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风情】

影子女士:一生钟情皮影戏的美国人(下)

文/曾莲
三位“影子女士”(左至右):乔‧韩佛瑞(Jo Humphrey)、宝琳‧本顿(Pauline Benton)与冯光宇(Kuang-yu Fong),图片由Stephen Kaplin合成,2025年1月在法拉盛市政厅展出。(曾莲/大纪元)
font print 人气: 137
【字号】    
   标签: tags: , , , , ,

【大纪元2025年02月18日讯】被称为“影子女士”(Shadow Woman)的宝琳‧本顿(Pauline Benton),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美国皮影戏的表演者之一(详见:《影子女士:一生钟情皮影戏的美国人(上)》),她在纽约创办了红门剧社(Red Gate Shadow Players),将中国濒临式微的传统皮影戏在美国发扬光大,甚至受邀赴白宫演出。然而在她弥留之际,红门剧社的风光已不如从前,她没有后代,她留下大量的皮影戏遗产何去何从?

乙巳新年伊始,在纽约法拉盛市政厅(Flushing Town Hall)上演了中国民间传说经典剧目《白蛇传》的皮影戏,由纽约美华剧坊(Chinese Theatre Works)主办的宝琳‧本顿藏品展览拉开序幕,这出皮影戏也是宝琳‧本顿当年在美国巡回演出时常常表演的,在蛇年再次呈现这一出戏,亦是对她的致敬。

展览中一张以摄影蒙太奇技术合成的照片吸引了笔者的眼球,三位不同时期的“影子女士”在同一相框中呈现,讲述着这三位对戏剧充满热爱的女士不约而同在美国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她们的命运,就像牵引皮影戏偶的绳杆一样,缘分之绳将她们紧紧联系在了一起。美华剧坊联合创办人冯光宇感慨地说:“这一切就是神的安排!”

1930年代Pauline Benton拍摄的中国皮影戏照片。(曾莲/大纪元)

飘洋过海的中国皮影戏

宝琳‧本顿对皮影戏的认知并非从北京开始,芝加哥菲尔德自然历史博物馆(Field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举行的东方戏剧展览给她留下深刻印象。在1908年至1934年间,东方学家贝特霍尔德‧劳费尔(Berthold Laufer)博士担任该馆的人类学部主任,精通汉语的他走遍了大半个中国,收购了1.9万件亚洲文物,当中有超过500件华北戏偶,包括皮影偶、棒偶和手偶等,还有戏台、乐器和剧本,他将中国民间传统的戏剧瑰宝带到了美国的博物馆。正是这些戏偶,给年少的宝琳‧本顿埋下了种子。

Pauline Benton(右)在表演皮影戏。(曾莲/大纪元)

随后红门剧社将这些在博物馆展示的皮影戏文化变成活着的剧场版,在全美演出时走访过不同的学校,给青少年带来欢乐的同时,也不知不觉影响了他们对职业的选择。波士顿的一名少女乔‧韩佛瑞(Jo Humphrey)曾经在学校看过红门剧社的演出,长大后她在南加州大学戏剧系学习表演,1972年她成为了一名戏剧导演。

Jo Humphrey(中)创办的悦龙皮影剧团(Yueh Lung Shadow Theatre)1970年代合影。(曾莲/大纪元)

当时芝加哥菲尔德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特别开放日期间展出劳费尔在中国收集来的戏剧文物,韩佛瑞的戏剧专业背景让她有幸成为工作人员,协助策划中国皮影特展。这些活灵活现的戏偶和充满奇幻色彩的民间故事,让这位德裔美国人充满了好奇。年轻气盛的她决心踏上皮影戏之路,在1976年成立了一个剧团“悦龙皮影剧团”(Yueh Lung Shadow Theatre),她甚至5次亲身赴中国寻找传统的皮影戏的戏班,拜师学艺,将一系列民间故事搬上了美国的舞台,甚至走出国门,到希腊、法国、德国和荷兰等欧洲国家巡演,将皮影戏文化推向另一个高潮。这位对皮影戏如醉如痴的美国女士,在另一个时代走上了与“红门剧社”的创办人宝琳‧本顿相似的皮影之路。

Pauline Benton的皮影戏偶藏品,在1990年代转赠给Jo Humphrey。(曾莲/大纪元)

皮影让她们隔空相聚

宝琳‧本顿在1974年去世后,还留下了一半的珍贵皮影家当,封存在一个箱子里,她的衣钵后继无人,她在遗嘱中提及,这一切应转赠有缘者。本顿留下大量的皮影戏偶、道具和剧本,她的好朋友麦希娜‧卡伦(Mercina Karam)一直惦记着,也希望遵循她的遗愿将这些皮影流传给下一代。

Pauline Benton的皮影戏偶藏品,在1990年代转赠给Jo Humphrey。(曾莲/大纪元)
Pauline Benton的皮影戏偶藏品,在1990年代转赠给Jo Humphrey。(曾莲/大纪元)

卡伦听闻了80年代活跃於戏坛的韩佛瑞,悦龙皮影剧团的演出让她留意到这位对皮影戏充满热忱的艺术家。1990年代,她带上本顿留下的那个充满回忆的箱子,转赠给韩佛瑞,相信她能够好好运用,将本顿的精神继续承传下去。韩佛瑞收到了一大套古董皮影戏偶,还有她拜师学艺时的详细笔记,皮影戏剧本中英对照簿等,这一切让她充满了欣喜,她心怀感恩,也下定决心将这一事业发扬光大。1993年,她将“悦龙皮影剧团”改名为“金山传统影戏学会”(Gold Mountain Institute for Traditional Shadow Theatre)。

