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说(61):《韶》象征了孔子的理想社会

作者:薛驰
中和的天籁之声回荡在天地之间,凤凰来仪,百鸟和鸣,把肃杀血腥的戾气化解于无形。清戴洪画龄寿万年 册 凤凰祥云(国立故宫博物院
font print 人气: 145
【字号】    
   标签: tags: , , , , ,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论语‧八佾‧二十五》)

【注释】

《韶》:舜时的乐曲名。

《武》:周武王时的乐曲名。

【讨论】

本次中华文明,起点很高,一开始就是礼乐文明,以“六代乐舞”为核心。“六代乐舞”说法不一,这里就只讲其中的一种。中华五千年文明,往往认为为“黄帝”创始。“六代乐舞”之首,就是黄帝的《云门大卷》。据《史记》等典籍记载,黄帝以“云”命名百官,军队也称为“云师”。 云门即是天门,世上人都来自天上,《云门大卷》有着极其深刻的内涵。

“黄帝”是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一。“三皇五帝”也有多种说法,但无论怎么讲,最后两位都是尧、舜。从黄帝到尧、舜,时间有几百年。据传,尧创作《大咸》(也称《大章》)。咸是“咸池”,是天上“西宫星”之称。西有昆仑山,神祇居住的地方。而史前大洪水时,先民曾避居昆仑山;大洪水后,从昆仑山一步步东迁。有人认为,《大咸》表达的正是对祖先的追远以及生命深处对故土那种难舍难分的悠长而久远的情愫。

尧禅让给舜,舜任命夔为典乐之官,用音乐教导人们,“神人以和”( 《尚书‧虞书‧舜典》)。《韶》是舜这个时代的杰作,被称为古代乐舞的巅峰之作。《韶》分为九章,所以称为《九韶》;演唱时用箫伴奏,故又称《箫韶》。

关于《韶》有许多传说,相传舜南征三苗时,被苗人围困,处境险恶;舜临危不乱,令人演奏韶乐,三日三夜,庄正、优雅、中和的天籁之声回荡在天地之间,凤凰来仪,百鸟和鸣,把肃杀血腥的戾气化解于无形,苗人随着韶乐手舞足蹈,消弭了一场血战。秦火之后,《韶》部分保留,一直流传到近代。

孔子于齐闻《韶》,留下了“三月不知肉味”的典故。孔子称《韶》“尽美矣,又尽善”,自有深意。因为,禹之前的这段时期,被孔子称为“大同社会”,“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这应是孔子的治世理想。唐朝的大诗人杜甫不也想“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吗?

舜禅让给禹,禹创立夏朝。禹之后的夏商周三代,被孔子称为“小康社会”,这时“大道既隐,天下为家”了,“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礼记‧礼运》)大家看到,商汤起兵灭夏,周武王起兵灭商。这与尧舜禹之间的禅让就完全不同了。

当然,大禹、商汤、周文王武王都是圣王,也都制乐,禹有《大夏》,商汤有《大濩》,周武王有《大武》。这与黄帝《云门大卷》、尧《大咸》、舜《韶》,就合称“六代乐舞”了。但因为商汤、周武王是以征伐得天下,故《大濩》《大武》被称为“武舞”(舞者手拿兵器),而前四者则被称为“文舞”(舞者手拿鸟羽和乐器)。

本章中,孔子称《韶》“尽美尽善”,为什么说《武》“尽美矣,未尽善也”?盖“言《武》乐音曲及舞容则尽极美矣,然以征伐取天下,不若揖让而得,故其德未尽善也。”

《论语》记载:颜渊问怎样治理国家。孔子说:“实行夏朝的历法,乘坐殷朝的车子,戴周朝的礼帽,音乐就用《韶》和《舞》,舍弃郑国的乐曲,远离谄媚的人。郑国的乐曲很淫秽,谄媚的人很危险。”(《论语‧卫灵公篇》)可见,《韶》成为孔子心目中理想社会的一种象征了。

主要参考资料
《论语注疏》(十三经注疏标点本,李学勤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四书直解》(张居正,九州出版社)
《论语新解》(钱穆著,三联书店)
《论语译注》(杨伯峻著,中华书局)
《论语今注今译》(毛子水注译,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论语三百讲》(傅佩荣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论语译注》(金良年撰,上海古籍出版社)
《论语本解(修订版)》(孙钦善著,三联书店)

《云松:话说六代乐舞》

看更多【《论语》说】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何为入太庙而每事问乎?意以为孔子不知礼。孔子闻或人之讥,乃言其问之意,以宗庙之礼当须重慎,不可轻言,虽已知之,更当复问,慎之至也。
  • 射在中国起源很早。至晚商、周时代,弓箭已是男人的性别标志,贵族家的男子必须从小接受严格的射箭训练。射不仅是最重要的军事技能,而且成为身体和品德教育的课程,所谓“讲德习射”。
  • 礼之存在,表现出来,就是礼的形式仍能见到。告朔之礼虽不行,而每朔犹杀羊进庙,则使人尚知有此礼。如饩羊都废止了,则此礼便痕迹都不存了,
  • 朱熹要人读《论语》,不仅是读经、解经,更是要读者通过读书而体察自我、规范自我。这时的读者,不是单纯的文字阅读者,而像是一个求道者。
  • 孔子定《诗》,以《关雎》为第一篇,自有深意。孔子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朱熹解说道:关雎之诗,言后妃之德,宜配君子。
  • 鲁定公愈加信任孔子,让孔子“代行相事”,孔子主政三月,鲁国大治。齐国害怕,就送去美女、良马腐蚀鲁国君臣。孔子辞职,开始周游列国。一段君臣相遇、鲁国中兴的机遇被扼杀了。此乃千古之叹!
  • 孔子在鲁国做过大官,对政治有透彻了解,非常智慧。孔子虽然有自己的政治立场,也想削去三桓,如堕三都,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等等,但是,反对“暴虎冯河”,而是要“临事而惧,好谋而成”。不赞成盲动,血气之勇。
  • 其实,孔子对管仲的历史功绩是高度评价的。在本章说“管仲之器小哉!”可能重心并不在说管仲的不俭、不知礼,而是在大发感慨。感慨什么呢?
  • 那么,实际可以把音乐分为四如之境——翕如之境,纯如之境,曒如之境和绎如之境。这四如之境,又可对应元亨利贞或者春夏秋冬四象。所以,孔子语鲁太师乐,所谈的是天地之道,是天地之大乐,是政通人和之乐,是为万世开太平之乐。
  • 《论语》中,退隐的贤人不少,如“楚狂接舆”,如“长沮”和“桀溺”,如“荷蓧丈人”等。但是,只有仪封人对孔子完全认同,知道孔子的历史使命所在,可以说是孔子的千古知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