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本‧亚历山大博士(Dr. Eben Alexander)躺在医院的病床上,他的大脑因细菌性脑膜炎的侵袭陷入深度昏迷。而他的生存概率仅为2%。
接下来的七天里,他的大脑没有呈现任何活动。从医学的角度来看,这位杜克大学医学博士、哈佛受训的神经外科医生不会再醒过来了。然而,他不仅奇迹般地存活了下来,还从昏迷中醒来,并带回了一个改变他人生且挑战科学解释的故事。
在昏迷期间,他感觉自己离开了身体,漂浮在一个充满绚丽光彩的景象之上——医学文献中将这种现象称为濒死体验(NDE),这一概念在之前的文章中已有介绍。
在这场濒死经历中,他遇到了一位光辉耀眼的女性,她传达了一个他永远不会忘记的信息:“你被深深地爱着并且永远被珍惜。你无需害怕,你在被充分关爱着。”
亚历山大相信,他的生还不仅仅是幸运使然。他说,正是“爱”这股力量将他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
然而,爱,这一常被认为是诗意或感性的情感,真的能掌控生命、健康乃至死亡吗?
超越世俗的疗愈之力
按照普遍标准来看,亚历山大的生活堪称理想。他是一位成功的神经外科医生,在哈佛医学院任教15年,发表了150多篇科学论文,并曾在多家知名机构任职。
然而,在光鲜的表面之下,一段无声的故事悄然上演。他自出生便被送养,尽管养父母给予了他充满爱的成长环境,但他内心始终隐隐存在一种被遗弃的痛楚。
“我潜意识里一直认为,也许我根本不配存在——也许我不值得被爱,因为我的亲生母亲把我送走了”,他在接受《大纪元时报》采访时说道。
他回忆,在濒死体验中,他感受到一种席卷全身的“无限的爱”——纯粹的、无条件的、绝对的。这份爱治愈了他内心处最深的伤痕,并让他领悟到:“爱是宇宙中终极的创造力量。”
他表示,与这份力量保持一致,可以带来“完整与疗愈”。
科学视角下的爱
尽管亚历山大的经历非同寻常,但它并非个例。科学正不断深化对“爱”及其对身体影响的理解。
在《JAMA Psychiatry》发表的一项开创性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相互关爱、充满温情的伴侣相较那些经常争吵、对彼此充满敌意的伴侣,微型伤口愈合速度快了40%。
研究表明,充满爱的交往关系所带来的积极情绪会激活副交感神经系统,也被称为“休息与消化”系统,会有助于减少炎症并加速细胞修复。相比之下,充满敌意的关系会抑制愈合能力达到60%,而这或许是由于压力激素(如皮质醇)的水平升高所致。

哈佛受训的心脏病专家、整体疗愈心脏中心的医学主任辛西娅‧泰克博士(Dr. Cynthia Thaik)向《大纪元时报》表示,爱通过释放催产素(一种常被称为“愉悦”或“爱”激素的神经肽)进而在生物化学层面上进行疗愈。泰克表示,这种激素能够减轻压力并改善免疫功能。
爱能够自然地减轻疼痛感。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将一组参与者暴露于中等程度的热痛中,同时给他们看热恋中的伴侣照片。与那些被展示熟人照片或被分配任务(如“想出尽可能多的无球运动”)用以分心的人群相比,这组参与者报告的疼痛明显较低。
心灵的召唤
心脏被普遍视为爱的象征,而恰如其分的是,爱对心脏本身也有着显着影响。
一项针对10,000名男性的研究问道:“你的妻子是否爱你?”结果发现,回答“是”的男性,在相较情况下其心绞痛的发生率降低50%。即使是在具有高风险因素如高胆固醇和糖尿病的男性中,这一降低依然存在。

“爱治愈心灵,激发和平、和谐与平静,”泰克博士说道,她以整体的层面看待心脏健康。“为了维持一个平衡和健康的身体心脏,我们必须注意滋养我们的情感心脏。”
