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5年03月13日讯】(大纪元记者陈文敏台湾苗栗报导)根据统计显示,台湾的洗肾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位居全球之冠,显示民众对慢性肾脏病的预防观念仍是不足。为此,大千综合医院肾脏内科团队在世界肾脏日,特举办“谨肾保健康 牵手一起动”活动,不仅由肾脏内科医师说明肾脏保健的方法,也邀请营养师分享护肾饮食撇步,更由复健科职能治疗师以时下流行歌曲,带领现场民众一起运动。透过不同的方式将预防知识融入其中,帮助民众重视肾脏健康。
大千综合医院肾脏内科医师郑俊山表示,当肾脏因长期发炎、慢性疾病影响或尿路阻塞受到破坏,导致肾脏结构或功能产生永久性的病变,而无法回复正常时,就称为慢性肾脏病。常见的危险因子包含:慢性病史(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痛风)、肥胖、年老、抽烟、家族史、滥用消炎止痛药物等。

罹患慢性肾脏病时,身体会有五大警讯:“泡、水、高、贫、倦”。
1. 泡:尿液中泡沫增多且持续不散,可能是蛋白尿的征兆,代表肾脏功能受损。
2. 水:身体水肿,特别是脚踝、腿部及眼皮浮肿,可能表示肾脏排水功能受损。
3. 高:高血压是肾脏病的重要危险因子,长期高血压会加速肾功能恶化。
4. 贫:肾脏负责制造红血球生成素,当肾功能下降时,可能导致贫血,出现脸色苍白、头晕等症状。
5. 倦:体内毒素无法正常排出,会使人感到疲倦无力,甚至影响睡眠品质。
如果慢性肾脏病未能获得良好的控制,使得肾丝球过滤率低于15毫升/分钟时,体内的废物和多余的水分逐渐无法正常排出,最后就必须经由洗肾来代替肾脏的功能。因此,要预防慢性肾脏病发生,稳定的控制三高疾病(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避免暴饮暴食,不可长期自行滥用药物(止痛剂、抗生素、利尿剂或其它偏方),以及避免肾结石与泌尿道重复感染或阻塞等,都是重要的关键。


针对饮食部分,江仕峯营养师强调,可掌握四少(少盐、少糖、少磷、少动物性油脂)、三多(多纤维、多蔬果、多喝水)、一适量(每公斤体重摄取0.8-1.0克优质蛋白质)的原则。除此之外,保持不烟、不酒、适当运动与充足睡眠的良好生活习惯,也是不可或缺的。
郑俊山医师提醒,若出现血压变高、泡泡尿、尿量减少、手脚水肿、贫血、虚弱无力、食欲不振等症状,有可能是慢性肾脏病,一定要尽速就医检查与治疗,才能拥有“肾”利人生。◇
责任编辑:黄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