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5年03月18日讯】(大纪元记者廖俪芬台湾台南报导)走进台南巴克礼公园的春日晨光里,一抹娴静而柔和的粉色轻轻点缀着翠绿草地。在这片低语的绿意之间,绶草(Spiranthes sinensis)如诗意般蜿蜒生长,以独特的螺旋花序向天空细语。
“想拍好绶草,就得‘趴’在地上,让自己与它并肩对话,这是最美的相遇方式。”摄影家廖翠环说道,她手中握着相机,目光温柔地凝视着眼前这株小巧而坚韧的野兰。


微小却动人的生命姿态
绶草,兰科植物的一员,身形纤细,花朵仅如红豆般大小,却以优雅的螺旋形排列,仿佛大地以丝带缠绕出的诗篇。这些微小的花朵紧贴着纤细的绿色花茎,由下而上地旋转绽放,每一朵皆带着淡雅的粉红与洁白,宛如晨光洒落草间的梦。
“这样的景象总让我想起童年的某个清晨。”廖翠环回忆道:“那时候我在田埂间奔跑,偶然间低头,就看到这些缠绕着思念的小花。我总觉得,它们像是在向某个远方的人传递讯息。”
绶草的花语正是“思念”“纯真”与“坚韧”,它悄然地生长于田野、山坡,甚至是城市的某个不起眼角落。即便环境严苛,它仍能以柔和的姿态盛放,展现生命的倔强与温柔。




从花朵到摄影 一场静谧的对话
在绶草的世界里,拍摄并不只是单纯的技术操作,而是一场关于时间与耐心的对话。花朵低伏于地面,拍摄者若想捕捉它的神韵,必须放低姿态,与土地贴近。
“我最喜欢的方式,就是带一块野餐垫,把自己完全放倒在地,与绶草同一个视角。这时候,世界变得格外宁静,仿佛能听见它的低语。”
她举起相机,慢慢地调整角度,让光线柔和地落在花瓣之上。“拍摄绶草需要耐心,它不像樱花那样抢眼,而是一种微小的美,需要用心去感受,才能真正看见它的灵魂。”



绶草的生命律动
在台湾,绶草的花期约为每年2月至5月,花谢后,叶片会枯黄凋零,进入休眠期,直到8、9月再次萌发新芽,静待来年春天再次绽放。
“它的生命循环,其实很有趣。”廖翠环微笑着说:“这是一种隐忍的等待,像是在告诉我们,无论外界如何变迁,总会有重新绽放的那一天。”
然而,随着都市化的扩张与人为采集的影响,野生的绶草已越来越稀少,如今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
“这些微小的花儿,或许不像其它珍稀植物那样受到瞩目,但它们承载的是土地的记忆与韵律。能够在公园里看到这样的野兰绽放,已是一种幸运。”


在城市一隅 寻找那抹淡粉
巴克礼公园,这片占地9.1公顷的绿意天地,成了绶草的庇护所。摄影家廖翠环漫步其中,眼神仍不时停留在草丛间,寻找那一抹熟悉的淡粉色。
“拍摄累了,就散散步,走走看看不同的植物,再回来与绶草对话。”她轻声道,目光温柔。
绶草的美,或许并不张扬,却足以让人驻足沉思,感受那股来自土地的细腻情感。在这样的春日午后,它仍静静地绽放,向着天空轻语。


轻轻低头 世界更广阔
这场专访结束时,廖翠环笑着说:“我们总习惯仰望高耸的美,但有时候,低下头,才会发现世界的另一种广阔。”
是啊!绶草或许不起眼,但它以细致的姿态,提醒我们学会温柔地看待世界。而我们,也许都该学着放慢脚步,低下头,在不经意的角落里,发现生命的诗意。


责任编辑:黄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