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学唐诗(26B)

作者:朝晖
“草碧未能忘帝女,燕轻犹自识宫钗”,让人有一种穿越时空后发现人事皆非的凄凉感。清朝赫达资所绘西施(局部),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141
【字号】    
   标签: tags: , , , , , ,

第二十六课

二、六首押“九佳”韵的古代经典唐诗

2. 奉和袭美馆娃宫怀古次韵 唐‧陆龟蒙

镂楣消落濯春雨,苍翠无言空断崖。
草碧未能忘帝女,燕轻犹自识宫钗。
江山祗有愁容在,剑佩应和愧色埋。
赖在伍员骚思少,吴王才免似荆怀。

作者简介:陆龟蒙,唐末诗人。长洲人(今江苏省苏州市),字鲁望,号江湖散人、天随子、甫里先生。少高放,通《六经》大义,尤明《春秋》。举进士,不中,往从湖州刺史张抟,抟历任湖、苏二州刺史,辟以幕僚。后退隐松江甫里(今苏州市吴中区),多所论撰,讲论不倦。与皮日休齐名,时称皮陆。有《甫里集》。

这首诗是陆龟蒙与皮日休游馆娃宫遗址之后创作的。

注释:①奉和:奉友人提议唱和。|“袭美”是皮日休的字。②次韵:按友人的诗作原韵及押韵的次序创作。③镂楣(音漏眉):雕刻着图案的门框上横木。④消落:掉落。⑤濯(音浊,入声):淋;浇。⑥苍翠:本诗指断崖上的青翠树木。|空:岑寂、幽静。⑦帝女:身份尊贵的女子。本诗指西施。|忘,读音“亡,平声”。⑧燕轻:指燕子低飞。⑨宫钗:本诗指西施或其身边宫女所佩戴的宝钗。⑩愁容:本意是悲伤的面容。本诗指馆娃宫一带令人感到悲伤的氛围。⑾剑佩:本诗借指吴国的文武百官。在中国古代,文官带玉佩;武官带宝剑上朝。所以“剑佩”在唐诗中也常借指朝中的文武百官。唐‧贾至《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唐‧岑参《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1]⑿愧色:羞愧。作者认为不只是吴王夫差,吴国的官员也应该为灭国而感到羞愧。⒀赖在:多亏;幸得。⒁伍员:伍子胥。春秋时楚国人,名员,字子胥。吴国大夫。父、兄均为楚平王所杀,后逃亡吴。介绍刺客专诸给公子光(阖闾)刺死吴王僚,夺取王位。佐吴王阖闾攻楚,五战五胜,入楚都郢,掘平王墓,鞭尸三百。以功封于申,又称申胥。吴王夫差即位,伍子胥领兵打败越国。越王勾践求和,伍子胥劝夫差要乘机杀勾践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攻打齐国,子胥谏,又不听,结果吴国的精锐部队损失惨重。后夫差信伯嚭谗言,赐剑令子胥自尽。后九年,越灭吴。⒂骚思:诗情、写诗的才华。“骚思”本意是指写《离骚》的才情、才思。这个词组最早就出自陆龟蒙的这首诗,被历代诗人沿用。南宋‧乐雷发《读李群玉集(其二)》:“如何才子无骚思,只咏蔷薇与石榴。”明‧薛瑄《澧州》:“荆南自古多骚思,长在闲花野草间。”有词典将“骚思”释义成“忧愁的思绪”,错误。⒃荆怀:陆龟蒙的自称。原意是“我的怀抱”或“像我这样的人”。“荆”字在古汉语中可当谦词,如荆室、荆妻等。陆龟蒙终生都没有被朝廷正式任命过官员,所以一生落泊。因此“吴王才免似荆怀”言外之意是说,吴王阖闾因为有伍子胥辅佐,才免于像我这样一辈子碌碌无为。|“荆怀”这个词组也是陆龟蒙首创,古人沿用,如明末‧郭之奇《风泊洪都何非鸣明府榼酒相贻走笔谢之》:“虽迟客步欣留胜,已慰荆怀复饮醇。”

