续接种疫苗。
欧阳医生强调,即使接种疫苗仍有可能感染流感,但能有效降低重症与住院风险。她提醒,一旦出现疑似流感症状,应尽早就医,避免病情恶化。透过积极预防与及时治疗,民众可降低感染风险,保护自身与家人健康。


中医“养肺” 多管齐下调理身体
哈佛大学博士后研究员、坤德中医养生轩资深中医师赵丰宇在讲座中从中医的角度分享“养肺”调理身体方式,他提及肺跟人全身的健康都有关系,例如肺气虚可能会得过敏性鼻炎,肺脏是人体第一道防线,肺的病会影响大肠,例如便秘也会直接影响到肺。
他提及,中医养肺有多种方式,“食疗”是其中一个方案,“润肺食物最常见是银耳、百合、雪梨,雪梨与川贝、杏仁这些一起来炖,也可以来润肺止咳。肺气虚可以用黄耆来煲汤,补气可以用人参,大枣,生姜补气。可以补脾气,补脾胃气,也可以补肺气。还有气虚的话就容易生痰,我们可以用川贝母、桔梗、薄荷、甘草这些可以来清肺化痰。”
另外中医的艾灸与按摩都可以“养肺”,艾灸肺俞、足三里、气海穴等,可以温补肺气,按摩迎香、太渊、中府穴,能够改善呼吸功能。日常做呼吸锻炼,如腹式呼吸练习,深长慢匀,可以增强肺活量。
改善生活习惯也很重要,例如避免烟尘污染,保持空气流通,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睡眠,调节情绪,避免忧思过度,都是“养肺”的好方法。◇




责任编辑:李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