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iloveguava.com

【健康1+1】

冬季泡澡安全隐患大 这样做即可安心享受

文/林一山、JoJo

寒冷的冬季,很多人都喜欢泡在浴缸里那种温暖、放松的感觉。专家说,冬季泡澡有很多潜在危险。(《健康1+1》提供)
人气: 397
【字号】    
   标签: tags: , , , , ,

冬季泡澡有很多潜在危险。去年12月,日本54岁的女歌手兼演员中山美穗,因在家中泡澡时发生意外而猝死。

台湾心脏内科医生刘中平最近在新唐人《健康1+1》节目中提醒,冬天泡澡要注意水温、时间,保持浴室通风,一旦有头晕、心跳加速等症状,要赶快出来。

泡澡有潜在危险

刘中平认为,浴室是一个相对不安全的环境,很容易发生溺水或意外。因为人们泡澡通常时间较长,中间也不会有人查看。此外,浴室通常是锁起来的,如果发生意外,其他人很难进去救援。

他表示,泡澡时,人体在温热环境中会发汗,容易导致脱水、头晕和无力。而身体在抵抗热的时候,也会启动一些代谢机制,让人感到疲劳,容易在浴缸中失去控制力;浴缸比较滑,也增加了溺水的风险。

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中(水温过高),可能会导致热休克,使人思维混乱、意识模糊,难以应对危险。

此外,吃太饱或饮酒后泡澡,也可能会造成昏沉、反应力下降的情况,增加意外发生的风险。

日本一项针对三千多个与泡澡相关猝死事件的法医调查发现,大多数案例发生在冬季、60岁以上人群中;近 8成死者有溺水现象;在病因死亡中,超半数有循环系统疾病,其中心脏病最常见;还有四分之一死者血液酒精含量(0.5 mg/mL)可导致认知和运动能力下降。

类人不适合泡澡

刘中平建议,以下几种情况不要泡澡。

1. 喝酒后:酒后泡澡会使身体发热、脱水、血压降低,意识也会变得模糊,肢体协调能力和反应速度都会变慢,容易在浴缸中跌倒或沉入水中。

2. 血压偏低或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泡澡会使血管扩张,血压降低,更容易让人头晕或跌倒。某些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冷热交替环境中,血管会突然收缩和扩张,容易发生意外。

3. 70岁以上的老年人:老年人体温调节能力下降,在温热环境中更容易受到影响,因此泡澡时间要短,或者避免泡澡。

热休克急救

热休克会引起头昏、意识不清或昏迷;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还会引发炎症并损害免疫系统和肝、肾等器官的功能,甚至危及生命。

刘中平表示,如果遇到热休克,或是任何因高温造成身体不适的情况,最重要的就是立即降温。要尽快将患者移离高温环境,然后迅速为其降温。体外降温是用冷水冲洗身体,或用冷毛巾擦拭身体。体内降温是在患者意识清醒时喂冷水或冰水,或者用鼻胃管灌入冷水或冰水,帮助肠胃降温。

冬日安全泡澡八招

关于怎样安全泡澡,刘中平有以下建议。

1.准备好换洗衣物洗完澡后可以马上在浴室内穿好衣服,避免外出后穿衣造成体温骤降。

2.慢慢入浴:先打开热水,让浴室温度上升后再脱衣服;或先用温水淋浴,让身体适应后,再进入较热的浴池;或先将手脚浸入热水中,让身体逐渐适应水温。

3.浴室在使用前加热:冷热交替、温差太大的环境,会对心血管会造成很大威胁。研究发现,温度变化大于 5°C,会增加急性缺血性中风风险。

4.保持浴室通风:避免缺氧或湿度过高,否则人会感到头昏脑胀。

5.长时间泡澡时水位不要超过心脏:心脏是散热的主要中枢,水位超过心脏会影响散热。

6.控制水温和浸泡时间:水温最高不超过42°C,每次浸泡时间不超过10分钟,可用闹钟设置时间。

7.间歇性泡澡:每浸泡10分钟后,应暂时离开浴池,让身体降温。离开时要注意保暖,避免体温骤降。

8.饭后一小时再泡澡,同时避免酒后泡澡,尤其是已经有醉意的时候。

出现三症状 快离开浴缸

如果在泡澡期间出现以下症状,刘中平建议立即离开浴池或想办法降温。

1.脑部症状:头晕、意识模糊、无法控制自己身体;

2.心血管系统症状:心跳加速、呼吸急促;

3.肠胃系统症状:恶心、呕吐等肠胃不适症状,是比较严重的反应,应立即停止泡澡并寻求医疗协助。@◇

身处纷乱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观赏视频

责任编辑:李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