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之上有天理

作者:小宇
周文王,图片取自传宋人绘制《历代琴式图册》。(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389
【字号】    
   标签: tags: , , ,

话说,西岐有一樵夫名叫武吉,家有老母,以打柴为生。一日在潘溪边遇到直钩垂钓的姜子牙,攀谈间姜子牙给武吉看相,说他当天会遇命债。起初武吉不信,没成想进城卖柴时,路过南门,正赶上文王车驾,由于市井道窄,武吉为了让道,就赶紧将担柴的肩给换了一下,可是就在武吉翻转扁担的时候,一不小心就把守门的军士王相的耳门给打了,王相当场毙命,武吉也立刻被拿下,去见了文王。

姜子牙给武吉看相,说他当天会遇命债,图片取自《封神演义》。(公有领域)

文王说:“武吉既打死王相,理当抵命。”随后,命人在南门的地上画了个圈做牢房,竖了根木头做狱吏,将武吉囚在圈内,然后文王就赶往别处办理要事去了。

画个圈,立个木头,没有任何威逼利诱,就能囚禁一个杀人犯,一个知道自己即将要给人偿命的杀人犯?放到现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其实,在商纣王时代,殷商朝廷和各诸侯国都设有禁狱,只西岐才有画地为牢的事出现。这是因为管理西岐的文王是位圣人,他通晓先天八卦,知道法律的设置本质是为了规范人心。人的吉凶祸福都与天命有关,在自然规律下,发善念自然结善果,生恶念最终还是会回报在自己身上。比起法律在行为上的限制,人们更懂从内心遵从天道,从而归正自己的行为。

在这种状态下,即使画地为牢也能够管得住人。武吉在画的“牢”里关了三天后,这日正放声大哭,此时刚巧大夫散宜生路过南门,见武吉悲声痛哭,就问:“杀人偿命,理所当然。你为什么要哭呢?”

武吉说:“小人不幸遭逢冤家,误将王相打死,理当偿命,哪里敢埋怨。只是想起家中老母,七十多岁了,小人无兄无弟,又无妻室,老母孤身,必会因此而饿死,这可真是养子无益啊!想到这些,苦不敢言,不得已,只有放声大哭,不知回避,有犯大夫,祈望恕罪。”

武吉不是哭自己的身死,别人因自己而死,以命相偿,理所应当,非常坦荡。他哭的是母亲养了自己,这一命却还了别人,生养之恩又该如何回报。此一番肺腑之言正是人的天良展现,因此十分动人。散宜生听后便说:“武吉不必哭,我往见千岁启奏,放你回去,让你办好母亲的衣衾,柴米养身之资,等秋后再正国法。”武吉赶紧叩头说:“谢老爷大恩。”文王听了散宜生启奏也准了武吉回家。

文王听了散宜生启奏后,准了武吉回家。图片取自《封神演义》。(公有领域)

武吉心中无任何恶念,因此其仁孝打动了散宜生,得以活命来奉养老母。法律只是在用一个作为人的最低道德标准来制约着人的行为,单单用法律规则很难十分准确地衡量人心的善恶,因此往往还需要一位德高望重的法官来进行裁决。其本质还是因为,人在做天在看,人制定的法律管不了人心,也做不到完全的公平和完美,但是天理可以。

回到当今社会,法律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的作用,但是效果还是很有限。权利和金钱凌驾于法律之上的事情在不见光的地方比比皆是,一些人绞尽脑汁让自己的行为不触犯法律,一些人将不犯法作为自己行为的标准。法律存在的意义被人们所忽略和忘记,但是天理直接衡量的是每个人的心,这才是真正的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违背天理良心,做错了事,理所应当有所偿还,像武吉这样坦荡的人在如今看起来显得十分可贵。

——转自正见网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一个“志于仁”的人,不可能有意去做坏事。当然,他在修养仁德的过程中,也可能甚至是不可避免的,犯过错误,做过错事,但他心里是明白的,是愿意改正的,最终会做一个好人的。宋儒说,“苟志于仁,未必无过举也,然而为恶则无矣。”
  • 苏东坡(清玉 绘图/大纪元)
    从宋朝到明清,清明和寒食常常合为一谈,代代欢歌与悲语的记忆在此时空延展,生死交织的特殊时空在此时交叙。苏东坡(苏轼)有言:“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虚掷,四时之变,无如此节者”。东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清明节中的有哪些令他难忘的生命脚印呢?让我们从他的诗集中寻去。
  • 清明节和寒食节这两个节日在古代经常被放在一起讨论,也一起过,那它们的共通点和区别都有哪些呢?还有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两个节日的起源是什么,除了扫墓之外还有什么别的习俗,那今天咱们就把这些问题一次都弄明白。
  •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代高鼎《村居》)微风和纸鸢是春日里的绝配,它有唤起人们儿时记忆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吗,风筝其实已经有二千四百年的历史了,它一开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让我们来聊一聊风筝的历史。
  • 年少时看过一副对联,一下就记住了。对联说:“不生事、不怕事,自然无事;能爱人,能恶人,方是正人。”而这下联就出自于《论语》本章。不过,“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这九个字,仔细琢磨,内涵极深,令人感慨。
  • 一只巨型鸽子雕塑去年10月起现身纽约曼哈顿的高线公园(High Line),约16英尺(4.9米)高。创作这件艺术品的艺术家Iván Argote认为鸽子是纽约的标志动物之一。另一角度看,鸽子其实是多年前从欧洲移居到美国的“移民”,也从另一角度讲述了纽约的移民历史。无处不在的鸽子,见证着这座城市的过去与现在。
  • 事实上,孔子往往是仁知兼言。仁者有知,而知者亦向仁。孔门教人“三达德”,要“智、仁、勇”并修。故而,此处应将仁知贯穿、融合理解。
  • 可以说,尧、舜禹、汤、所形成的伦理与政治传统,是孔子“仁”的历史源头。而周文王、周武王、周公等所继承、弘扬、创制的礼乐文化,则是孔子“仁学”的直接来源。
  • 月全食发生时,月球表面若呈现暗红色或红铜色,在西方称为“血月”(blood moon),西方《圣经·启示录》以血月预言末世的一件大事,和人人相关。中华文化中也早有对此现象的观测,但用字不叫“血月”,多以月赤、赤气覆月或月如血光来形容,是属于天文异象中“月变”的一种,在历朝历代的天文志中留下很多历史记载。西方和中土对此天文异象的记载虽然用字不同,但是都指向同类的概念,那是什么呢?
  • 孔子针砭时弊,言简意赅,这里讲的三种情况,都是身边事,人人都能遇到的。要讲修养,要讲礼,就从这三点做起,实实在在的,那么人就会不一样了,社会风气就能好起来。
评论