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iloveguava.com

意识如何打开通向高维空间的大门

文/Yuhong Dong和Makai Allbert 编译/赵孜济

包括医学、围产期心理学和物理学在内的多个研究方向表明,我们的意识与更高的维度有关。(大纪元图片)
人气: 449
【字号】    
   标签: tags: , ,

本文深入讲述了著名医学博士的研究,以探讨关于意识、存在以及可能存在的超越世界的深刻问题。

伊本‧亚历山大博士(Dr. Eben Alexander)正处于神经外科医生生涯的巅峰。他拥有杜克大学的医学博士学位,并在哈佛大学完成了住院医师培训,他曾认为自己对意识和大脑有着充分的理解。然而,2008年11月10日,一种罕见且严重的细菌感染侵袭了他的脑部,颠覆了他所认为的一切认知。

他陷入了昏迷,而在七天后醒来时,他已完全康复。但在昏迷期间,他的意识并未停止运作。他回忆道,他的意识进入了另一个维度——一个充满云彩、闪耀着光辉的存在和空灵景象的世界。

“我身处一片云端。大片蓬松的粉白色云朵,在深邃的蓝黑色天空背景下显得格外鲜明。在云层之上——远远高于云层之上——透明的光球成群结队,这些闪烁的存在在天空中划过,留下长长的流光般的轨迹。”亚历山大在他的书《天堂的证据》(A Proof of Heaven)中写道。

“我见证了那个世界的壮丽景象”,亚历山大在接受《大纪元时报》采访时回忆道,“尽管我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甚至不知道自己是什么,但我对一件事无比确信:我突然发现自己身处的这个地方,是完全真实的。”

同样,医学博士兼研究科学家萨姆‧帕尼亚(Dr. Sam Parnia)观察到,被成功抢救的患者中有7%在濒死体验(NDE)中描述了进入一个非尘世的维度。濒死体验指的是人们在濒临死亡时可能经历,并在恢复后回忆起来的体验。此外,来自荷兰的心脏病学家皮姆‧范‧洛梅尔(Dr. Pim van Lommel)报告称,29%的濒死体验者描述了进入一个广阔、美丽且超越物理现实的领域。

常见的濒死体验,从左至右:7%—29%的人曾置身于另外空间;714%—50%的人曾有对一生的回顾;31%的人曾看见隧道;8%的人曾看见光和高级生命。(由大纪元制作)

这些共同的元素促使专家们探讨意识的起源。我们的意识是否能够相互连接,并进入人类肉眼无法察觉的维度?有信仰者认为他们早已得到了答案,而医学博士们仍在探索,物理学家则声称他们已接近找到答案。

多重维度

物理学家承认,众多维度可能是存在的。现代物理学将多维空间和平行宇宙的概念视为严肃的科学理论。

主要理论包括弦理论和M理论。弦理论认为,宇宙的基本构成单位不仅仅是粒子,而是极其微小、振动的细丝,即“弦”。

想像分析一个苹果。当你放大它时,你会发现其结构层层深入,包括细胞、分子和原子。传统理论通常止步于亚原子粒子,而弦理论则提出,这些极其微小的亚原子粒子实际上是以不同模式振动的能量丝,就像小提琴的琴弦一样。每种不同的振动模式都会产生独特的粒子,形成构成所有物质的宇宙交响乐。

弦理论之所以受到重视,是因为它为统一自然界的基本力——引力、电磁力和核力——提供了一个一致的理论框架。然而,弦理论设想的宇宙至少包含10个维度,这对于其数学公式的自洽性至关重要。

与此相关的M理论是物理学中的一个概念,它将不同的弦理论结合起来,认为宇宙的基本结构是由极小的弦组成的。M理论提出宇宙有11个维度,而我们所能感知的仅有四个(空间的三个维度——宽度、高度和深度,以及时间的一个维度)。M理论试图解释自然界的各种力,包括引力,如何在同一个框架中运作,使其成为潜在的“万物理论”。