本诗大意:雕刻有图案的门框横木,掉落在地上被春雨侵蚀;苍翠的树木耸立在幽静的断崖上。碧草萋萋,似乎还记得当年的西施;轻盈的燕子在低空盘旋,仿佛还认得泥地上的玉钗是当年馆娃宫的故物(呼应皮日休的诗句:“香径泥销露玉钗”)。吴国的山水依旧,但繁华不在,留在这里的荒凉景色只能令人起哀愁;吴王夫差及吴国的官员都应该感到羞愧吧。还好伍子胥没有什么写诗的才情(言外之意,作者认为伍子胥有将才无诗才),吴王阖闾才免于像我这样一辈子碌碌无为。

赏析:本诗的首联描写馆娃宫遗址的荒凉景色。颔联的描写很特别,值得借鉴。说馆娃宫周围有芳草萋萋,有燕子在低空回翔。诗人却道“草碧未能忘帝女,燕轻犹自识宫钗”,让人有一种穿越时空后发现人事皆非的凄凉感。“江山祗有愁容在,剑佩应和愧色埋”写景与描写氛围兼顾,诗句中带出淡淡的哀愁。

“赖在伍员骚思少,吴王才免似荆怀。”其实是说,还好伍子胥的才能不体现在写诗上,他的才干是领兵作战,帮助吴王阖闾(夫差的父亲)夺得王位并助其称霸春秋时期。那为什么说“吴王才免似荆怀”呢?因为吴王阖闾未登王位时称“公子光”,在西周及春秋时期,只有公侯之子才能称“公子”;王的嫡系子孙称“王孙”;可是到了唐朝,封建制的消失加上词意的演变,“公子”与“王孙”都只是科班出身读书人或贵族子弟的尊称,如唐‧王维《山居秋暝》:“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唐‧刘希夷《白头吟》:“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而陆龟蒙是科班出身的读书人,祖上又曾经当过宰相,在唐朝也被称为“公子”。也就是说,春秋时期吴国的公子光,如果没有伍子胥的帮助,他不一定能登上王位并让吴国称霸春秋时期,甚至在与吴王僚的权力争斗中能否活下来都成问题。换一句话说,你在春秋时期称“公子”,我在唐朝时期也称“公子”,你没有伍子胥的帮助,你可能一辈子都只能是“公子”,跟我没什么区别。

“霁景丰年象,闲吟旷士怀”,雪后晴天的景色预兆了丰年的瑞象;我悠闲地吟诗,抒发修行之人的襟怀。(徐明义 提供)

3. 人日 宋‧陆游

新岁逢人日,老夫持道斋。
断冰浮野水,微绿发枯荄。
霁景丰年象,闲吟旷士怀。
春幡已陈迹,斗巧笑吴娃。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公元1194年黄历正月初七,当时陆游七十岁,地点在浙江绍兴,陆游的家乡。

注释:①人日:古代以黄历的正月初七为“人日”。传说女娲娘娘在这一天创造了黄种人。②道斋:素斋、素食。③断冰:野外的河水开始破冰,故称。④枯荄(音皆):干枯的草根。“荄”字有两个读音,在《平水韵》的“十灰韵”中读“该”;在“九佳韵”中读“皆”。本诗读“皆”。⑤霁景:本诗指雪后的晴天景色。陆游在“霁景丰年象”自注云:“今年元日(正月初一)至人日皆晴。”也就是除夕或之前下过雪。古人认为腊月下雪,来年会有一个丰收的好年景。北宋‧欧阳修《喜雪示徐生》:“常闻老农语,一腊见三白。是为丰年候,占验胜蓍策。”“三白”指三次下雪。北宋‧赵佶《宫词(其四)》:“残腊长空欲雪天,须臾盈尺兆丰年。”而“瑞雪兆丰年”这句话最早出自明‧杨士奇《追和周侍郎大雪赐宴诗》:“先朝瑞雪兆丰年,一体君臣喜可言。”⑥旷士:胸襟开阔之士;也借指修行之人。⑦春幡(音翻):立春日用彩绸剪成的小旗,可插在门上;挂在树上等。⑧陈迹:过去的事迹。⑨斗巧:古代女子在人日及七夕会举行一些剪彩、刺绣、美食等比赛活动。这些民间的活动称“斗巧”。⑩吴娃:本意指吴地(江苏一带)的女子。本诗泛指女子。陆游在“斗巧笑吴娃”句后自注云:“前一日立春”,也就是当年正月初六是立春。

