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5年02月20日讯】(大纪元记者徐乃义台湾桃园报导)农业部茶及饮料作物改良场(以下简称茶改场)指出,自民国96年在台湾首次发现咖啡果小蠹为害踪迹后,至今已入侵全台咖啡产区。咖啡果小蠹钻食进入咖啡果实,并于其中产卵及取食,受害咖啡种子出现取食孔洞甚至发霉,成为精品咖啡豆所称之物理性瑕疵,及造成后续选别之人力及时间成本额外耗损。

此外,未剔除之虫蛀豆让咖啡风味混浊,带有酸味或酚味(药水味),造成品质上严重影响。由于咖啡果小蠹于咖啡果实内完成全部生活史的特性,使化学防治难以触及虫体,且因落果容易残留于咖啡园中,造成害虫族群持续发生,致使产量减少及田间管理成本增加,严重影响咖啡整体产业发展。因此,茶改场制定综合管理(IPM)的方法,可以有效控制其族群蔓延。

茶改场表示,非化学农药综合管理措施应掌握下列操作方式:
一、清除孳生源:俗称清园,是非化学防治策略的重要基础,培训采收人力对被蛀果进行分捡,将被蛀果实移出咖啡园,避免果实掉落地面成为果小蠹孳生来源;采收末期需全面性移除枝条上所有未熟果、成熟果及干果,移除果实的作业必须于修剪前完成,避免枝条夹带的咖啡果实,成为果小蠹繁殖和躲避的处所,达到减少果小蠹族群数量及食物供应的目的。在施行主干更新时,可于距地面30~50公分处锯断,借此进行清园作业,有效阻断害虫食物及栖所的来源。
二、悬挂诱引器:茶改场于民国109(2020)年研发改良式诱引器,使田间操作更为简便,利用等比例甲醇及乙醇混合做为诱引剂,使在果实外飞行之果小蠹雌成虫受挥发物质吸引而被捕捉;设置诱引器同时具备监测之功能,可以显示园区虫害危害高峰期及发生热点,台湾各产区普遍以3~5月能捕捉最多虫体。
三、使用防治资材:受限于现行未有核准防治咖啡果小蠹之化学药剂,仅能应用植物性防治资材,如:大蒜素、苦楝油、苦参碱等,依商品的建议稀释倍数施用于咖啡果实上,能减缓果实生长初期被害率的上升。
茶改场场长苏宗振强调,综合管理需要各种措施相辅相成,但因咖啡果小蠹躲藏于果实中的特性,清除孳生源并控制害虫族群在危害之水准以下,将最直接反应于产量及品质上。台湾咖啡朝向精品化的发展,除了设法突显产区特色,更要有良好的原料供应,传统粗放管理的概念也要与时俱进。茶改场补充说明,该场与光电业者合作研发智慧选豆,减省筛选之人力成本,推荐农友多加利用。本场将持续投入辅导资源,办理咖啡专业训练讲习,与农友共同交流实地经验,一同努力建构咖啡产业价值链,生产出优质、安全的精品咖啡。◇
责任编辑:昌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