虽然弦理论和M理论在数学上构建了丰富而优雅的框架,并有助于解释粒子物理和引力的某些方面,但它们尚未提出可被实验验证的预测。

尽管如此,这些现象综合在一起,为多重维度的概念打开了大门。其他维度或许不可见,但可能同时与我们共存。

走出“平面画”

约翰‧伯克(John Burke)拥有工程学学位,并撰写了多本关于濒死体验的书籍,他提出了一个类比:想像我们生活在一幅二维的黑白画中。在这样的世界里,我们只能体验到长度和宽度——左右和上下的移动,但无法感知深度。

“我们甚至无法想像它的存在。”他在接受《大纪元时报》采访时表示。

伯克认为,濒死体验可能类似于我们的二维意识从那幅扁平的画作中脱离,并进入一个三维世界——一个始终存在但超出我们认知范围的领域。从这个新视角回望,我们可以理解自己的二维世界只是更大维度现实的一部分。

哈佛大学凝聚态物理学博士、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教授迈克尔‧普拉维卡(Michael Pravica)告诉《大纪元时报》,当我们的意识离开身体时,很可能进入这些更广阔的多维空间。

隧道

经历濒死体验的人常描述自己穿越一个隧道般的通道,并在尽头看到一道光,随后进入另一个维度。

国际濒死体验研究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Near-Death Studies)的前主任奈德‧多赫提(Ned Dougherty)在他的书《通往天堂的快车道》(Fast Lane to Heaven)中,描述了自己的隧道经历。他解释道,在失去身体意识后,他被吸引到了一条巨大的隧道中。在隧道的远端,他看到了另一个宇宙。

“我思索着这条隧道的目的。它似乎从地球延伸至宇宙,其距离以光年为单位。”多赫提写道。

有趣的是,濒死体验者所描述的隧道,与弦理论中探讨的虫洞概念极为相似。虫洞被认为可能连接不同的维度。

此外,正如本系列第一部分所讨论的,物理学家罗杰‧彭罗斯(Roger Penrose)和麻醉学家斯图尔特‧哈默罗夫(Stuart Hameroff)提出,大脑中的微管可能充当意识的量子接收器。这些微管的独特结构也类似于隧道状的物体。

几种结构的相似性,从左至右:濒死体验看到的隧道;量子物理中的虫洞;微管。(由大纪元制作)

在2022年发表在《纽约科学院年鉴》(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一项研究中,萨姆‧帕尼亚(Sam Parnia)和来自知名大学的医学专家团队首次提供了全面的医学共识,记录了濒死体验的存在。

值得注意的是,该团队将“隧道经历”确定为濒死体验的主要特征之一。

根据该研究,该隧道似乎是通往另一个维度的通道。在那里,人们报告看到壮丽而光辉的存在,并且以不受时间约束的方式重温了自己的一生——这一现象被称为“人生回顾”(life review)。

超越时间的“完整一生”

2014年,濒死体验研究基金会(Near-Death Experience Research Foundation)发表的一项研究收集了617个濒死体验案例,其中14%的濒死体验者经历了“人生回顾”。这种体验感觉就像在观看自己一生的立体电影。

根据研究报告,总体而言,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50%的濒死体验幸存者经历了人生回顾。

伦敦玛丽王后大学(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数学与天文学荣誉教授伯纳德‧卡尔(Bernard Carr)认为,濒死体验的许多元素——例如隧道现象、强烈的光,以及人生回顾——都符合通过或与更高维度互动的概念。他解释说,这些经历不是幻觉或大脑生成的现象,而是对真正多维现实的短暂一瞥。

在他的著作《来世的证据》(Evidence of the Afterlife)中,研究濒死体验超过25年的放射肿瘤学医生杰弗里‧朗(Dr. Jeffery Long)记录了一名名叫罗杰(Roger)的男子的案例。他在从魁北克市返回的途中,在一场车祸中经历了一次灵魂出窍的体验。

