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证实,抓挠确实会加重皮肤炎症,但他们也发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现象:引发皮疹炎症的抓挠,实际上可能有助于保护你免受有害细菌的侵害。
抓挠轻微感染的皮肤,实际上反而可能帮助身体的免疫系统控制细菌。
瘙痒-抓挠循环
匹兹堡大学的研究人员使用过敏接触性皮炎(这是一种导致皮肤瘙痒和肿胀的湿疹)的小鼠模型,发现了抓挠为何会加重皮肤炎症的原因。
“我们发现,其机制在于抓挠皮肤会激活疼痛神经元,而这些疼痛神经元在触发皮肤炎症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匹兹堡大学皮肤病学和免疫学教授丹尼尔‧卡普兰(Dr. Daniel Kaplan)告诉《大纪元时报》。
卡普兰和他的团队在小鼠身上诱导了类似湿疹的症状。他们观察到,被允许抓挠的小鼠耳朵出现肿胀,并充满了中性粒细胞,这是一种导致炎症的白细胞。而被阻止抓挠的小鼠则表现出明显较少的炎症和肿胀。
卡普兰表示,这一发现表明,抓挠是引发瘙痒性皮疹的必要条件。
他指出,“这在很多方面都是一个悖论,因为我们都知道抓挠会加重炎症。”但与此同时,他补充道,抓痒会让人感到愉悦,这反而会促使人们继续抓挠。
该研究最近发表在《科学》(Science)期刊上。
抓挠带来的意想不到的好处
抓挠皮肤时会触发皮肤中的痛感神经。这些神经会释放一种化学物质,进而激活肥大细胞——一种存在于皮肤中的免疫细胞。肥大细胞不仅引发瘙痒感,还会加重炎症。因此,抓挠会通过这一连锁反应导致更多的瘙痒及炎症。
“事实上,当皮肤表面感染某些细菌时,抓挠对于身体自身免疫系统控制细菌生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卡普兰解释道。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这种抓挠行为既有好处也有坏处。但当瘙痒变成慢性问题时,抓挠对皮肤造成的损害可能会超过它带来的益处。”
研究人员发现,在过敏接触性皮炎中,过敏原通常会直接激活肥大细胞,而抓挠则通过另一条途径激活这些细胞。这种替代激活方式实际上减少了金黄色葡萄球菌(通常称为“葡萄球菌”)的水平,而这种细菌是皮肤感染的常见元凶。
纽约市皮肤科诊所Dermatology Circle PLLC的认证皮肤科医生维多利娅‧卡兹洛斯卡娅(Dr. Viktoryia Kazlouskaya)告诉《大纪元时报》,尽管抓挠确实存在感染风险,但这种情况并不常见。她本人并未参与上述研究。
“若疼痛程度远超刺激本身,就需要警惕感染的可能性。”她说,“受影响的区域可能会变红、肿胀,有时还会出现黄色分泌物。当这些症状出现时,应该及时就医,以获得适当的治疗。”
对未来治疗的启示
卡普兰的团队目前正在探索通过靶向肥大细胞来治疗湿疹、红斑痤疮和荨麻疹等炎症性皮肤病的新方法。
“我们的希望是,通过这条相同的路径控制瘙痒,以及更重要的是,抑制炎症。”卡普兰说。
他补充道,目标是将这些新发现转化为机制,以此能够不仅有效治疗皮疹,或许还可以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
未参与该研究的纽约Northwell Health’s Glen Cove医院皮肤科主任拉曼‧马丹博士(Dr. Raman Madan)告诉《大纪元时报》,这些发现对于改变治疗瘙痒或基础炎症的方法提供了何种启示,现在得出结论还为时过早。
然而,他表示,“这可以让我们重新考虑是否应给那些倾向于抓挠但从未真正感染的人使用外用抗生素。”◇
英文报导请见英文《大纪元时报》:Scratch That Itch? New Research Uncovers Risks and Unexpected Benefits。
身处纷乱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责任编辑:韩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