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歌剧留给后世的遗产与影响

随着美国革命的消息传遍欧洲各地,诉求个人自由或民族主义的思潮应运而生,冲击着社会各个领域,连艺术界也不例外。古典音乐从上一个时代的形式规范过渡到充满无限可能的浪漫主义时期(1830—1900年)。歌剧,尤其体现了这一时代的潮流。
根基于格鲁克(C.W. Gluck)与莫札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的歌剧传统,在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的引领下,浪漫主义歌剧从文学、当代或历史事件中汲取灵感,将叙事风格提升至新高度。乔奇诺‧罗西尼(Gioachino Rossini)(1792—1868年)、葛塔诺‧董尼采第(Gaetano Donizetti)、文琴佐‧贝利尼(Vincenzo Bellini)、朱塞佩‧威尔第(Giuseppe Verdi)(1813—1901年)和理察‧华格纳(Richard Wagner)(1813—1883年)等这个时代的杰出作曲家用优美的音乐表达丰富的情感,突破音乐表现的疆界,在歌剧界创下许多不朽的传奇。

赞颂自由
19世纪以前的歌剧以简单的旋律、神话主题以及表现真实情感为主。随着拿破仑时代的来临,欧洲音乐家为歌剧找到了新的形式和充满活力的精神。

受到古典歌剧的启发,贝多芬创作了他唯一的歌剧作品《费德里欧》,这是歌剧从古典主义过渡到浪漫主义的标竿。贝多芬融合简单的咏叹调、二重唱、对话、丰富的合奏以及精彩的结局,创作了一个关于人类勇气的故事。贝多芬这出赞颂自由的歌剧于1805年拿破仑称帝后的一年首演。1814年拿破仑战败,《费德里欧》再次上演。
当时的意大利和德国作曲家,主要以时事为背景创作歌剧,描述角色战胜暴政或走出逆境等主题。
独特的叙述风格
随着浪漫主义歌剧在欧洲蓬勃发展,每个国家都在创作自己独特的音乐叙事风格。浪漫主义作曲家探索各式各样的主题和剧本,包括悲剧爱情故事、历史史诗以及超自然故事。
作曲家也开始探索人类灵魂的深处,歌剧成为传达这类故事最有力的方式。浪漫主义剧作家经常取材历史人物或文学作品的故事,例如华特‧史考特爵士(Sir Walter Scott)和威廉‧莎士比亚;其中意大利作曲家罗西尼的许多歌剧都是以上述文学作品为基础创作,例如《湖中仙子》(Lady of the Lake)(1819年)和《奥泰罗》(Otello)(1816年)。

浪漫主义作曲家尝试新的形式,以“和声语言”与“编曲技巧”创造独特的演唱风格。当时最受瞩目的是意大利的“美声唱法”(Bel Canto)。“美声唱法”最早由罗西尼(1792—1868年)提出,界定技巧与装饰的演唱方式,由简单的和声结构支撑。罗西尼创作了许多出色的美声唱法作品,例如,1816年的喜剧《塞维亚的理发师》(The Barber of Seville)中的《我听到一缕歌声》(Una voce poco fa)。
美声唱法符合浪漫主义时期和浪漫主义的理想,利用人声表现来讲述故事。整个19世纪,意大利作曲家都运用美声唱法创作热情洋溢的戏剧。董尼采第(Gaetano Donizetti)被视为罗西尼的接班人,他用美声唱法展现悲剧场景,例如1835年歌剧《拉美莫尔的露琪亚》(Lucia di Lammermoor)中的疯狂场景。贝利尼(Bellini)运用美声唱法传达极致的美,例如1831年歌剧《诺尔玛》(Norma)中著名的咏叹调《圣洁的女神》(Casta Diva)。
随着剧场的技术愈来愈进步,舞台设计与灯光效果也更加精致,能整合出更盛大的场面。这些创新有助于打造沉浸式的戏剧体验,吸引观众融入音乐和戏剧的表演之中。
威尔第与华格纳
美妙的浪漫主义歌剧在威尔第与华格纳推动下臻至巅峰。两位作曲家分别赋予歌剧新的维度,影响后来的作曲家,也在歌剧界留下深远的影响。
威尔第继承传统的美声唱法,又进一步提升歌剧风格。随着人气水涨船高,威尔第透过作曲技巧在歌词与故事中添加深层的心理洞察力与暗藏的政治评论,将歌剧风格提升至新高度,

威尔第拓宽了歌剧的疆界,把真实带进戏剧情节,透过音乐捕捉每个人物的特质,他深刻的洞察力唯有早先的莫札特能相提并论。威尔第最著名的杰作包括《弄臣》(Rigoletto)(1851年)、《茶花女》(La Traviata)(1853年)和《阿依达》(Aïda)(1871年)。威尔第也影响其他杰出作曲家,例如贾科莫‧普契尼(Giacomo Puccini)。
威尔第将意大利歌剧传统发扬光大;华格纳则创造一种蕴含德国民族主义理想的新歌剧风格。他经常以北欧中世纪神话为背景来呈现权力、爱情、放弃和死亡等浪漫主义主题。他将音乐、戏剧、诗歌和舞台表演融为一体,形成所谓的“音乐剧”(music drama)。华格纳没有采用宣叙调和咏叹调等传统歌剧风格,反而导入“主导动机”(注1)(leitmotifs),即与人物、事件或想法有关的旋律片段,例如《罗恩格林》(Lohengrin)(1850年)中的《未解的问题》(the unanswered question)(关于罗恩格林的身份和出身的音乐主题)。

华格纳也引进新的和声概念,扩大管弦乐团的使用和歌剧的结构。他最著名的系列作品长达15小时,由四部歌剧组成的《尼伯龙根的指环》(the Ring Cycle),其中包括《莱茵的黄金》(Das Rheingold)(1869年)、《女武神》(Die Walküre)(1870年)、《齐格菲》(Siegfried)(1871年)和《诸神的黄昏》(Götterdämmerung)(1871年)。

直至今日,浪漫主义歌剧仍是表达人类情感最具震撼力的艺术类型之一。浪漫主义歌剧以复杂的和声、抒情的旋律、大型管弦乐队,以及充满戏剧性的故事情节,不断地令专家和业余爱好者为之着迷。
注1:主导动机(德语:Leitmotiv)指一个贯穿整部音乐作品的小片段,在所有乐章都频繁变形出现。
以一个特定的动机、旋律或和声,表示某一具体或抽象概念,如人、物件、地点、心境等,并且通常会贯穿整部音乐作品。
原文:The Impact and Legacy of Romantic Opera刊登于英文《大纪元时报》。
作者:艾莉安‧翠布斯维特(Ariane Triebswetter),国际自由新闻工作者,拥有现代文学和古典音乐背景。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一定反映《大纪元时报》的立场。
责任编辑: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