“然后,我看到我的一生像电影一样在我面前展开,从婴儿时期到成年生活,一幕幕呈现出来。这一切是如此真实!”罗杰回忆道。

他表示,这种体验比3D电影更加真实,因为他能够感受到自己多年来与他人互动时对他们造成的情感影响——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情绪。

那些在濒死体验中经历过人生回顾的人,往往会以极强的真实感描述这一过程。这包括重新体验早已被遗忘的事件,并且这些事件常被证实确实发生过。同时,他们还会深刻理解过去互动中他人的想法和情感。

根据发表在《密苏里医学》(Missouri Medicine)上的一项研究,这些人生回顾的内容具有高度的准确性。

人生回顾似乎可以进入一个维度,在那里,所有事件都被完整记录,时间以不同的方式流逝,使得个人能够在瞬间回顾自己的一生。

在《来自光的教诲》(Lessons From the Light)一书中,康涅狄格大学(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心理学荣誉教授肯尼思‧林(Kenneth Ring)记录了一名男子的案例。这名男子回忆道,他重新经历了22年人生中的每一件事。

“那道光明向我展示了这些年来的每一秒,每一个细节都清晰无比,而这一切似乎仅在一瞬间完成。”他说道。

“这不仅仅是回忆往事,而是重新经历这些事件。”伊本‧亚历山大(Eben Alexander)解释道。在人生回顾过程中,如果你在世时对他人表现出自私的行为,你将会再次经历这些事件,但这次是从那些曾遭受痛苦的人的视角来体验。

他认为,这正是“地狱”概念的来源——那些在世时给他人带来痛苦和折磨的人,将在人生回顾中亲身体验相同的痛苦。这一机制旨在让人们意识到:“我们其实是一体的,应该彼此关爱,相互理解。”

出生前的记忆

濒死体验似乎为其他维度的存在提供了证据,而关于出生前记忆的研究也带来了引人入胜的发现。

池川明(Dr. Akira Ikegawa)是一位日本的妇产科医生。在2002年至2003年间,他对日本长野县的3,061对父母和孩子进行了调查。他的研究旨在为产前护理和教育提供指导。在研究过程中,他采访了许多儿童和父母,并收集了关于出生前记忆的报告。

他发现,受访儿童中有33%记得出生前在母体中的经历,而20.7%记得出生的过程。大多数具有记忆的儿童年龄在2到3岁之间,而这些记忆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消失,在6岁之后几乎完全消失。

令池川明惊讶的是,孩子们的回忆中反复出现的主题是,他们描述自己来自“色彩斑斓的云层之上”,在那里他们与天使和精灵共存。

池川明在他的研究著作中记录了这些发现,例如《当我在云端看到妈妈》(When I See My Mom on the Clouds)。

孩子们回忆道,他们曾在一个更高维度的云端,与天使和精灵共存。当他们找到自己的母亲时,便离开云端,飞入母亲的子宫。

例如,一个名叫裕一(Yuichi)的男孩三岁时,凝视着父母的结婚照片,并对母亲说:“我当时在天上看着呢。”

男孩补充道,他看到父母当时在海滩上度过了一段时光。他的母亲证实,婚礼仪式结束后,他们确实去了海滩。

一个名叫夏美(Natsumi)的女孩回忆道,在出生前,她是漂浮在云端、寻找未来母亲的天使般的小精灵之一。

“当时总共有六个小精灵,包括我在内”,她说,“我看到的那位妈妈正穿着一件深蓝色底、带有白色水滴图案的连衣裙,走在人行道上。”

夏美的母亲确认,她确实有一件孕妇装,图案和颜色与描述完全一致。

更高维度

贝勒大学医学中心(Baylor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的彼得‧T‧沃林(Dr. Peter T. Walling)博士在接受《大纪元时报》采访时表示,要真正理解人类意识,“我们必须考虑更高维度。”

