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七学道 “穿墙术”为何下山就不灵了

整理╱常山子
王七听说劳山有许多仙人,于是背起行囊前去寻师求道。(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气: 752
【字号】    
   标签: tags: , , , , ,

一个向往道术的书生,千里迢迢寻得功夫高深的师父,但为何最终却毫无所获呢?

山东淄川县有个王姓书生,家里排行第七,祖上世代为官,家境相当优渥,年轻时就崇尚道术,他听说劳山有许多仙人,于是背起行囊前去寻访。

一路跋山涉水,文弱的王七实在吃不消。终于在山峰上他发现一间道观,四周幽雅清静,观里一位道士坐在蒲团上,白发垂颈,神态爽朗,气度非凡。

王七马上走上前,与道士交谈了起来,道士谈起玄理深奥精妙。

王七心中窃喜不已,“这就是我要找的师父啊。”于是开心地叩头施礼,“先生,在下专程上山寻师求道。请您收我为徒。”

道士打量了一下王七,严肃地说:“修道之路非常艰苦,这恐怕是娇生惯养的你,难以承受的。”

王七见道士不答应,就说,“就是吃苦受罪,也心甘情愿。请您成全。”

道士低头沉默片刻后,便答应了。

王七住在道观里,第二天清晨一起床,道士就递上一把斧头,“你跟着师兄们到山里砍柴干活。”王七有些错愕,不过还是恭敬地收下斧头,傍晚时分,才疲惫不堪地与师兄们回到道观。

隔天一早,道士又令王七外出砍柴,傍晚再回到道观。天天如此。过了一个月,王七双手磨出了厚厚的茧,却没等到师父传授道术。“这实在太累、太苦了。”王生心里暗暗兴起回家的念头。

其实王七有所不知,这正是道士考验弟子的求道之心,磨练王七的意志力。

一天傍晚,王七与师兄们回到观里,师父与两位客人正在饮酒。屋里烛火还没点着,道士就拿起一把剪刀与一张纸,顺着纸张,剪出了一个圆,贴在了墙上。突然间,屋里变得又明又亮,原来那圆纸变成一轮明月,正发着光呢。“这太神奇了!”王七大惊。

这时,一个客人拿起一壶酒,递给了道士的门徒,开心地说,“这良宵美景,大家都一起同乐一起喝酒吧!”

王七心想,“这么小壶酒,还不够我一人喝呢!何况我们有七八个师兄弟。”于是王七赶紧为自己倒酒。但说也奇怪,王七与师兄们,你一杯,我一杯,不停地喝,但酒壶重量丝毫未减,似乎有倒不完的酒。

另一位客人说,“承蒙主人赏赐这么美的月色,我们就这么孤单地喝酒岂不可惜,何不请嫦娥前来呢?”说完就拿出一根筷子,抛向明月,筷子瞬间变成一个一尺高的美女,从月亮里缓缓而下,落到地面时女子就如真人一般大小。女子立刻跳起霓裳舞,又唱起了歌。只见她舞姿曼妙,歌声清亮悦耳。唱完歌后,女子在原地盘旋了一圈后,突然飞上了酒桌,身影就慢慢地变小,最后又变回了一根筷子。一旁的王七看得目不转睛。

这时,道士和两个客人都开怀地笑了,一位客人说:“今晚喝得实在太开心了,我已经不胜酒力了,两位可否到月宫为我饯行。”话一说完,道士与两个客人已经到了月亮里。

屋里的王七清晰地看见师父三人坐在月亮里喝酒。不久后,天色完全暗了下来,这时一个师兄点上了蜡烛,王七这才发现,屋里只剩师父了,客人都不见了。而墙上的明月已变回了原来的圆纸。

王七大为惊奇,“师父真是深藏不露啊!”王七暗下决心,“我一定要学会师父的法术!”于是打消了回家的念头,满怀期待地回房休息。

但第二天,道士还是要王七上山砍柴。又过了一个月,王七仍然天天砍柴,天天失望的他再也忍耐不住,受不了苦了,于是跑去向道士辞行。

“师父,我不远数百里前来,就是希望师父能传授我道术。即使弟子不能学到长生不老之术,就是小道小术,也不辜负我前来拜师的心啊。”

道士默然不语,王七接着说,“但现在已经两三个月了,弟子每天一早就是外出砍柴,弟子在家不曾这样劳动,实在承受不了这样的苦。”

道士摇了摇头,心想“看来经过这些日子,他仍然不明白砍柴吃苦,劳其筋骨,其实是要在这其中修心啊。这第一关都过不了,怎还能奢望得道成仙呢?”