韩佛瑞在发展剧团期间广纳贤才,甚至亲自到法拉盛的华人社区寻找有志从事戏剧行业的有缘人。1983年,毕业于台湾中国文化大学中国戏剧系的冯光宇(Kuang-yu Fong)来到纽约大学攻读戏剧教育硕士,韩佛瑞找她到剧团做兼职,做翻译、配音等,当时她对皮影戏并不熟悉,透过这份工作,帮助她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这位美国恩师成为冯光宇生命中重要人物。

在美国求学期间,冯光宇认识了志同道合的木偶戏专才Stephen Kaplin,两人后来喜结连理,成为紧密无间的事业伙伴和生活伴侣,他们在1995年创办了中国戏剧工作坊(Chinese Theatre Works),在美国推广各类戏剧文化。1998年,她的老师韩佛瑞打算退休,找到她商量,希望将“金山传统影戏学会”转交给她和丈夫经营。冯光宇感到受宠若惊,当年她只身来到美国求学,没有背景,没有人脉,如今在纽约成家立业,还获得了恩师的信任,继承剧团,甚至将前辈宝琳‧本顿的珍贵藏品转交给她保管,她对此无比珍惜。

Stephen Kaplin特别将韩佛瑞和冯光宇的人像,用摄影蒙太奇的手法合并到宝琳‧本顿的旧照片中,让三位“影子女士”隔空相聚。

冯光宇(左一)与Stephen Kaplin(左二)创办的中国戏剧工作坊(Chinese Theatre Works)千禧年合影。(曾莲/大纪元)
纽约美华剧坊2025年2月15日在文化实验所Culture Lab LIC元宵市集活动摊位展出,与小观众进行皮影戏互动。(曾莲/大纪元)

1999年,冯光宇和Stephen Kaplin承传韩佛瑞的剧团后,在纽约州艺术基金会协助下合并为纽约美华剧坊,一直营运至今,将中华传统表演艺术在美国以致世界发扬光大,并结合西方文化艺术观念及技术,创作跨越文化戏剧作品。◇

责任编辑:李维真#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一件件色彩鲜艳、做工精致,曾经在纽约大小舞台上表演、宣慰侨胞的中国传统戏服,在地下室和仓库沉睡多年之后,又重见天日,再现风采。13日,“中华育乐学会”创办人李桂舫的女儿李苏珊,将其父母当年演出用的戏服、头饰、道具共100余件,捐赠给“纽约华侨文教服务中心”和“中国戏剧工作坊”。
  • 台北偶戏馆馆长蔡易卫是文化部与美国国务院傅尔布莱特计划(Fulbright Program)合作荐送的艺文专才学人,6月起在纽约展开台湾布袋戏文化交流计划。蔡易卫因缘巧合认识旅美导演潘宣羽,合作拍摄《我,戏偶(I, Puppet)》纪录片。28日两人连袂出席驻纽约台北文化中心举办的记者会,畅谈“当布袋戏碰上纽约”的文化热情。
  • 想在一小时内快速游览纽约地标?三大特色展览提供丰富体验!纽约植物园内的迷你火车穿越缩小版纽约地标模型,重现都市景观之美;一起走入最甜美的纽约风景,纽约市博物馆圣诞新年特展Gingerbread NYC,用姜饼创作呈现五大行政区的地标建筑;错过了跨年烟火的朋友,可以来到时代广场心脏地带的RiseNY,走入沉浸式飞行体验,感受如翱翔天际般俯瞰纽约经典地标的震撼。
  • 曾经美誉为“全世界最大的商店”的梅西百货(Macy’s),有近170年历史,不仅是美国最具代表性的百货公司之一,位于纽约34街的梅西百货旗舰店更是一座融合历史、文化与节庆传统的传奇地标。从3月春日花卉展,到7月令人屏息的美国独立日烟火秀,11月举世闻名的感恩节大游行,12月温馨梦幻的圣诞橱窗与圣诞街,一年四季都充满了惊喜。本期“纽约风情”精选梅西百货九大亮点,带您走入这间源自纽约市的传奇百货公司。
  • 1923年,宝琳‧本顿(Pauline Benton)到北京探望在燕京大学任教的姨妈时,被中国古老艺术——皮影戏深深吸引。这位美国女孩终身未嫁,用尽一生的心血投入到皮影戏的创作、演出中,她在纽约创办了红门剧社(Red Gate Shadow Players),甚至在罗斯福总统执政时期受邀赴白宫演出。
  • 对于一位18世纪女性艺术家来说,安吉莉卡‧考夫曼(Angelica Kauffmann,1741—1807年)的生平和艺术生涯非同寻常。她出生于瑞士一个贫寒的画家之家,作为独生女,她仍接受了广泛的教育,在十几岁时就已展现出肖像画和歌剧演唱的惊人天赋。她很早就掌握了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英语,这为她日后在国际上取得成功──成为首屈一指的新古典主义艺术家、欧洲上流社会的杰出女性奠定了基础。
  • 霍尔班以肖像画闻名于后世,但如同所有的文艺复兴画家,霍尔班是以宗教题材开始他的职业生涯的。霍尔班在巴赛尔的主要作品是宗教画,这些早期作品显示出来自丢勒、格吕内瓦尔德和巴尔登格里恩(Hans Baldung Grien)等德国画家的影响。
  • 小汉斯‧霍尔班生于德国巴伐利亚州的奥格斯堡市(Augsburg),属于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北方的画家与版画家。他被公认为十六世纪时期最伟大的人物肖像画家之一,除了肖像画之外,他的作品还包含宗教画、警世内容的版画等等。特别是他警世意涵的木刻版画用于人文思想著作的插画,在传播新教思潮的时代里,起到了有力的作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