迈克尔‧普拉维卡(Michael Pravica)也支持这一观点,他认为,将更高维度纳入考量是理解意识的合理方式。

“在这个宇宙中,我几乎可以解释一切,唯独无法解释意识。”他解释说,虽然物理学原理能够描述我们现实世界的大部分现象,但它们无法解释我们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同时意识。

普拉维卡认为,我们也可以通过另一种方法来理解多维性。

“思维是无限性的游乐场”,他告诉《大纪元时报》,“我们能够构想超越四维(我们日常体验的维度)的更高维度,这本身就暗示着这些维度的存在。如果我们能思考这些维度,即使无法直接感知,它们很可能确实存在。”

普拉维卡认为,我们可以通过跨学科的方法,例如数学、哲学和冥想,来拓展对多维度的理解,而不局限于传统的科学框架。

尽管这一讨论听起来可能过於哲学化,但某些实证性的脑部测量研究表明,意识与更高维度可能存在联系。

意识与大脑活动

人类大脑的脑电图(EEG)常见的五种波形中,伽马波(Gamma Waves)的频率最高(可达32–100赫兹),振幅最小。

伽马波与高级认知功能相关,包括感知、问题解决和意识。当一个人处于高度集中、深度平静和宁静的精神状态时,伽马波往往会增强。

密歇根大学医学院(University of Michigan School of Medicine)神经学系副教授吉莫‧博尔吉金(Jimo Borjigin)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称,在两名临终患者的大脑中,研究人员观察到了意外的伽马波激增——这是在撤除他们的呼吸支持后发生的后续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名患者在大脑后部的特定区域出现了不同频率范围的脑活动爆发,而这一区域被认为对人类的意识觉醒至关重要。

濒死时伽马波的频率突然升高。纵轴:脑电波频率;横轴:时间。红线:伽马波;绿线:代尔塔波;蓝线:塞塔波。(由大纪元制作)

然而,这些伽马波的来源无法用大脑活动来解释,因为当时患者的身体正处于死亡过程中,他们的大脑处于缺氧状态。

在伊本‧亚历山大(Eben Alexander)看来,大脑“充当了一个收发器”(transceiver),接收来自另一个维度的信号,而意识正是与这个维度相连的。他认为,人在临终时观察到的伽马波激增,很可能标志着意识所连接的维度发生了变化。

伽马波在才华横溢的音乐家、顶级运动员和其他高成就人士中较为常见。研究还表明,长期冥想者在脑电图(EEG)中展现出显著更强的伽马波主导效应。

然而,根据斯图尔特‧哈默罗夫(Stuart Hameroff)的微管理论(microtubules theory),意识相关的信息是在一个远高于伽马波频率的量子领域中进行转换的。(详见本系列第一篇文章

天堂般的“家”

在本系列的前三篇文章中,我们提供了大量关于现代生物医学的研究,这些研究涉及大脑物质极少但仍然存活的人濒死体验、以及前世记忆。这些发现表明,我们的大脑并非意识存在的必要条件,意识是非局域的(nonlocal)、非物理的(non-physical),并且是连续的(continuous)。

所有这些报告和研究为意识的起源提供了宝贵的见解,表明意识似乎与一个更高层次的归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2022年发表在《纽约科学院年鉴》的研究中,除了隧道体验和人生回顾外,许多濒死体验者还报告说自己回到了“家”——一个通常被描述为拥有天堂般存在和神圣景象的地方。

“(我当时)回到我的本源,也是万物的起源。”一位研究参与者这样描述道。◇

免责声明:

本文所表达的观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意见,并不一定反映《大纪元时报》的立场。《大纪元时报》欢迎专业讨论和友好辩论。如需提交观点文章,请遵循我们的投稿指南,并通过此处的表单提交。

原文“How Consciousness Opens Doors to Higher Dimensions”刊于英文《大纪元时报》网站。

责任编辑:韩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