全诗大意:新年的正月初七是“人日”这个佳节;我在这一天吃素食。野外原来结冰的河水开始破冰,冰块浮在水面上;原来干枯的野草也开始吐新绿。雪后晴天的景色预兆了丰年的瑞象;我悠闲地吟诗,抒发修行之人的襟怀。立春时挂在门上或树上的彩绸小旗已成为过去,女子们正在举行剪彩、刺绣等斗巧活动,欢声笑语不断。

赏析:《人日》一诗,陆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一幅生动的初春画卷,“老夫持道斋”表示作者以修行者淡泊的心情去观察人生百态。“断冰浮野水,微绿发枯荄。”通过写景,表达了冬去春来,万物生机勃发的景象。面对雪霁后的晴天,常人会为丰年的瑞兆而感到高兴(霁景丰年象),又恰逢“人日”,所以常人举办各种活动来庆祝(春幡已陈迹,斗巧笑吴娃);修行之人不可能像常人那样兴高采烈,而是用“闲吟旷士怀”来抒发自己的襟怀。

4. 华下对菊 唐‧司空图

清香裛露对高斋,泛酒偏能浣旅怀。
不似春风逞红艳,镜前空坠玉人钗。

作者简介:司空图,唐河中虞乡人(今山西省永济市),字表圣,自号知非子、耐辱居士。唐懿宗咸通十年(公元869年)登进士第。卢携任宰相时,召为礼部员外郎。累迁中书舍人、知制诰。晚年在家乡的中条山王官谷隐居。

注释:①华下:华州(今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华”字表示“华山”“姓氏”“树种类名”读去声外,其余均读平声。本诗也读平声。参考《康熙字典》。②裛(音邑,入声)露:浥露;被露水沾湿。③高斋:高雅的书斋。④泛酒:本诗指九月九日重阳节饮菊花酒,酒上有花瓣飘浮,故称。在唐诗中,用到“泛酒”这个词,常常指重阳节饮菊花酒。唐‧张说《九日进茱萸山诗(其二)》:“黄花宜泛酒,青岳好登高。”唐‧皎然《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唐‧杨衡《九日》:“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⑤浣:洗清。⑥旅怀:旅居之人思乡的情怀。⑦空坠:空悬、空挂。指宝钗上挂着一朵菊花却无人欣赏。⑧玉人:美人。本诗借指作者的妻子。

全诗大意:早晨的菊花树散发着清香,花瓣上沾满了露珠,正对着高雅的书斋。(今天是重阳节)我喝着菊花酒,应该能够暂时忘却对家乡的思念。菊花淡雅,不似春花那样的红艳动人,但却像家乡的妻子,在闺房对着镜子,宝钗上垂挂着一朵菊花,却无人欣赏。

赏析:在唐代重阳节时,古人会进行一系列的活动,其中登高、饮菊花酒、佩戴菊花或茱萸是当时的习俗。唐‧杜牧《九日齐山登高》:“菊花须插满头归”,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描绘了重阳节时人们头戴菊花或茱萸的盛况。这一习俗不仅限于男子,女子在闺房中对着镜子,将菊花挂玉钗上,也增添节日的氛围。

司空图的《华下对菊》这首诗是在外旅行时创作的。“清香裛露对高斋,泛酒偏能浣旅怀。”重阳节面对淡雅清香的菊花,一个人喝着菊花酒,作者认为能够借酒暂时忘却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浣旅怀)。可是,那浓浓的亲情却随着喝下的菊花酒流露出来了,“不似春风逞红艳”是对妻子的赞美,说她似菊花那样淡雅脱俗;“镜前空坠玉人钗”这是对家中场景的设想,这时候妻子是不是梳妆整齐,玉钗上挂着一朵菊花,对着镜子思念自己呢?

“子秀霜中色更佳,金钱粲粲满庭阶”,当年陶渊明辞官回老家,就是靠这金钱菊来宽慰老怀。
清 恽寿平画菊花 轴(国立故宫博物院

5. 菊子秀 宋‧王十朋

子秀霜中色更佳,金钱粲粲满庭阶。
渊明异日开三径,端仗兹花慰老怀。

作者简介:王十朋,字龟龄,号梅溪,南宋温州乐清(今浙江乐清)人。绍兴二十七年(公元1157年),考中进士第一,被宋高宗钦点为状元,后历任多职,政绩卓著。现存诗词2231首。

