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莿桐溪与西螺柑的时光秘语
【大纪元2025年02月16日讯】(大纪元记者廖俪芬台湾云林报导)你知道吗?云林曾经有条重要的古河道——莿桐溪,而西螺柑曾是风靡一时的“水果界网红”!然而,随着时光流转,这些地方记忆渐渐被遗忘。为了让这片土地的故事重现,2024年,一群关心云林文化的朋友在虎尾成立“云林文史研究学会”,透过研究、记录与发表,让地方历史被更多人看见。
一年来,学会成员投入田野调查,终于举办首场公开研究发表会。2月15日下午,“云林文史研究学会2025年研究成果发表会”在虎尾镇盛大登场,带来七篇精彩研究,涵盖产业发展、民俗信仰、生态环境、历史人物及地方故事,为云林拼凑出丰富的文化拼图。
研究亮点:走进云林的故事
莿桐溪的消逝与地方记忆
学会理事长彭振利发表《莿桐溪古河道变迁》研究,指出这条溪流曾是居民的重要生活场域,承载丰富的历史,却因新虎尾溪的开辟逐渐被取代。他希望透过研究,唤起人们对环境与历史的关注,并透过社区营造与文化创意,让这段记忆成为地方发展的新契机。
西螺柑的荣景与消逝
常务监事赵元才的研究《淡然橘香——西螺柑》则让大家重温这颗曾经驰名的水果。西螺柑原产于广东潮州,清代曾被多位文人雅士推崇,如胡传(胡适之父)等人。然而,日治时期农业政策改变,柑橘种植受到土地贫瘠与病虫害影响,西螺柑逐渐没落,最终成为历史的遗珠。
“这颗曾经是水果界网红的西螺柑,如今几乎消失在大众视野中,实在令人惋惜!”赵元才感叹。
五股开台尊王信仰与碑文研究
国立云林科技大学汉学应用研究所所长柯荣三教授透过碑文调查,记录五股开台尊王信仰的发展。他发现“过炉”仪式与庙宇扩建息息相关,并推测开台尊王的圣号最早出现在1922年,较过去认知更早。
云林义人:廖国仲的传奇人生
出版界名人廖为名发表小论文,提到西螺出身的廖国仲(原名廖消证)早年为教师,后赴美发展,创立服饰公司。他不仅是成功的企业家,更热心台湾民主运动,协助彭明敏成功逃亡瑞典,并投身台湾会馆建设,被尊称为“三叔仔”。廖国仲的故事见证了海外台侨对台湾的贡献。
“生廖死张”与女性姓氏争议
廖显能老师探讨诏安张廖氏族群的祖训“生廖死张”,即男性族亲过世后改姓“张”,但女性去世後姓氏应如何处理却无明确规范。他透过田野调查发现,不同地区的做法有所差异,部分女性维持“廖”姓,部分则改为“张”,引发姓氏传承的文化争议。
献纳米的历史错置
作家曾美满的研究发现,昭和14年(1939年)代表台湾奉献神馔米的产地其实是莿桐孩沙里,而非一般认知的西螺。透过田野调查,她找回这段被遗忘的农业历史,让孩沙里的故事重现。
文史与国家安全
李松根博士认为,国家安全不仅限于军事,文化稳定与社会整合同样关键。他指出,台湾文化菁英与地方群众的认同断裂,使得地方文化无法真正影响社会发展。他强调,文史研究应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确保文化稳定与内部团结。
云林文史的未来
副县长谢淑亚在开幕致词时表示:“我们今天的研究报告,正是为云林的故事增添篇章,让文化底蕴更加完整。”
她提到,云林不仅是农业大县,亦是宗教文化重镇,例如北港朝天宫与武德宫每年吸引近1800万名香客,显示地方信仰对社会的影响。
“君从故乡来,应知故乡事。”她鼓励大家透过研究,让这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得以传承。
未来,云林文史研究学会将持续举办学术与文化活动,欢迎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共同为云林书写更多动人的篇章。
想了解更多莿桐溪、西螺柑、献纳米与五股开台圣王的故事?
关注云林文史研究学会,一起探索这片土地的无穷魅力!
责任编辑:陈玟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