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5年03月15日讯】(文:陶静慈/石方)健康与长寿孰轻孰重?有人认为两者兼得才完美,有人强调活得自在才更有意义,若整日郁郁寡欢,即便长寿也无乐趣。可见,健康的心理与身体同样重要,且心态还能影响健康。
移民在压力下身心失衡
以移民为例,尤其是第一代移民,常常面临比本地人更大的求职困境。过往积累的经验和人脉在新环境中难以施展,语言障碍更让适应变得艰难,长期找不到工作,焦虑和烦躁便如影随形。回到家中,这种负面情绪往往无处释放,看什么都不顺眼,甚至可能引发家庭争吵。一方觉得委屈,另一方也不甘示弱,争执逐渐升级,最终受伤最深的往往是孩子。这样的家庭氛围容易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若问题进一步恶化,父母可能会陷入深深的伤心和绝望。这些情绪不仅折磨心灵,还悄然侵蚀身体。对于移民来说,身体是生活的本钱,一旦健康受损,处境将更加艰难。有道是:“心情舒畅百病消。”反之,心情不畅,郁气积压,日子自然过得苦不堪言。
安慰剂效应的奇妙启示
乐观的心态究竟有多大力量?一个堪称黑色幽默的故事或许能给出答案。曾有一位癌症晚期患者,生命已近尽头,却因不愿放弃而恳求医生试用一种正在被测试的抗癌新药。注射三天后,奇迹发生了:原本卧床不起的他,竟能在病房里走动,还与护士谈笑风生。检查显示,短短几天,肿瘤竟缩小了一半。十天后,他康复出院,生活恢复正常。然而,当他得知新闻报道称这种药并无抗癌效果时,癌症迅速复发。医生见状安慰他,称报道有误,他用的药是最有希望的抗癌药,复发只是药效减退。如今有了改良版,效果更强。他再次接受注射——实则是毫无药效的安慰剂——奇迹却再次上演,癌症仿佛“融化”般消退,他又健康地生活了两个月。直到美国医学会正式宣布该药无效,他看到报道后,癌症第三次复发,几天后便撒手人寰。这个真实案例令人感慨:信念有时能救人,也能摧毁人,足见心理状态对身体的影响之深。
乐观老奶奶的抗癌奇迹
如果这个故事略显沉重,不妨再听一个温馨的例子。一位日裔美国老太太患上老年痴呆症,她的女儿却用独特的方式为她带来欢乐。怀孕时,女儿一次次告诉母亲自己怀孕的消息,老太太每次都开心得不得了,却很快忘记,女儿便乐此不疲地重复。孩子出生后,女儿抱着宝宝说“这是你的外孙女”,老太太满心欢喜,可没多久又忘了,女儿就再提醒一遍。有时老太太抱着孩子,疑惑地问“这小宝宝是谁”,女儿笑着回答,她便又开心五分钟。后来,老太太被查出癌症,且已扩散,医生预言她最多活半年。然而,几年过去,她不仅活着,癌细胞还消失了。女儿认为,母亲之所以康复,是因为她总是忘了自己患病的事实。更令人惊讶的是,美国研究发现,痴呆症患者确实不易患癌症。这是否意味着,癌症有时真是“吓”出来的?乐观的心态,又是否能成为健康的护盾?
从正气到免疫:古今智慧的交汇
这些故事并非虚构,而是真实案例的缩影。早在二战时期,美军麻醉医生因吗啡耗尽,用水代替止痛药给士兵注射,竟发现三分之一的人疼痛缓解。这便是著名的“安慰剂效应”——药物本身无用,信念却起了作用。研究表明,乐观的人更容易受安慰剂影响,而情绪波动过大会抑制免疫系统,增加疾病风险。
中国五千年前的智慧早已洞悉这一点。中医中说:“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南宋文天祥在《正气歌》中写道,他长期被关在有湿气、热气、臭气的囚室里,却未染病,只因胸中有浩然正气。
中医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本是人体正常的情绪反应,但过度或长期不当的情绪变化会导致气机紊乱,影响脏腑功能,过喜伤心、过怒伤肝、思虑伤脾、恐惧伤肾、悲则伤肺,情绪失衡则正气不足,邪气乘虚而入。从而引发疾病。因此,保持心情平和、情绪稳定,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方法之一。
西医虽不直接提到“正气”的问题,却也认同情绪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健康的身体,离不开平和的心态。
中医启示:激发自愈的力量
一位中医出身的工程师对此深有体会。他祖上世代行医,幼时随爷爷学习中医,但中国当时的环境,轻视中国的传统文化,让他崇尚西方的实证科学。后来,他成为一名机械工程师,却发现身边许多人被疾病困扰,西医却治不好。比如,一位邻居患脉管炎,西医建议截肢,他用三副中药便治愈邻居的疾病,从而让邻居避免被截肢的命运。此后,他又治好了不少西医束手无策的病例。他反思中西医的差异发现,西医多在分子层面治疗,而病毒远不止这一层次;中医则通过激发免疫系统,从多层面恢复健康。他还指出,现代中医丢掉了许多传统精髓。
结语:乐观是最好的良药
无论是移民的压力、安慰剂的神奇,还是老太太的乐观奇迹,这些故事都指向一个真相: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密不可分。人生难免沟坎,但正如古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若以乐观之心面对,困难或许会成为前行的台阶。未来的探讨中,不仅会有专家分享疾病防治与身体保养的知识,还会继续探寻心态与健康的关系。因为,活得开心,才是生活的真谛。◇
责任编辑: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