事实上,爱直接影响着心脏的运作。雪城大学法尔克学院公共卫生学教授布鲁克斯‧甘普(Brooks Gump)的研究显示,当人们与配偶或伴侣在一起时,他们的血压会下降。有趣的是,即使这段关系并不特别幸福,血压仍然会下降。
“爱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便是信任与安全感”,甘普在接受《大纪元时报》采访时说道。他以及其他人的研究表明,当人们与激发舒适和安全感的人在一起时,便能够放下戒备。这种警觉性的降低意味着,当压力源出现时——比如门猛地关上、收到坏消息或发生不幸事件时,人们的反应不会那么强烈。甘普表示,这种缓冲作用有助于改善免疫力并降低心脏病的发生率。
缺乏爱的状态
爱能够治愈,另一方面它的缺失会带来情感上的痛苦,甚至是身体上的灾难。
2005年,一组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医生发表了一项有关一种叫做应激性心肌病的心脏病研究,这种病症也被称为“心碎综合症”——一个医学界并不反对的昵称。
应激性心肌病通常发生在经历突发情绪压力之后,主要影响65岁以上的女性。这种情绪压力可能来源于亲人的离世、关系的破裂或其它令人痛苦的事件。
研究显示,这些“破碎的心”常常表现为左心室的扩大和膨胀。尽管这种病症可能导致不良后果,包括较高的死亡率,但通常在适当的护理下是可逆的,因为受影响的心肌仍然是活跃的,并且具备恢复能力。

妇产科医生阮春荣(Truong Nguyen)表示,他认为爱应该是医学实践的核心。他说,“不去伤害”并不够,医疗人员应像对待朋友或家人一样,真正关心患者的健康。他告诉《大纪元时报》,在医学中不难看到缺乏关怀的现象,因为医疗错误是迄今美国第三大死亡的原因。
表现出对患者的爱可以促进他们的安全感,并培养一种积极的心态,以帮助他们康复。
此外,许多现代治疗方法也有着局限性,这时侧重灵性或对神的信仰可能会有所帮助。他指出,这种“干预”没有负面作用。
爱作为一种情感和干预并不一定要来自单一个体。许多人感受到一种更高及超凡的爱,通常与宗教体验相关。贝勒大学的杰夫‧莱文(Jeff Levin)进行的一项研究考察了宗教之爱这一概念,定义为爱或被上帝所爱的感觉。研究结果表明,感知到神圣之爱与自我报告的健康状况之间存在显着关联。
爱的神秘一面
虽然爱对身体的影响,例如催产素的释放与减轻疼痛已被科学认可,但爱本身依然有着神秘的一面。
人们常常经历超感官事件,其中身体的感觉或情绪似乎能够跨越距离与情感上亲近,或是与他们所爱的人共享。
《未解现象粗略指南》(The Rough Guide to Unexplained Phenomena)一书的作者鲍勃‧里卡德(Bob Rickard)和约翰‧米切尔(John Michell)讲述了休‧帕金斯(Hugh Perkins)的故事,他是一个年轻的男孩,养了一些鸽子作为宠物。在一次重病后,帕金斯被紧急送往105英里外的医院进行手术。
当他躺在病床上康复时,大雪纷飞之中,他听到窗户上传来轻轻的敲击声。护士打开窗户后,一只鸽子飞了进来,落在帕金斯的胸口。这正是他饲养的其中一只鸽子,脚上的环带上写着“167”。这只鸽子从未去过医院,不可能知道帕金斯的所在位置。
约瑟夫‧H‧拉什(Joseph H. Rush)在《超心理学研究新方向:超心理学专著第4号》(New Directions in Parapsychological Research, Parapsychological Monographs No. 4)中的案例文件同样引人注目。其讲述了一位母亲在给远在大学的女儿写信时,突然感到右手出现剧烈的灼热感。疼痛强烈到让她不得不将笔放下。
不到一个小时后,她接到了一通电话,得知她的女儿在实验室事故中遭到了化学灼伤——恰好是右手被灼伤。伤情的具体位置和发生的时间,使得这一事件很难被简单地归结为巧合。
