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5年03月11日讯】(大纪元记者曾莲综合报导)每年的3月,纽约市都会在第五大道举办盛大的圣派翠克节游行,这是全球最著名的圣派翠克节庆祝活动之一。圣派翠克节(St. Patrick’s Day)的习俗包括穿戴绿色服饰、饮用绿色啤酒或苏打水、装饰三叶酢浆草,爱尔兰矮精灵是常常出现的角色。而在中国,虽然没有专属于绿色的节日,但许多饮食文化、民间习俗与传说,也蕴含着与圣派翠克节相呼应的元素,联想起来还别有一番风味。
在纽约曼哈顿第五大道的一年一度的圣派翠克节游行中,来自世界各地的游行队伍身穿绿色服饰,高举爱尔兰国旗,乐队演奏着传统的爱尔兰音乐,整个城市沉浸在节日的欢乐氛围中,曼哈顿第五大道成了一片绿色的海洋。圣派翠克节的起源是为了纪念爱尔兰守护圣人圣派翠克。(延伸阅读:组图:圣派翠克节大游行 纽约充满节日气息)
在这个节日里,绿色象征着大自然的活力与希望,也代表着爱尔兰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个节日从爱尔兰流传到美国,可追溯至19世纪的马铃薯瘟疫,引发的大饥荒迫使数以百万计的爱尔兰人移民至美国,他们主要定居在芝加哥、纽约、波士顿、费城等大城市,也将这个习俗带到了美国。

1. 爱尔兰绿啤酒与“灯红酒绿”
圣派翠克节最具代表性的特色之一,就是绿色饮品,从绿啤酒到绿苏打,其中“润湿三叶酢浆草”这项习俗也颇负盛名。人们会将三叶酢浆草放入杯子底部,然后盛满酒精饮料,再向现场的人干杯、一饮而尽,三叶酢浆草也可以别在身上祈求好运。

“灯红酒绿”这一成语为人熟知,后来演化为贬义词汇,对于“酒绿”的由来是确有其事。古代的酒酿,尤其是家酿酒,没有经过现代意义上的蒸馏与澄清,往往带有较多杂质,酒熟后即可过滤饮用。由于过滤不净,碎米、酒糟浮于酒面,长时间暴露后,会形成一层淡绿色的浮沫,古人称之为“绿蚁”或“浮蚁”。三国时期,曹植在《七启》中写道:“盛以翠樽,酌以雕觞。浮蚁鼎沸,酷烈馨香。”
然而,自清代吴趼人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创造出“灯红酒绿”一词后,“酒绿”开始带上贬义色彩,与“花天酒地”、“醉生梦死”等词汇联系在一起,成为奢靡生活的象征。

2. 三叶酢浆草与驱邪艾草
三叶酢浆草(Shamrock)是圣派翠克节的重要象征,传说圣派翠克曾用它来解释基督教的三位一体(圣父、圣子、圣灵)概念,久而久之,这片绿叶成为节日的标志。从植物学的角度来看,三叶酢浆草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它含有多种抗氧化物质,有助于消炎与促进健康。
在中国,与之相对应的是端午节的艾草。艾草自古以来就被认为具有驱邪避秽的功效,不仅可以悬挂于门口驱赶蚊虫,还能用来泡茶、入药,甚至制作美食。清明时节,江南地区流行制作艾草糍粑,将新鲜的艾草捣碎与糯米粉混合,再包入红豆馅,蒸熟后口感软糯,带有淡淡的青草清香。
对比来看,三叶酢浆草更多象征着幸运与爱尔兰的民族精神,而艾草则兼具实用与文化意涵,它不仅是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要元素,也广泛运用于日常生活之中。
3. 不约而同“赶走蛇妖”
今年是蛇年,蛇在人类文化中往往扮演着神秘而复杂的角色,被视为危险与邪恶的化身。中国自古就有包括蛇精在内的各种妖魔害人的传说,在中国的《白蛇传》与爱尔兰的圣派翠克传说中,都有关于赶走蛇的故事。
在圣派翠克节的传说中,圣派翠克被视为爱尔兰的守护神。根据传说,公元5世纪,圣派翠克在爱尔兰传教时,曾在山丘上禁食祷告40天,期间遭遇蛇的攻击。他以神力将蛇驱逐入海,从此爱尔兰成为无蛇之地。象征着他将基督教带到爱尔兰,消除了异教的影响。这个故事象征着信仰的力量,以及宗教对于一个民族精神世界的转变。
而在中国的《白蛇传》中,最早的记载并非爱情故事,而是一则驱逐蛇妖的传说。法海原本是一位高僧,在金山寺修行时遭遇白蟒,于是展开驱蛇的过程。早期的传说强调人妖殊途,并认为妖怪化成人形迷惑凡人是邪恶之举,而法海的行为则被视为正义的象征。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到了戏曲与小说的发展时期,《白蛇传》的故事发生了巨大变化。白蛇逐渐被描绘成忠贞不渝的女子,与凡人许仙相恋,而法海则被塑造成拆散姻缘的恶僧,最终导致白蛇被镇压在雷峰塔下,但故事的原型并非如此。
(延伸阅读:揭秘《白蛇传》的真实原型 根本不是爱情故事!)

4. 此“绿帽”不同彼“绿帽”
在圣派翠克节,人们会穿上绿色的衣服,戴上绿色的帽子,以表达对节日的敬意,绿色象征着生机与希望。然而,在中国文化中,绿帽子却带有特殊的含义,“戴绿帽子”意指某人被伴侣背叛。
从春秋时期开始,若卖妻女求食者,都必须以绿巾裹头部。直到元朝,在《元典章》里面有一项规定,娼妓需穿着黑色短袖单衣,称为皂衫,当时从事娼妓行业的女性家属需佩戴绿色头巾,以作识别。“绿头巾”便成了“不贞”的代名词,最终“绿帽子”就演变成形容女人出轨,“青楼”也成为妓院的代称,这样的文化象征使得绿帽子在中国是不受欢迎的。

5. 东西方的“黄金洞穴”
圣派翠克节的另一个有趣元素是爱尔兰矮精灵(Leprechaun),这些小精灵有着红色胡须,身披绿袍,它们非常喜欢喜欢收集黄金,每天数自己得来的金子,并把黄金埋藏在彩虹的尽头。人们会设捕捉矮精灵陷阱,通常认为三叶酢浆草和穿绿色衣物可以吸引矮精灵。如果它们被人抓到,会用自己的魔法实现人的三个愿望来换取自由。
这与中国山东招远罗山的传说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当地百姓世世代代流传着关于黄金与宝藏的故事。
山东招远,是中国有名的金矿产区,黄金资源遍布全县,藏量丰富。罗山位于招远玲珑镇北部,是招远境内最高山脉。据勘探,招远的黄金储量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而罗山则蕴藏着招远 80%的黄金储量,被誉为“中国第一金山”。由于罗山黄金多,自古以来采金人也多。古人普遍敬天信神,采金人也如此。然而不知哪朝哪代,采金人中出现了一批贪心的财迷,不敬神灵不守规矩,胡挖乱采。有一首民谣描述当时的情景道:“罗山十八层,层层都有黄金洞;尖斗沙子平斗金,男男女女发了疯。”(推荐阅读:民间故事:招远罗山的传说)
*********
笔者观察对比发现,圣派翠克节与中国的民间传说有许多相似的元素,虽然内涵截然不同,对比起来也有饶有趣味。海外华人在融入西方文化时,也不妨与西方朋友聊聊中国的民间故事,相似的物品却有着不同的内涵,促进彼此文化交流。◇

责任编辑:李维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