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iloveguava.com

【健康1+1】

胆固醇迷思大破解 别让降胆固醇药影响健康

文/林一山、JoJo

胆固醇并非心脏病的唯一或主要原因,胆固醇降低也并不代表心脏病发病概率低。(《健康1+1》提供)
人气: 228
【字号】    
   标签: tags: , , , ,

降低胆固醇水平就能降低心脏病风险?服用他汀类降胆固醇药值得吗?台湾自然骨科院长、台湾大学医院骨科部兼任主治医师蔡凯宙,最近在新唐人《健康1+1》节目中为观众破解胆固醇迷思,揭示心血管健康的真正关键。

蔡凯宙表示,胆固醇是人体修复时的重要物质,但过去50年来被严重妖魔化。民众对胆固醇的恐惧主要源于对心脏病的担忧,但蔡凯宙强调,胆固醇并非心脏病的唯一或主要原因。降低胆固醇的目的是为了预防心脏病,但胆固醇降低并不代表心脏病发病率会随之降低。

一项2019年发表的研究追踪了超过1,280万名南韩人长达10年。结果显示,在某一水平之下(< 200 mg/dL),总胆固醇水平越低,全因死亡率反而越高。全因死亡率与总胆固醇水平呈 U 型曲线关联,其中下限范围的负关联比上限范围的正关联更强,而且所有年龄组的关联性完全一致。

蔡凯宙说,这与一般所认为的降低胆固醇就能降低死亡率的观念相反,而且每个人的胆固醇水平都不同,所以不应盲目追求低胆固醇,而应该关注血管发炎等真正导致心脏病的因素。

胆固醇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

蔡凯宙强调,胆固醇并非有害物质,而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胆固醇主要由肝脏制造并运送到全身各处,但大脑例外,它可以自行合成胆固醇,人体25%的胆固醇储存在大脑中。

胆固醇在人体中有多方面作用

●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成维他命D和性激素等;

●参与讯号传导、神经传导和讯号路径;

●是胆盐的成分之一,而胆盐可促进脂溶性维他命 A、D、E、K 的吸收。

临床案例:降胆固醇药副作用大

蔡凯宙分享,因为接触过太多的临床案例,如服用他汀类药患者出现关节炎、肌肉疼痛等,他开始关注降胆固醇药的副作用,以及是否有必要强调低胆固醇等问题。

他发现临床上通常出现的降胆固醇药物副作用包括:

●肌肉无力

这是最明显的一种副作用,患者无法踮脚尖、出现足底筋膜炎、走路不稳,甚至容易跌倒。他有一位50多岁的病人,服用降胆固醇药物仅几周,就步态不稳,甚至在浴室洗澡都险些跌倒。

●关节炎和肌肉疼痛

许多服用降胆固醇药物的病人,会出现膝盖疼痛、无法运动等症状。有些人还有骨骼发炎、肌肉发炎、骨质疏松、肌少症等,记忆力也会差很多。

蔡凯宙建议,服用药物时,除了关注疗效,也要注意副作用。要谨慎使用降胆固醇药,不要无限期服用。

比如目前最常用的降胆固醇药——他汀类药物,在抑制肝脏中胆固醇合成的同时,也会抑制辅酶Q10等重要物质的合成,进而损害粒线体功能,会导致细胞能量供应不足,从而出现肌肉疼痛、无力等症状。此外,他汀类药物还会产生其它副作用,包括肝脏损伤认知功能障碍男性性功能障碍等。

保持心脏健康

蔡凯宙表示,许多人误以为降低胆固醇水平就安全了,但其实每个人的胆固醇水平不同,会因时间和身体需求而有所差异,而肝脏可以自行调节胆固醇的制造。

要预防心脏病和中风,更应考虑其它原因,如身体的发炎指数。发炎会导致肝脏制造更多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所以要找出造成身体发炎的原因并针对治疗。

他建议,发炎指数CRP数值最好小于 0.1,甚至小于0.02。身体几乎没有发炎,就不容易患心脏病。

造成血管内皮细胞发炎最主要的病因是精致淀粉等。另外重金属污染也会增加心脏病的风险。

关注关键检查指标

蔡凯宙建议,如果定期抽血检查的话,要关注以下关键指标:

1.三酸甘油脂

小于100代表健康。如果进行低碳饮食,很容易达到小于100。

2.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被称为“好胆固醇”,吸收血液中的胆固醇并将其带回肝脏,然后肝脏将其从体内排出,可以降低心脏病和中风风险。该值要大于50,为此要多吃富含Omega-3的鱼油等。

3.腰围

需小于身高的一半,这项指标比体重指数更重要。

4.致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浓度越高,心血管疾病风险越高。要小于50,甚至小于35。

5.同型半胱氨酸

水平过高会增加痴呆、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要小于8。

6.维他命D

补充维他命D可能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治疗时数值要大于80,平时最好也要大于50。

蔡凯宙强调,降低胆固醇并没有降低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不可能只靠吃药而不改变生活习惯来提升健康,那些药物可能会降低生活品质。应该把重点放在低碳饮食和间歇性断食上,不饿就不要吃,让腰围减少很重要。@◇

身处纷乱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观赏视频

责任编辑:林采枫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