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西岐有一樵夫名叫武吉,家有老母,以打柴为生。一日在潘溪边遇到直钩垂钓的姜子牙,攀谈间姜子牙给武吉看相,说他当天会遇命债。起初武吉不信,没成想进城卖柴时,路过南门,正赶上文王车驾,由于市井道窄,武吉为了让道,就赶紧将担柴的肩给换了一下,可是就在武吉翻转扁担的时候,一不小心就把守门的军士王相的耳门给打了,王相当场毙命,武吉也立刻被拿下,去见了文王。

文王说:“武吉既打死王相,理当抵命。”随后,命人在南门的地上画了个圈做牢房,竖了根木头做狱吏,将武吉囚在圈内,然后文王就赶往别处办理要事去了。
画个圈,立个木头,没有任何威逼利诱,就能囚禁一个杀人犯,一个知道自己即将要给人偿命的杀人犯?放到现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其实,在商纣王时代,殷商朝廷和各诸侯国都设有禁狱,只西岐才有画地为牢的事出现。这是因为管理西岐的文王是位圣人,他通晓先天八卦,知道法律的设置本质是为了规范人心。人的吉凶祸福都与天命有关,在自然规律下,发善念自然结善果,生恶念最终还是会回报在自己身上。比起法律在行为上的限制,人们更懂从内心遵从天道,从而归正自己的行为。
在这种状态下,即使画地为牢也能够管得住人。武吉在画的“牢”里关了三天后,这日正放声大哭,此时刚巧大夫散宜生路过南门,见武吉悲声痛哭,就问:“杀人偿命,理所当然。你为什么要哭呢?”
武吉说:“小人不幸遭逢冤家,误将王相打死,理当偿命,哪里敢埋怨。只是想起家中老母,七十多岁了,小人无兄无弟,又无妻室,老母孤身,必会因此而饿死,这可真是养子无益啊!想到这些,苦不敢言,不得已,只有放声大哭,不知回避,有犯大夫,祈望恕罪。”
武吉不是哭自己的身死,别人因自己而死,以命相偿,理所应当,非常坦荡。他哭的是母亲养了自己,这一命却还了别人,生养之恩又该如何回报。此一番肺腑之言正是人的天良展现,因此十分动人。散宜生听后便说:“武吉不必哭,我往见千岁启奏,放你回去,让你办好母亲的衣衾,柴米养身之资,等秋后再正国法。”武吉赶紧叩头说:“谢老爷大恩。”文王听了散宜生启奏也准了武吉回家。

武吉心中无任何恶念,因此其仁孝打动了散宜生,得以活命来奉养老母。法律只是在用一个作为人的最低道德标准来制约着人的行为,单单用法律规则很难十分准确地衡量人心的善恶,因此往往还需要一位德高望重的法官来进行裁决。其本质还是因为,人在做天在看,人制定的法律管不了人心,也做不到完全的公平和完美,但是天理可以。
回到当今社会,法律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的作用,但是效果还是很有限。权利和金钱凌驾于法律之上的事情在不见光的地方比比皆是,一些人绞尽脑汁让自己的行为不触犯法律,一些人将不犯法作为自己行为的标准。法律存在的意义被人们所忽略和忘记,但是天理直接衡量的是每个人的心,这才是真正的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违背天理良心,做错了事,理所应当有所偿还,像武吉这样坦荡的人在如今看起来显得十分可贵。
——转自正见网
责任编辑: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