这些经历似乎遵循着一个模式:它们最常发生在拥有深厚情感纽带的人之间,比如父母与孩子、兄弟姐妹、配偶、终生朋友,甚至是人与其宠物之间。此外,它们不受物理空间的限制。
医生兼作家拉里‧多西(Dr. Larry Dossey)在2019年发表于《Explore》期刊上的一篇文章中指出,这种现象与物理学家在量子纠缠中观察到的情况相似。在量子纠缠中,粒子之间即使相隔遥远的距离,仍然保持相互连接。当一颗粒子发生变化时,另一颗粒子会瞬间作出反应,就好像它们是同一系统中的一部分。
共振提供了另一种可能的解释。在物理学中,共振是指当两个系统以相同的频率振动时,它们会相互增强彼此的效应,譬如歌手的声音如果与玻璃的振动频率相匹配,就可能导致玻璃破碎。
这一原理不仅适用于物体。当两个人彼此情感深刻相连时,他们的心绪和思想可能会产生类似的共振,从而相互强化并放大彼此的体验。
使用旨在产生不可预测结果的随机事件生成器(例如反复抛硬币)进行的实验表明,情感纽带可能会影响这些设备的运行。当情感紧密相连的伴侣共同专注于这些机器时,实验结果会变得略微不那么随机。
这些观点并不新颖。在不同的文化、宗教和传统中,爱被视为一种超越个体并将人们联系在一起的统一力量。
亚历山大在濒死体验中感受到了爱的力量。他解释说,他体验到一种广阔的相互连结,在这种潜在的现实中,分离只是幻觉。
“在爱的存在中,我明白我们本是一体的”,他说,“我们在生活中所看到的分界——自我与他人、心灵与身体——都会消失。”
实践中的爱
“爱确实是你最好的良药”,泰克说。那么,我们该如何对其善加利用呢?
“我们必须从源头开始——自己。”她说,自爱跟自我关怀是前进的第一步。
她建议以对待亲密朋友的方式对待自己,容许自己犯错,实践自我宽恕,向自己展示你会给予他人的善意。当面对挫折时,抵制自责,因为自责与焦虑、抑郁和羞耻感相关。与其问“我怎么了?”,不如试着换个角度:“这是一个学习的机会”或者“我正在通过这个挑战成长”。
使用一些肯定的话语,比如“我值得拥有”或“我在这个世界上是独特且必要的”。配合感恩日记,每天写下一件你欣赏自己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小小的行为将建立起一个坚韧、积极的自我形象。

爱他人可以有意识地加以培养。《心理健康、宗教与文化》(Mental Health, Religion & Culture)期刊中的一项研究发现,如果默默重复一些体现爱与耐心的短语,如“爱邻如己”,便可以促进有爱心的情感。此外,无私的行为以及进行善举也能增强我们从爱出发而非自我出发的能力,研究显示。
亚历山大表示,宇宙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上的,我们可以与之契合。他建议一些简单的做法,如走进大自然中,或仅仅给他人提供帮助,亦能促进爱的体验。他特别推荐培养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因为这种关系会映衬并促进爱的无条件特质。
作为一名提倡爱的医生,多西指出,爱并不是一种由科学定义的情感。
他引用了著名精神病学家卡尔‧荣格(Carl Jung)关于爱本质的说法:“在我所有的医学经历以及我个人的生活中,我一次又一次地面对爱的谜团,却始终无法说清它是什么。”
“如同指向月亮的手指不是月亮,我们所有的科学论文和思考永远无法真正捕捉到爱”,多西说。“我们越是探索它,它的谜团就愈发加深。”◇
英文报导请见英文《大纪元时报》:Love Changes the Heart—More Than Metaphorically。
身处纷乱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责任编辑:韩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