注释:①菊子:菊花。“秀”指美丽绽放、展示美景。②子秀霜中:你在霜风(寒风)中绽放。子,称谓菊花。③金钱:指金钱菊,菊花的一个品种。④粲粲:鲜明华美的样子。⑤渊明:陶渊明。⑥异日:当年;往日。⑦三径:过去读书人家的院落称“三径(有三条路径通外界)”,也就是家有前院、中院、后院,并有前门、中门、后门;三个小院根据大小,可以建造凉亭,种上花草树木。晋‧陶潜《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竹犹存。”这是陶渊明讲自己辞官回乡的时候,祖宅内的花草都荒芜了,只有松竹还很茂盛。后来陶渊明在宅院内除杂草种绿植(开三径);并在院外的东边开辟了花园,种下了菊花,写下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千古名句。⑧端仗:肯定是倚仗。

全诗大意:你在寒风中绽放,景色更美。金钱菊色泽金黄,鲜明华美,开满了庭院台阶的两旁。当年陶渊明辞官回老家,整饬荒芜的院落,就是靠这种菊花来抚慰晚年的情怀!

赏析:陶渊明当年“采菊东篱下”,那菊花的品种是不是金钱菊,已经无从可考。而作者为了赞美眼前的金钱菊,就用了陶渊明种菊采菊的典故,说当年陶渊明就是靠这金钱菊来宽慰老怀。那金钱菊在读者的心中瞬间就变得不一样了。这其实是古代诗人认可的一种写诗技巧或手法。比如元末明初‧钱仲益《题墨竹》(给画作题诗):“一枝老竹半无梢,曾结岐山彩凤巢”意思是,这杆老墨竹,别看它上面一半都没有了;这枝墨竹生长在岐山,“岐山彩凤”曾经在上面筑巢!“岐山(今陕西岐山)”是什么地方?那是周朝的祖庭所在地,周朝未建立之前周文王家族居住的地方。周武王、周公、召公都是在那出生的。传说周文王在世的时候,有凤凰祥集于岐山[2],预示了国家即将大兴。凤凰不是栖于梧桐树吗?如何在竹子上筑巢?所以这个典故运用得很夸张。

6. 春词 唐‧卢纶

北苑罗裙带,尘衢锦绣鞋。
醉眠芳树下,半被落花埋。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注释:①春词:春天的诗歌。②北苑:皇宫北边的园林。因为北面属水,水生木,有利于树木花草的生长,所以在皇宫北面的园林种花草树木。在唐朝的诗歌中,“北苑”就是指皇家园林。而到了北宋,因为出了一款“北苑贡茶”产自福建建瓯,北宋诗歌中“北苑”大多是指这款茶叶名或朝廷设在建瓯的“北苑御茶园”。例如北宋‧丁谓《北苑焙新茶》:“北苑龙茶者,甘鲜的是珍。”北宋‧范仲淹《和章岷从事斗茶歌》:“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但是,北宋的皇宫在五行生克的布局上与唐朝类似,因此一样的有“北苑”这个御花园。例如,北宋‧王安石《禁中春寒》:“青烟漠漠雨纷纷,水殿西廊北苑门。”③罗裙:丝织的裙子。本诗指穿着罗裙的小公主。④尘衢(音渠):原意指尘世中的街道。比喻红尘、人世间。⑤锦绣鞋:织锦刺绣的鞋子、绣花鞋。“尘衢锦绣鞋”在城市的店铺都能买到的绣花鞋。

全诗大意:在皇宫北苑中玩耍的小公主,她衣着罗裙,脚蹬一双绣花鞋。她在花树下小酌,喝醉了就躺在花树下睡觉,醒来时发现身上大半是落花。

赏析:唐朝的诗人将皇宫比喻成九重天上的宫殿,连皇宫周围的街道都被称为天街[3]。“北苑罗裙带,尘衢锦绣鞋”是一联对仗的句子,大唐皇宫北苑如九重天上玉皇大帝的御花园,小公主穿着罗裙衣带出现了,她来赏花,脚上却穿着一双长安街上鞋铺中都能买到的绣花鞋,手上还提着一小壶酒,是从她母妃住处顺来的。小公主玩累就坐在梅花树下小酌,因为年龄小再加上是第一次喝酒,所以喝醉了就躺在树下睡着了,而且睡了很长时间。

