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香名画《看这个人》邀观众省察良知与信念

文艺复兴早期,“Ecce Homo”(拉丁语,意为:看这个人!)成为基督教艺术的盛行题材,在尼德兰艺术大师(Dutch masters)的创作中尤其多见。这个词是绘画题材的标准术语,相关作品描绘罗马帝国犹太行省总督本丢‧彼拉多(Pontius Pilate)对基督施以鞭刑、戴上荆冠后,将他带出衙门示众。
这个词汇在英语中通常翻译为“Behold(ecce)the Man(homo)”。拉丁语中有更微妙的含义——确切地说,“homo”可译为成年男性,但也可强调凡夫俗子之意。
其时,指控基督的犹太人群要求将他钉上十字架(《路加福音》23:13-25,《约翰福音》19:13-16)。在17世纪之前,意大利艺术家很少绘制这一场景。1543年,文艺复兴盛期威尼斯画家提香(Titian,约1488—1576)为佛兰德斯商人乔瓦尼‧达安那(Giovanni d’Anna)创作了诠释该场景画作的早期版本。作品本身清楚表明了这位大师为何选择这一非同寻常的主题。
提香的《看这个人!》将观者的目光引向阶梯上方的基督形象——尽管画家将他置于画面边缘,他却成为整幅画的中心。
提香对场景的精心设计、富于表现力的色彩,以及对人像和物件的敏锐刻画,启发了后世的欧洲艺术家。观众凝视此画时,犹如置身人群中,仿佛艺术家要求观者一同省视自己的良知与对神的信念。
提香的构图

在提香的《看这个人!》中,有几个人物特别突出——一名犹太圣殿卫兵、一名犹太祭司,还有本丢‧彼拉多。画面中央的台阶上站着卫兵,他是在客西马尼园(garden of Gethsemane)抓捕耶稣的人之一,深栗色的服装和带斧头与尖刺的长戟亮明了他的身份。
台阶底部是犹太祭司,他身着金白两色的长袍,披着红色长披风,外加一件长近肘部的貂毛斗篷(mozzetta)。其着装与教宗的服饰相似,表明提香可能有意将他描绘为大祭司该亚法(Caiaphas)。
《圣经‧新约》记载,该亚法于公元18至36年间管制耶路撒冷,他认定耶稣“自认犹太人的王”罪名成立,将其送交彼拉多,最后耶稣被钉十字架。
两个人物中间是一位妇女,金发白裙的她与其他围观者形成鲜明对照。尽管她穿着传统上代表纯洁颜色的服饰,却是要求耶稣受死的人群中的一员。
围绕这些人物的是几位犹太上层社会成员。其中三人身披深色盔甲,一人传着黑白两色的华丽服饰,尤其引人注目。从整体上看,一众围观者与背景中的天空对比鲜明,使得视觉效果更加突出。
顺着台阶往上看去,下一个人物是彼拉多——他身着鲜亮的蓝色服装,在罗马总督府中性色调石材的映衬下格外醒目。这一形象的原型是提香友人皮埃特罗‧阿雷蒂诺(Pietro Aretino),这可能是具有象征性的选择。作为著名作家,阿雷蒂诺在著作《基督的人性》(The Humanity of Christ)中称彼拉多大体上是个正派人;论据是,彼拉多在屈服于暴民压力处死基督之前,多次审问过他,原本不认为他犯了什么罪。至于将阿雷蒂诺画成彼拉多是提香自己的选择,还是赞助人达安纳的安排,这点并不清楚。

“看哪,神之羔羊”
画面左上角是基督本人——他的肤色几乎与建筑物融为一体。提香将他画在阶梯顶端,实则是将基督定位为上帝之子、高居于充满敌意的犹太围观者之上。

在基督教神学中,逾越节(Passover)的羔羊献祭,预示了基督为拯救罪人而牺牲生命。当耶和华降下十灾的最后一灾时,一位天使“逾越”(passed over)埃及,凡他用羊血做标记的房子中的人——以色列人都安然无恙;而所有没有标记的埃及人家都死了长子;以此警告并催促法老释放为奴的以色列人离开埃及。
从那时起直到公元70年耶路撒冷圣殿被毁,每年犹太人的逾越节庆祝活动都用羔羊献祭,而基督本人也是在逾越节期间被钉十字架。
这幅画的标题“看这个人!”与提香同代人熟知的相似短语“Ecce Agnus Dei, ecce qui tollit peccata mundi”(看哪,上帝的羔羊!看哪,他带走了世人的罪孽!)相对照,更强化了象征意义。这句短语出自《约翰福音》1:29中施洗约翰用逾越节羔羊暗指基督的典故,后世天主教的神父们在分发圣餐前也念诵它。对于提香同时代的天主教徒们来说,这层象征意义显而易见。
提香画作对众人服装的描绘,扩展了耶稣基督为拯救世人献出生命的象征意涵:基督、彼拉多和一名罗马卫兵穿着公元30年前后犹太地区的典型服装,而围观大众则身着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服装。这并不仅是在泛泛影射提香的同代人,乃至那个时代显赫的士兵、骑士和贵族。画中教宗模样的人物和白衣女子表明,即使是提香时代最高层的神职人员和近乎纯洁无瑕的人们,也因自己的罪业对耶稣受难共同负有责任。

在画面的左下方有另一名卫兵,其盾牌上装饰着双头黑鹰——神圣罗马帝国的纹章,在提香时代,该帝国由其最重要的赞助人查理五世(1500—1558年)统治。查理五世是德意志民族“罗马人的国王”,1519至1521年间任奥地利大公,1516至1556年任西班牙国王,还在1506至1555年间任勃艮第公爵、“尼德兰之主”。此画的赞助人达安纳或许想强调自己家族是查理五世的臣民,或想向其表达敬意。
提香的《看这个人!》一画,如今悬挂在奥地利维也纳的艺术史博物馆内,可谓恰如其分。这座博物馆由奥匈帝国“国父”弗朗茨‧约瑟夫一世(Franz Josef I)于19世纪末创立,让公众有机会欣赏王室家族璀璨的艺术收藏。
作者简介:
詹姆斯‧巴雷塞尔(James Baresel)是自由撰稿人,文章发表于《美术鉴赏家》(Fine Art Connoisseur)、《军事史》(Military History)、《克莱蒙特书评》(Claremont Review of Books)和《新东欧》(New Eastern Europe)等多种期刊。
原文Titian’s ‘Ecce Homo’ Asks Viewers to Weigh Their Faith刊登于英文《大纪元时报》。
责任编辑: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