“我早已说过,你吃不了这苦的。”道士叹口气接着说,“既然如此,你明天就回去吧。”

“师父,在我离去前,请您能教弟子一点小能小技,这样的话,弟子也不虚此行了。”

道士问:“你想学点什么呢?”

“您每天进进出出,从不走门,直接穿墙而过,弟子想学这门功夫。”王七双手作揖。

道士说,“这叫穿墙术。”于是传授了王七口诀,便要他试试。

王七站在墙壁前,念完口诀,却不敢动弹。道士鼓励他,“低着头冲过去,不要犹豫。”于是王七鼓起勇气,念动口诀,朝着墙撞过去,一回头看,自己已经在墙壁外面了。王七喜出望外,赶紧向道士道谢。

第二天一早,王七收下师父给的盘缠,准备离去时,道士提醒他说,“你回去以后,要好好的修身养性,否则这套本事就不灵了。”

王七一回到家中,见到妻子,就马上吹嘘说道,“我这趟劳山之行,拜了神仙为师了,我已经学会‘穿墙术’了。”

王七见妻子一副不相信的模样,就走到一面墙前,口中念念有词,然后低头猛冲,只听“砰”的一声,王七扑倒在地。王七妻子赶紧扶起丈夫,见他额头肿起了一个鸡蛋大小的包,忍不住地大笑了起来。

看来王七自始至终,领悟不了道士的告诫。而他求道不得,也许在最初的相遇中道士就已预料到了!

事据《聊斋志异》@*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陆知名歌手刀郎的《罗刹海市》一曲激起千层浪,歌中有许多谐音、隐喻的文学表现,“那马户不知道它是一头驴,那又鸟不知道它是一只鸡,岂有画堂登猪狗?哪来鞋拔作如意?”到底影射了什么人类的问题?
  • 刘公一生下来就能开口说话,无论文章还是书史他都能过目不忘,后来很轻松地就考中了举人,成了一个有功名的人。几次转生的经历,使他切身体会到,即使身在畜生道的动物,也会有疼痛的感知,所以这一世善待动物,不去伤害它们。
  • 十年间不经科举,方观承从一文不名成封疆大臣。(古瑞珍/大纪元)
    在祖父、父亲被贬谪到黑龙江时,方观承还只是个少年,但他与兄长每年轮流去塞外看望祖父、父亲,徒步往返万里。有一年,他辗转先去了浙江宁波,打算找一个富裕的亲戚借点钱再北上。
  • 杨延昭传奇——穆桂英大破天门阵。(清玉/大纪元)
    在玉皇殿主阵失利后,王兰英、杨延昭及穆桂英率领将士一度攻下玉女、铜光等数十阵,并成功让黑水、西夏国军士倒戈投向宋营,然而此时辽国萧太后前来亲自坐镇,辽军士气大增,宋辽双方互有胜负,战况陷入胶着状态长达数月之久,宋军诸将士苦思对策,始终难有进展。
  • 等大伙儿进入内室,只见壁间挂了一幅赵子昂所绘之马,内有一匹,毛色与丢失的马儿非常相似,马尾巴处被香头的火炷所烧。此时崔生方始悟到,那马,原来是东邻家的画中之马,每天跑到他家的破院子睡觉呢。
  • 古籍曾记载一位高人。此人常常与虎为伴。我们常说伴君如伴虎,意思是说虎是危险的动物,这位古人为什么会与虎为伴呢?他又是如何驯服猛虎的呢?其实非常简单,就是一颗善心,在处理问题上动善念。
  • 明仇英《汉宫春晓图》
    他进了屋内,看见男婴,心里一惊,“这孩子好面善啊!”他又想了想,“不就是刚刚的梦中人吗?”
  • 廉广画了一只大鸟。画完后,试着呼叱,大鸟果然展翅欲飞,于是廉广乘上大鸟飞出牢狱,大鸟载着廉广一直飞到泰山顶上才落下来。
  • 杨延昭传奇——穆桂英大破天门阵。(清玉/大纪元)
    再连破二阵之后辽军对接近宋军大本营的各阵加强兵力防守,对此穆桂英及杨宗保又找来将士们商议后续破阵对策,各路将士到齐后一个熟悉的身影从后台徐徐走来,正是本卧病在床的杨延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