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过年记事 (1)

作者:田语
今年的过年辞灶真是别具一格,新颖又实在,不欺神。(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气: 204
【字号】    
   标签: tags: , , ,

在乡下,只有到了小年,才显现出年的气象。小年开始,每天都有固定的事儿做,扫屋子,做豆腐,杀鸡,发面蒸馒头……紧锣密鼓。从腊八到小年,到年三十,直到正月十五,过年简直就像演一场大戏,起起伏伏,热热闹闹,令人回味。我却觉得,小年的祭灶,最为有趣。

灶神像,一般贴在厨房灶前的墙壁上或灶后。灶神仪表堂堂,与慈祥的灶王奶奶端坐神案前,神案两侧的擎天柱上,左书“上天言好事”,右书“下界保平安”。读罢,令人好像有了底气,心里踏实不少。

作为一家之主的灶神,于众神中,虽然官位不大,但因其专管人之富贵贫贱,生死荣辱。况且每年都须向玉帝禀报人之善恶,以衡定人在新的一年将受的祸福吉凶。因此,灶神受到人的敬拜,绝不亚于其他众神。

夜幕四合,空气中弥漫着神秘的气氛。妻子开始“辞灶”(送灶王爷升天)了。先揭下灶神像,放在灶口,准备焚烧。据说,这面一烧,那面灶神即达天庭。妻子先对着灶神像磕头,然后往灶神嘴上抹糖,再点燃神像、纸钱和香烛。

火着起来,冲起的烟缕,略带潮湿气,有点辣眼。妻子一边用小木棍扒拉着烧着的纸,让火烧得充分些,一边口中念念有词:“腊月二十三,灶君上西天,吃口糖,满嘴甜,玉帝面前说好言,保佑我家都平安,好话说上三千六,三十回来过大年。”一气呵成。

我不知道“过年话”是不是由此引起,也不知别人家辞灶都念叨啥,但妻子的“送灶词”着实有点新鲜,倒不像一个没念几天书的人说的。

看着妻子那副虔诚的样子,温顺如羊,便忍不住想笑,我感慨神力的伟大。平时,她可不是这种风格。就是在院子里说话,大街对面的楼房都有回响。尖利的嗓门,犀利的眼神儿,杀气腾腾的话锋,因此,我戏称她是我们家的“花木兰”,发起威来,那真叫叱咤风云啊。

妻子专注她的祷告,在她眼里,外物全然不在。刚才的话还顺口,可接下来的话就不那么押韵了:“保佑我儿子,升官发财,买宝马;保佑我身体旺旺兴兴的,一年挣两万;保佑……”重复再三,真是雅俗相间。然其诚心,天地可鉴,令人刮目。

儿子站在一旁笑,瞅瞅我,补充道:“妈,你得加一句,以前做错的,一定改!”我为儿子的话感到高兴。“听大法的,做好人!”儿子说一句,妻子照着说一句。我心里涌起一股热流。真善忍的春风吹开了一块块冻土,处处洋溢着春天的气息。

近几年,妻子身体常常一累着,就难受,我就说,你诚心念一念“法轮大法好,真善忍好”,看看怎么样。她总是一副不耐烦的样子,说:“你学好了,我跟你借光就行了。”一次,她病得挺厉害,我劝她诚心念一念九字真言,真信真管用。

她说:“你怎么知道我不信?我一看你做的那些事,我就来气。”我说,你得修自己啊,不能只盯着别人,我不是一直在变好吗,再说,你看我什么时候有过病?这她倒认可。其实,妻子确实变了不少。不时地还问我:“我是不是比以前强了?”她说的“强”指脾气好了,我都给以鼓励。

今年的辞灶真是别具一格,新颖又实在,不欺神。我说,不能说你做了不好的事,还要让灶神给你说好话,保佑你。儿子也在一旁附和。看来,那句“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应该改成“上天言实事,下界无欺瞒”才好。没有欺骗,人们才会真诚相待,才会友善,才会宽怀包容,社会不就平安祥和了吗。这正是:大法传世人心归正,春风吹拂万物复苏。

——转载自【正见网

点阅:《散文:过年记事 (2)

责任编辑: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阳光倾泻而下,若是没有风,空气暖暖的,让人通体舒爽,使人想到造物主的恩赐,即便在严寒肆虐的日子。人和万物何尝失去他一刻的眷顾?
  • 又是一个冬日,大雪已过,天却未寒,只等此次风雨过后温度骤降。想来学生时代,对冬日有着无尽的幻想与期待。也曾附庸风雅地在雪落之时泡一壶茶,叹一声“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也曾夜归之时自诩为“柴门闻狗吠,风雪夜归人”。想起曾经种种,不禁莞尔。
  • 儿时就经常老人们念叨: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时光已到了三九,北方的冬天也到了最冷的季节。儿时的记忆里这季节是滴水成冰,是我和小伙伴们穿着厚厚的棉衣到冰湖上快乐的去滑冰的季节。而现在的天气却出奇的暖和,反常的令人惊奇、咋舌。
  • “在郊区有一块地,那真的很美好!”来春说。我似乎能听出这话里的得意。或许,在这片她小时候疯跑疯闹、捉鱼爬树、恣意成长的土地上,她能迎来中年的蜕变,重觅儿时无忧光阴。
  • 沙坡如浪,无垠延伸远方,驼队像一幅油画,充满高昂,充满倔强,充满坚毅,肩负使命,一直向心灵那片圣洁美好彼岸前行、前行……面对任何干渴、饥饿、狂沙、酷热、严寒,都不会犹豫和倒下!
  • 八十年代的中国,农村里出来的大学生堪称天子骄子,而从大学毕业的珉茹进了当地县城最好的高级中学任教,那时教师是让人无比尊敬的职业,更何况是重点高中的教师呢。那时的她,工作稳定,面容姣好,于未来有着无尽的幻想与憧憬。曾经以为,她的人生会一直守着这三尺讲台,直至退休。
  • 绘画《乡村福音》,作者:方外。(明慧网)
    一碗鸡汤泡面下肚,整个人都暖和起来了。此时暮色已经降临,烟花在空中频频绽放,我看到父亲推出了自行车,我知道接下来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 经历过黑暗中的挣扎,而今我能站在光明中守护信念。真正的自由不是逃避黑暗,而是在黑暗中点燃微光,让它照亮更多人的内心。
  • 即便是一道阳光,一缕炊烟,甚至路人呵出的一口口“雾气”,也会让人心底生出一丝暖意来。叫人不由得想起简陋的屋子里“呼呼”燃烧的火炉,想起穿着单薄围炉取暖的人们那惬意的谈笑。 你会不自觉地想到诸如生机、光明和温暖之类的字眼,那是能够叫人生起希望,充满力量的美好事物。
  • 时下正当春天,虽然我生活的这片土地上花儿尚未绽放,树木也是萌芽状态,但鸟儿婉转的鸣叫,已唱出春天的喜悦。融入春天,自然,心中也有了春天的风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