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5年03月12日讯】(大纪元记者廖俪芬台湾台北报导)站在台北城的西侧,望向北门,一幢砖红色的老建筑静静伫立,像是时间遗留下的一页古书。这座建筑,便是“旧三井物产株式会社北门仓库”,更为人熟知的“三井仓库”。
自1913至1914年间落成,三井仓库见证了台北城的现代化变迁。它的存在,不只是见证日治时期的商贸繁荣,更承载着台北城市记忆的重量。红砖堆砌的墙面、铁门上的铆钉、对称排列的窗户,每一个细节都透露着那个时代的工艺与精神。

迁移51公尺 历史不曾远离
2016年,台北市政府推动“西区门户计划”,为了保留这幢历史建筑,决定以迁移保存的方式,将其东移51公尺,并于 2018年重新开放,以“记忆仓库”的名义亮相。
这场迁移,不仅是物理上的搬迁,更像是一场对台北历史的回溯与再定义。它不再只是仓库,而成为一座展览与文化交流的场域,与北门、抚台街洋楼、铁道部、北门邮局等历史建筑串连,让游人得以透过建筑的纹理,感受台北百年变迁的脉动。


镜面映照 老建筑的当代风景
仓库前方的水池,犹如一面巨大的镜子,倒映着红砖仓库与现代高楼,形成过去与未来交错的画面。这一幕,让人不禁想起老台北的景象——当年的三井仓库,周围还没有林立的高楼,商船往来码头,卸货、装货的工人穿梭其间,构筑出台北早期的繁华画面。
如今,三井仓库虽然已不再是贸易的重要据点,但它的存在,却成为连结时代记忆的重要符号。在这个城市快速变迁的过程中,它让人们得以驻足,回望台北的旧时光。


红砖拱门下的光影
走近仓库,最吸引人的莫过于它的红砖拱门。这些拱门不仅是建筑的特色,也成为光影流转的画布。当午后的阳光洒落,砖墙与拱门之间形成层层光影,让静止的建筑仿佛拥有了呼吸的节奏。
摄影家 Kimball Wen 以镜头捕捉这些画面,他的作品中,红砖的肌理在光线的渲染下显得温润且充满故事。时而映衬着远方的高楼,时而与草木交错,仿佛在低语着这座城市过去的片段。


历史不只是过去 而是现在进行式
站在三井仓库前,除了欣赏它的建筑美学,更能感受到历史并未遗落。这幢仓库,曾是商业繁华的见证,如今则成为市民与旅人共鸣的场域。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它提供了一个喘息的空间,让人可以慢慢走、静静看,感受历史如何与当代交融。
也许,历史建筑的价值,不仅在于它保存了过去的形貌,更在于它让我们在其中,找到与城市的连结,并从中认识自己与这座城的关系。三井仓库的故事,仍在继续,而我们每一次驻足,都是这故事的一部分。


责任编辑:昌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