为什么笔者判断这个唐诗故事的主角是小公主而不是普通宫女呢?首先古代皇宫中的女官及普通宫女都经过严格的训练及管理,说偶尔到御花园赏花有可能,但是宫女如果偷酒喝,喝醉了还躺在树下睡觉,那真是不成体统,会受到很严厉的处罚。其次,古代皇家的公主在未出降[4]前都住在皇宫中,也只有未及笄的小公主才有这样的闲暇时间,而且做这样的事情不会受到太多的责怪。

三.附注:

1. 唐‧贾至《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大意:文武百官沿着玉阶进殿时的脚步声传来,(进入大殿后)御炉中篆香的香气在他们身边围绕。(古代上朝前在朝会明堂的东南中西北五个方位会制作并点燃五炉的大型篆香,因此上朝时整个朝堂香烟缭绕,杜甫诗句“朝罢香烟携满袖”也是说此事。)

唐‧岑参《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大意:宫中的鲜花仿佛在迎接文武百官的到来,晨星初落;路旁的垂柳轻拂旌旗,上面还带着露珠。

唐‧白居易《夜宿江浦闻元八改官寄此》:“剑佩晓趋双凤阙,烟波夜宿一渔船。”这里的“剑佩”也是借指文武百官。

2.《诗经‧大雅‧卷阿》:“凤皇鸣矣,于彼高冈。”《国语‧周语上》:“周之兴也,鸑鷟(即小凤凰)鸣于岐山。”

3. 唐‧杜甫《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4. 古代皇家公主出嫁称“出降(音绛,去声)”,唐高宗李治《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诗。唐‧张说《奉和圣制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青海和亲日,潢星出降时。”

点阅【跟我学唐诗】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野鹤随君子,寒松揖大夫。”这是李商隐在郊外散步时的真实场景。当一个人没有机巧心术,心地纯洁时,野鹤也愿意与他在一起。杜牧“终年狎鸥鸟,来去且无机”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 鹤长对凫短比喻事物各有特点。典故出自《庄子‧外篇‧骈拇》:“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野鸭的腿虽短,给它接上一节就会带来苦恼;鹤的脚虽长,截下一节就会带来悲哀。
  •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欧阳修《画眉鸟》)这首七言绝句寓意深远,锁在金丝笼内的画眉鸟发出的声音,是禁锢后的叫声,当然比不上画眉鸟在树林中、原野上自由自在飞翔时,欢快的鸣唱声。
  • 人生如“飞鸿踏雪”,来去匆匆,痕迹很快就会消失。“鸿飞那复计东西”,“东西”二字的字面意思是方向;其言外之意是说,不要太在意尘世中得到的东西,或曾经留下的痕迹。
  • 《泛镜湖南溪》展现了宋之问的文字表达功夫极精炼与老到。以“候冬发”对“作春啼”;“开天小”对“夹路迷”;犹如让若耶溪的山水跃然纸上。尾联“犹闻可怜处,更在若邪溪”,以略带遗憾的语气来赞美若耶溪的景色,更是别具一格。
  • 田家即事,写景兼写事,妙能得神。颔联上句织,下句耕。颈联写景一句高,一句低,细腻风光,落句(尾联)言皆由命。见生时乐死且不必问,盖皆任之于命,己之志不可惑也。
  • 通过这首诗,我们了解了古代的名家如何教养自己的孩子。或许人生会遭遇艰难坎坷,不能因为一时的清贫生活而失去了做人应该遵守的道德礼义。正如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说的:“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 《酬皇甫郎中对新菊花见忆》主要是为了答谢皇甫曙的宴会邀请创作的,到尾联才算是正式答应了赴宴。白居易是依照古礼的要求这样写的。《礼记‧曲礼上》:“凡与客入者,每门让于客。客至于寝门,则主人请入为席,然后出迎客。客固辞,主人肃客而入。”
  • 茫茫的大江南北,走正道,有时候反而事情难办成。榆荚形如铜钱生在树上,杨花如玉屑洒落在街头。
  • 皮日休的这首《馆娃宫怀古》,前三联都是描写馆娃宫遗迹的荒凉景象,尾联则是表达了对吴王夫差因女色而灭国感到不值。同时,皮日休对越王勾践利用美色打败吴国的事情也颇有微词,他在《馆娃宫怀古五绝(其一)》诗中写道:“越王大有堪羞处,祇把西施赚得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