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5年02月03日讯】(大纪元记者陈文敏台湾苗栗报导)新年假期结束,许多人利用假期长时间观看手机、电脑或电视,导致眼睛干涩、疲劳,甚至出现畏光、怕风等不适症状。尤其是在新春期间,亲友聚会、年节活动频繁,长时间用眼,让眼部健康问题更加明显。尽管许多人依赖营养补充品和人工泪液来缓解症状,但问题往往未能根本解决。除了西医治疗眼科疾病外,中医也可针对部分眼睛症状给予治疗,特别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青光眼及干眼症,透过内服药物及针灸等综合疗法,达到症状的缓解或改善。
为恭纪念医院中医科李俐雯医师指出,中医眼科疗法结合针灸与中药材,透过调理体质,改善眼部症状,特别是在干眼症、青光眼、黄斑部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眼科疾病。新年期间,许多人长时间追剧或是使用3C,容易出现眼睛干涩和疲劳等症状。以中医角度来看,眼睛干涩与肾水不足、肝血不润有关,尤其在更年期女性中较为常见。中医以补肾药“杞菊地黄丸”来改善,部分干眼症患者与自体免疫疾病有关,如干燥症候群、红斑性狼疮或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这些病症可能伴随全身性症状,治疗时需要综合考量,常用药方如“加味逍遥散”,可减轻由自体免疫疾病引起的发炎反应。
在干眼症的治疗上,中医亦会透过针灸来调理,施针于承泣穴来增加眼睛的湿润感;此外,眼眶周围的攒竹、丝竹空、童子髎等穴位也是常见的针灸选择。虽然部分人对眼部针灸存有顾虑,但只要选择经验丰富且合格的中医师,这些针灸穴位位于眼眶周围,施针深度安全,不会对眼部造成损伤。对于青光眼患者,长时间用眼可能会出现眼压升高的不适感。根据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的研究显示,针灸疗法能缓解眼压,并在持续针灸后稳定眼压,同时改善使用眼药水可能引起的不适症状。针灸的原理是改善房水排出,并影响房水生成,从而达到降低眼压的效果。此外,针灸还能调节眼底微循环,改善视网膜血流,有助于保护视神经。另外,像是黄斑部病变是一种与视力相关的眼疾,验重者会导致视力模糊或失明。中医在治疗时,会使用枸杞、党参、当归、麦冬等中药材,促进视网膜的血液循环,活络气血。加上针灸与眼部按摩的辅助,达到疏肝明目、改善视力的效果。透过定期的静脉雷射治疗,也能改善患者的视力情况。
为恭纪念医院中医科李俐雯医师建议,应避免长时间盯着手机或电脑萤幕,并遵循20-20-20法则:每20分钟看远处20英尺(约6米)外的物体,保持20秒钟,帮助眼睛放松。此外,每天使用毛巾热敷眼睛约3分钟,能促进血液循环、分泌泪液,让眼睛感到更舒适。随着中医眼科疗法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选择这种综合性的治疗方式,以期达到更好的眼部健康和视力保护效果。
责任编辑:杜文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