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曾经用一杯温牛奶加蜂蜜来帮助入睡,那么你已经掌握了一种流传了几个世纪的疗法。但这不仅仅是一个令身心舒缓的方式,这一混合饮品的助眠特性是有科学依据的。
答案在牛奶和蜂蜜中的碳水化合物,其有助于身心舒缓和放松,以此使入睡变得更容易。
碳水如何促进睡眠
当你摄入碳水化合物时,身体会释放一种名为胰岛素的激素。胰岛素有助于增加血液中色氨酸这种氨基酸的含量。因此,更多的色氨酸进入大脑,在那里转化为血清素和褪黑素,而这两种神经递质对睡眠至关重要。
“摄入足够的优质碳水可以改善入睡时间、睡眠时长以及睡眠质量。”ART Health Solutions的营养师玛丽‧柯里斯汀(Mary Curristin)告诉《大纪元时报》。
一份极低的碳水化合物饮食通常将碳水摄入量限制在每天50克,而标准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则包括每天50至150克碳水。这两种饮食方式都可能与睡眠障碍有关。
碳水不仅影响你的睡眠时长和质量,还会影响你的睡眠类型。研究表明,与较低的碳水摄入量相比,摄入足够的优质碳水化合物可以将快速眼动(REM)睡眠(即梦境阶段)延长近九分钟。REM睡眠对于大脑修复跟重组至关重要。
需要注意的是,更多的碳水化合物并不总是更好。为了优化睡眠,晚餐的摄入量、时间和摄入类型都同样重要。
高质量碳水化合物指的是富含纤维且血糖生成指数(GI)较低的食物——这意味着它们使血糖上升更加缓慢平稳。这类碳水化合物与更好的睡眠质量以及更低的失眠风险有关。相反,高糖跟精制淀粉含量高的饮食往往会导致更多的睡眠中断。
虽然精制糖和加工淀粉可能会干扰睡眠,但适量摄入天然来源的碳水化合物,如生蜂蜜和牛奶,则能为身体带来益处。蜂蜜会促使胰岛素释放,而牛奶则会提供色氨酸,其有助于褪黑激素的生成。两者结合并适量食用时能更好地促进睡眠。
一项涉及超过39,000人的研究表明,富含高质量碳水化合物(如全谷物、水果和非淀粉类蔬菜)的饮食有助于改善睡眠。然而,研究人员也发现了一个临界点:在当日碳水摄入量超过约230克(相当于15.9份)时,睡眠状态往往会变差。
举例来说,230克碳水大约等同于五个中等大小的苹果(每个约含45克碳水化合物)或2杯半煮熟的意大利面(每杯约含90克碳水化合物)。
每日餐点与零食选择
适量摄入健康碳水通常意味着每天摄入量为100至150克,以此维持正常体重。较为活跃的人则可以每天摄入碳水150到200克,从而改善睡眠。
含有更多纤维的碳水化合物对睡眠更为有益。然而,纤维本身并不会产生助眠的效果,因为它无法刺激胰岛素的释放,而胰岛素的释放对于增加褪黑素是必要的。实际上,纤维与淀粉(常见于全谷物或水果中)的结合有助于促进更好的睡眠。
以下是每天摄入100到150克碳水化合物的饮食示例:
• 早餐:两颗煮鸡蛋,半杯燕麦片(27克碳水)和一小把浆果(6克碳水)
• 午餐:半杯藜麦(20克碳水)配烤鸡胸肉和一份绿叶蔬菜
• 小吃:一个中等大小的苹果(25克碳水)配一把杏仁
• 晚餐:半杯糙米(22克碳水)配烤三文鱼和蒸西兰花
• 晚间小吃:一根小香蕉(23克碳水)配干酪
对于能量需求较高的人,碳水化合物需求增加到150至200克,每日膳食可以如下安排:
• 早餐:一杯燕麦片(54克碳水),搭配奇亚籽、小把浆果(6克碳水)和一汤匙杏仁黄油
• 午餐:一碗扁豆汤(30克碳水),配烤鸡胸肉
• 小吃:一个中等大小的苹果(25克碳水)和一份希腊酸奶
• 晚餐:一碗红薯(27克碳水),搭配烤火鸡胸肉和炒菠菜
• 晚间小吃:半杯干酪与半杯浆果(20克碳水)
此外蔬菜也含有碳水化合物,尽管量较小。这些碳水化合物也会积累,因此在规划每日摄入量时应予以考虑。
以下是一些有助于促进睡眠的晚间小吃选择,依据柯里斯汀和注册营养师、美国营养与饮食学会发言人黛比‧佩蒂潘(Debbie Petitpain)的建议:
• 一小碗燕麦粥、希腊酸奶、一把混合坚果、撒上一些肉桂粉,再淋上一点蜂蜜。柯里斯汀表示,这提供了复合碳水化合物、镁和色氨酸,有助于放松和睡眠。
• 一根香蕉配杏仁黄油。佩蒂潘表示,香蕉提供天然糖分、钾和镁,而杏仁黄油则提供健康脂肪和少量蛋白质。
• 全麦饼干配鹰嘴豆泥。佩蒂潘表示,这种搭配提供了慢消化的碳水以及少量蛋白质,有助于稳定血糖并促进放松。
或者,作为一天的温馨结尾,为什么不尝试经典的温牛奶搭配蜂蜜呢?毕竟,它已行之有效了多个世纪。
时机很重要
你选择的碳水化合物的质量以及与之搭配的食物都至关重要,此外时机同样起着重要作用。
柯里斯汀表示,在睡前三到四小时摄入碳水可以优化血清素和褪黑素的生成,这两种激素都会有助于调节睡眠。
这个时间安排让身体的血糖和胰岛素水平逐渐升高并稳定下来,为入睡前血清素和褪黑素的持续产生提供支持。◇
英文报导请见英文《大纪元时报》:How Carbs Can Help You Sleep Better。
身处纷乱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责任编辑:韩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