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认为吸烟是导致肺癌的最主要原因,但有不少不抽烟的人也罹患肺癌,引起人们警觉。台湾林口长庚医院肿瘤科教授级主治医师吴教恩在新唐人《健康1+1》节目中讲解肺癌的筛查和最新治疗方法。
肺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在男性和女性中均占据最高的死亡率。在美国,每年死于肺癌的人数,比结肠癌、乳癌和前列腺癌加起来还要多。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流行病学与生物统计学教授林思嘉(Scarlett Gomez)的团队,发表了一项对美国肺癌患者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亚裔女性、夏威夷原住民和太平洋岛民女性中,从未吸过烟的比例相对较高。华裔及印度裔美国女性中,从未吸烟的肺癌患者比例最高,超过80%。
吴教恩介绍,非吸烟人士患上肺癌,可能出于以下原因:
●暴露在二手烟环境中。
●暴露在烹饪油烟中,特别是没有用抽油烟机等通风设备。
●环境因素,例如空气污染、氡气污染。
●饮食习惯。
●家族肺癌病史。
●亚裔基因遗传。
肺癌筛查方法
吴教恩表示,医生以往会使用X光检查,但肿瘤超过2~3釐米才会被发现。因此,近来更推荐使用“低剂量电脑断层”(LDCT),可以在早期发现小于1釐米的肿瘤。此外,LDCT不需要注射显影剂,辐射量较低。
他建议家族中有肺癌病史的人士定期检查。对于没有家族病史的民众,超过40岁的人士也建议接受筛检。 筛检频率方面,建议2~3年检查一次。若发现异常,需要3个月至半年追踪一次。
抗癌勇士呼吁早做检查
本身是发型师的汉斯抗癌成功,他分享,当时决定去做肺癌检查是出于缘分。有位女顾客跟汉斯说,她自己和她的妹妹、奶奶都确诊了肺癌,她们都不吸烟。汉斯同样不吸烟,她建议汉斯也去检查一下,这个提醒在汉斯心中埋下种子。
汉斯跟妻子生孩子比较晚。一次他们聊天,谈及孩子将来长大成人时,两人已经很老了,突然很有感触,觉得要更加重视健康。于是汉斯去做了全身健康检查,结果发现肺部有一个10~11釐米厚度的肿瘤。为了防止扩散,需要把其它肺叶切掉。他是非常早期检查出来的,所以算是很幸运,连化疗药都不用吃。确诊肺癌后两周接受手术,一切很顺利。
患癌改变了汉斯的人生观,他更加珍惜健康和与家人的关系。他的妻子也慢慢帮他调整饮食和作息,每天做菜,吃原型食物,不吃化学加工的东西,慢慢地养生。汉斯在IG和Facebook上发布短影音,提醒身边的朋友身体检查的重要性,鼓励他们赶快去检查。
肺癌治疗最新发展
吴教恩说,以往的观念认为,对于癌症晚期、无法手术的个案,才需要做基因检测来决定使用标靶药物、免疫治疗或化学治疗。现在已经发现,各种类别的肺癌涉及不同的基因变异,适合不同的药物治疗,因此基因检测的适用范围更广,也更重要,可以指引医生应该用什么方式帮助病人。目前约有10个重要基因,可以使用相对应的标靶药物。不过,有些标靶药物还在研究或临床试验中。
吴教恩分享了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方案。
对于非小细胞肺癌,早期可以开刀,部分第3期的病患已无法开刀切除,标准治疗方法是“同步化学放射治疗”(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CCRT),但治疗后复发率较高。因此,病人接受CCRT后,应该进行一年的免疫治疗,以降低复发率。另外,将免疫治疗改为服用标靶药物,也可以延长病人的无恶化存活率。
另外,对于在早期进行手术的患者,过去以为观察或做化疗便可以了,但现在发现病人如果带有特定基因突变,复发率较高。因此,病人在手术后,除了辅助性的化疗,还需要加强标靶药物治疗,甚至免疫治疗,以降低复发机会,提高存活率。
小细胞肺癌方面,标准治疗也是做CCRT。由于过去的研究表明,后续治疗没有任何帮助,因此以往做完CCRT后,只会保持观察。但现在有研究发现,做完CCRT后,如果患者的肿瘤控制下来没有恶化的话,使用免疫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无恶化存活率,甚至增加整体存活率。
吴教恩表示,这个研究同时达到两个目标,包括降低患者恶化的情况,以及提升患者的存活率,让死亡率降低。他形容,在过去的20年甚至40年,小细胞肺癌治疗几乎没有进展,直到新的临床试验证实了在标准治疗后使用免疫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整体存活率。药物研发的进步,促进了更精准的化学治疗。
吴教恩预料,未来病人或许都不用化疗,可改用“抗体药物复合体”(Antibody-Drug Conjugates, ADC)去治疗。目前许多临床试验都在研究ADC是否可以取代化疗药物,这需要5~10年的临床试验结果来验证。他认为,ADC在效果和安全性上,是比较理想的治疗方式。@◇
身处纷乱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观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